行業資訊
多地城市更新政策穩步落地 城市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許維娜)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向縱深推進,城市更新成為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眼下,全國多地城市更新工作進入精耕細作階段,通過立法保障、出臺政策、拓寬資金來源等方式,進一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有序有力發展。
作為土地改革的關鍵一環,深圳早在2019年就率先開啟了城市更新“市場化”的探索。為進一步嘗試破解拆遷難問題,今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實施并創設了“個別征收+行政訴訟”制度,這也是我國首部城市更新立法。
繼深圳率先為城市更新立法后,廣州和上海也緊隨其后,將城市更新立法提上日程。今年7月7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廣州市城市更新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廣州城市更新工作的未來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條例保障;8月10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草案)》也公開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隨著各地實踐發展不斷深入,城市更新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人民網財經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城市更新熱度持續升高,以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為代表,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機制。另外,還有不少城市已明確把城市更新列入建設計劃,積極探索尋求發展新模式。
當前,各地出臺的城市更新相關政策有哪些?又有哪些亮點?下一步該怎么干?
進入6月,多地新一輪城市更新政策紛紛落地,加快了更新步伐。人民網財經注意到,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廣州、珠海、重慶等多個城市發布了有關城市更新的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
以上海為例,6月2日,上海宣布率先成立全國最大城市更新基金。據了解,上海城市更新基金總規模約800億元,為目前全國落地規模最大的城市更新基金,將定向用于投資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項目,目的在于加快舊改資金平衡,促進上海城市功能優化、民生保障、品質提升和風貌保護。
事實上,自去年7月,上海城市更新中心在上海地產集團正式揭牌時,就已探索建立起“功能性國企參與舊區改造,以市場機制推動政企合作,落實超大城市更新”的新模式。
北京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具有首都特色,其中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更新等六個主要更新方式,并輔以規劃政策、土地政策等配套政策。
《指導意見》中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區以保護更新為主,中心城區以減量提質更新為主,城市副中心和平原地區的新城結合城市更新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生態涵養區結合城市更新適度承接與綠色生態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這版《指導意見》指出了城市更新的推進原則,即“規劃引領,民生優先;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公眾參與,共建共享;試點先行,有序推進”。《指導意見》還特別強調了“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城市更新,形成多元化更新模式”,對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給予了特別的政策窗口。
另外,珠海市于7月15日起實施升級版《珠海經濟特區城市更新管理辦法》,呈現了三個亮點:降低拆建項目啟動“門檻”,同意拆建的業主或股東比例從原90%降低到2/3以上;有條件地放開了小地塊拆建項目,突破拆建用地不得小于1萬平方米限制;首創信用管理和改造項目退出機制,要求城市更新主管部門建立誠信體系,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個人參與城市更新活動的信用記錄信息進行管理并依法公布。
深圳市也有進一步的行動。7月30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開征求《深圳市城市更新未簽約部分房屋征收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提出要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基本情況雙向溝通機制,規范房屋征收程序,落實《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的相關內容,著力攻破搬遷難這一更新難點。
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整體來看,我國各地進入了城市更新的快速發展期。由于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不同,規劃定位不同,各地對于城市更新的頂層設計和實施細則都有較大區別,具體到土地政策、審批流程、實施方式等也存在差異。
在發展模式方面,根據城市定位不同,各地發布的計劃獨具特色,多地政策也正鼓勵發展企業與各類專營單位參與城市更新行動。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來,“企業實施城市有機更新的關鍵路徑,在于以科技為力、產業為核、文化為魂、設計為美、運營為要,當地政府則要成立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協調機構、搭建信息溝通平臺、優先建設配套基礎設施、為更新項目提供財政支持、為項目單位運營招商對接資源,與企業、金融機構共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城市更新背后不僅只是改造,還會涉及到金融的支持、基金的導入,以及包括城市更新相關參與企業如何更好地融資等方面內容。”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除老舊小區改造外,城市更新還涉及文化保護、古建筑保護、修復等很多內容,老廠房、老街區也都包含在內。
此外,中指研究院還分析指出,未來的城市更新政策將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出臺城市更新政策的城市仍將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政策的出臺將首先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二是模式分化,但整體更加強調市場化運作;三是規劃、土地、資金等支持性政策加速落地,部分城市力度較大。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