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鄉村規劃設計方法和特點的分析
通過對規劃設計的方法和規劃設計的特點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對當前鄉村設計規劃設計的幾點考慮,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淺議,鄉村,規劃設計
鄉村的規劃設計是一項多樣化的系統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們必須要采取科學創新手段來務實工作,改變傳統觀念,繼續深化和完善其內容和方法,并加強鄉村規劃管理,使鄉村規劃設計確實對鄉村建設起到指導作用。
1 規劃設計方法
1.1 確定主導因素。確定當地目前、近期及遠期內的工作重心,比如工業建設為主導因素、社會事業急需跟進、道路系統嚴重影響發展、文物古跡急待保護等,從而為下一步方案的取舍做出準備。
1.2 方案的取舍。將區位、產業、公建項目、環境保護等各個系統獨立出來,確定其最佳的布置方案,當其中有矛盾時,則根據上面確定的工作重心予以取舍,當然還應跟有關部門多次商討確定。比如沿國道建設與道路交通規劃有矛盾時: 當前的工作重點是整治基礎設施,提高鄉村的防災及疏散能力,這樣就要相對弱化沿街建設指標;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引導工商業的發展和促進沿路居民點的建設,則只能放棄一部分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考慮,通過技術手段或使對外交通改道等手段來進行彌補。
1.3 圖面分析。在確定了以上大的原則后,圖紙上的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功能劃分、規劃結構、道路系統、公建布局、綠化系統、環衛系統、防災系統、基礎設施布置等方面,有了立意在先,這些工作都變得較為清楚和明確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閉門造車、無的放矢之嫌了。
1.4 規劃資料收集。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自然、歷史、人口、土地、建設現狀、基礎設施現狀及計劃、經濟發展現狀及計劃、社會事業發展狀況、環境建設情況等。這一部分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規劃成果的優劣,應該按部就班,切忌缺斤短兩,除了現場踏勘以外,還應配合鄉村干部解決規劃的選址、定界以及發展方向等重要問題。
1.5 規劃資料分析。大致可以從規劃背景(起因)、區位區域、歷史文化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人口預測、土地利用情況和可能、道路系統的優化、公建布置現狀及需求,農宅建設的規格和朝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景、需求及可能性,歷史文化遺產及保護等方面進行研究,分別列出其優勢和制約條件。為避免思維混亂,各方面之間的影響可以到下一步( 方案的取舍) 再考慮。
2 規劃工作的特點
設計一枚胸針和一個城市是相通的,從立意、定性、定量而到埋頭苦干,并不時的回過頭看看是否偏離了初衷,但量變產生質變,不同的事物又有著不同的自身規律,學習設計的過程也是對研究對象的規律掌握的過程,這也導致了不同領域的產生。
2.1綜合性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特點,它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如當考慮城市的建設條件時,涉及到氣象、水文、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等范疇的問題;當考慮城市發展戰略和發展規模時,又涉及大量社會經濟和技術的工作;當具體布置各項建設項目、研究各種建設方案時,又涉及大量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間的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風貌、園林綠化的安排等,則又是從建筑藝術的角度來研究處理的。而這些問題,都密切相關,不能孤立對待。城市規劃不僅反映單項工程設計的要求和發展計劃,而且還綜合各項工程設計相互之間的關系。它既為各單項工程設計提供建設方案和設計依據,又須統一解決各單項工程設計相互之間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種種矛盾,因而城市規劃部門和各專業設計部門有較密切的聯系。城市規劃工作者應具有廣泛的知識,樹立全面觀點,具有綜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動和有關單位協作配合。
2.2 建筑設計是具體而明確的,規劃設計是宏觀而模糊的。建筑設計一般針對既定的項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與人的尺度相當的,也是為人所常見的,故此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比較明確和具體; 而規劃設計更加類似于模型系統,它需要在不斷的“建立模型———實踐———再建立模型—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比較模糊。
2.3 建筑設計是相對感性的,規劃設計是相對理性的。似乎人們一直有個認識———規劃是一門藝術。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當今的規劃應該更加理性地面對,審慎地抉擇,抽絲一般地思索,而將展示激情的渴望隱藏在邏輯性的詞句和線條之后。當然從另一方面講,因為規劃中能夠自主地確定一個城鎮的景觀導向以及主導風貌,卻少了許多建筑設計中的約束,這無疑是一種補償吧。而建筑設計在生活日益寬裕的今天,卻展現出另外一番風采,建筑物的藝術性也有可能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許多甲方不僅自己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同時也給設計者提供了更大的展現空間,這無疑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
2.4 建筑設計思維是相對單一的,規劃設計思維是網狀的。建筑設計因其明確性,前期條件或外在約束是較為具體的,所以設計工作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筑物本身的研究之中,從內外聯系———功能布局———造型處理———理念的表達的方面找到切入點,雖然思考過程中有反復和比較,但相對而言是單純的; 規劃設計的模糊性決定了它的工作重點是在前期,包括當地資料的收集、判斷和篩選,還包括上級的、同級的、相關的一些政策規定以及規劃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這些資料的前提下,在腦中形成感性的認識以及好感,才能準確地定位性質和確立規劃原則;相對而言,具體的方案編制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2.5 建筑設計和規劃設計的外延學科有所不同。建筑設計涉及的學科主要分為物質文化學、精神文化學和藝術文化學三大類,研究對象分別集中于材料、結構、建筑和人本身; 規劃設計的交叉學科則更注重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宏觀研究,包括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生態學、市政公用設施工程等。
3 對當前鄉村設計工作的考慮
目前有些單位和領導對于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似乎走入了一種誤區。反應出的問題是對現狀農居布局和建設模式缺乏細致的分析和歸納,“一刀切”地強調整齊劃一,使得以住的農村印象逐漸弱化。與之相反,當今歐美國家則提出應重視和學習古老的村莊布局模式,因為這是人類良好的居住模式的原型,它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經歷多年形成的對自我生存空間環境建設的一些認識。
記憶中的農村是自由和諧的,一棵老樹,一口石井,一面擋壁,一片小小的谷場,一座村口的山神廟,這些都是一種趣味空間,也是可供人記憶的元素,更深刻的是反應出一種田園生活的舒適態度。而在當今許多新農村的建設之中,這些似乎都看不到了。
3.1 忽視了農村區別于城市的特色,新建的空間布局依從著嚴格的功能分區,變的機械乏味,缺少生氣,簡直像是城市住宅樓的翻版。整個村落可識別性減弱,以往村頭巷尾的交流空間被壓縮甚至消滅。
3.2 過分強調道路的平直方正,并表現為兵營式的院落布局方式,這樣不僅弱化了其作為農村的自由感覺,同時使農村群落空間的趣味性逐漸消失。以往宅前屋后那綠樹成蔭、兒童嬉鬧的空間變成了統一化的規則綠地,超過屋頂的樹冠所形成的美好天際線也成為了一種奢侈,農村一些特色生活方式被強行調整并規范,這是違反新農村建設初衷的。
3.3 房屋造型的簡單重復不僅違背了農民的自我意愿,損害了個性發展的可能,同時也違背了中國民居建筑群落的特點———以簡單的體型進行靈活的組合,從而形成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反之少部分豪華小別墅用地開闊,個體造型繁復張揚,地位孤立不群,材料應用與眾不同,雖然算是百家爭鳴,但也與規劃指導相違背,顯得不倫不類了。
3.4 在規劃過程中對原有聚集空間不夠重視,貿然改變其用地性質或將其轉移,進而改變了原本良好的交往模式。正如北京的天橋,蘇杭的沿湖風光,我們保護的地方特色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應包括地方習俗和生活風情?,F在一些著名歷史文化名鎮的風情保護意識也應該融入大部分普通的鄉村設計之中,這些就需要我們規劃工作人員細心的品味和體察了。最后相信隨著我們的努力,規劃的理念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并受到重視,同時也提高我們自己的責任感,將我們的愿望變成美好的現實,為自己留下一份滿意的回憶,也為他人留下一方清朗的空間。
關鍵詞:淺議,鄉村,規劃設計
鄉村的規劃設計是一項多樣化的系統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們必須要采取科學創新手段來務實工作,改變傳統觀念,繼續深化和完善其內容和方法,并加強鄉村規劃管理,使鄉村規劃設計確實對鄉村建設起到指導作用。
1 規劃設計方法
1.1 確定主導因素。確定當地目前、近期及遠期內的工作重心,比如工業建設為主導因素、社會事業急需跟進、道路系統嚴重影響發展、文物古跡急待保護等,從而為下一步方案的取舍做出準備。
1.2 方案的取舍。將區位、產業、公建項目、環境保護等各個系統獨立出來,確定其最佳的布置方案,當其中有矛盾時,則根據上面確定的工作重心予以取舍,當然還應跟有關部門多次商討確定。比如沿國道建設與道路交通規劃有矛盾時: 當前的工作重點是整治基礎設施,提高鄉村的防災及疏散能力,這樣就要相對弱化沿街建設指標;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引導工商業的發展和促進沿路居民點的建設,則只能放棄一部分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考慮,通過技術手段或使對外交通改道等手段來進行彌補。
1.3 圖面分析。在確定了以上大的原則后,圖紙上的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功能劃分、規劃結構、道路系統、公建布局、綠化系統、環衛系統、防災系統、基礎設施布置等方面,有了立意在先,這些工作都變得較為清楚和明確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閉門造車、無的放矢之嫌了。
1.4 規劃資料收集。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自然、歷史、人口、土地、建設現狀、基礎設施現狀及計劃、經濟發展現狀及計劃、社會事業發展狀況、環境建設情況等。這一部分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規劃成果的優劣,應該按部就班,切忌缺斤短兩,除了現場踏勘以外,還應配合鄉村干部解決規劃的選址、定界以及發展方向等重要問題。
1.5 規劃資料分析。大致可以從規劃背景(起因)、區位區域、歷史文化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人口預測、土地利用情況和可能、道路系統的優化、公建布置現狀及需求,農宅建設的規格和朝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景、需求及可能性,歷史文化遺產及保護等方面進行研究,分別列出其優勢和制約條件。為避免思維混亂,各方面之間的影響可以到下一步( 方案的取舍) 再考慮。
2 規劃工作的特點
設計一枚胸針和一個城市是相通的,從立意、定性、定量而到埋頭苦干,并不時的回過頭看看是否偏離了初衷,但量變產生質變,不同的事物又有著不同的自身規律,學習設計的過程也是對研究對象的規律掌握的過程,這也導致了不同領域的產生。
2.1綜合性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特點,它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如當考慮城市的建設條件時,涉及到氣象、水文、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等范疇的問題;當考慮城市發展戰略和發展規模時,又涉及大量社會經濟和技術的工作;當具體布置各項建設項目、研究各種建設方案時,又涉及大量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間的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風貌、園林綠化的安排等,則又是從建筑藝術的角度來研究處理的。而這些問題,都密切相關,不能孤立對待。城市規劃不僅反映單項工程設計的要求和發展計劃,而且還綜合各項工程設計相互之間的關系。它既為各單項工程設計提供建設方案和設計依據,又須統一解決各單項工程設計相互之間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種種矛盾,因而城市規劃部門和各專業設計部門有較密切的聯系。城市規劃工作者應具有廣泛的知識,樹立全面觀點,具有綜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動和有關單位協作配合。
2.2 建筑設計是具體而明確的,規劃設計是宏觀而模糊的。建筑設計一般針對既定的項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與人的尺度相當的,也是為人所常見的,故此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比較明確和具體; 而規劃設計更加類似于模型系統,它需要在不斷的“建立模型———實踐———再建立模型—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比較模糊。
2.3 建筑設計是相對感性的,規劃設計是相對理性的。似乎人們一直有個認識———規劃是一門藝術。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當今的規劃應該更加理性地面對,審慎地抉擇,抽絲一般地思索,而將展示激情的渴望隱藏在邏輯性的詞句和線條之后。當然從另一方面講,因為規劃中能夠自主地確定一個城鎮的景觀導向以及主導風貌,卻少了許多建筑設計中的約束,這無疑是一種補償吧。而建筑設計在生活日益寬裕的今天,卻展現出另外一番風采,建筑物的藝術性也有可能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許多甲方不僅自己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同時也給設計者提供了更大的展現空間,這無疑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
2.4 建筑設計思維是相對單一的,規劃設計思維是網狀的。建筑設計因其明確性,前期條件或外在約束是較為具體的,所以設計工作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筑物本身的研究之中,從內外聯系———功能布局———造型處理———理念的表達的方面找到切入點,雖然思考過程中有反復和比較,但相對而言是單純的; 規劃設計的模糊性決定了它的工作重點是在前期,包括當地資料的收集、判斷和篩選,還包括上級的、同級的、相關的一些政策規定以及規劃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這些資料的前提下,在腦中形成感性的認識以及好感,才能準確地定位性質和確立規劃原則;相對而言,具體的方案編制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2.5 建筑設計和規劃設計的外延學科有所不同。建筑設計涉及的學科主要分為物質文化學、精神文化學和藝術文化學三大類,研究對象分別集中于材料、結構、建筑和人本身; 規劃設計的交叉學科則更注重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宏觀研究,包括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生態學、市政公用設施工程等。
3 對當前鄉村設計工作的考慮
目前有些單位和領導對于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似乎走入了一種誤區。反應出的問題是對現狀農居布局和建設模式缺乏細致的分析和歸納,“一刀切”地強調整齊劃一,使得以住的農村印象逐漸弱化。與之相反,當今歐美國家則提出應重視和學習古老的村莊布局模式,因為這是人類良好的居住模式的原型,它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經歷多年形成的對自我生存空間環境建設的一些認識。
記憶中的農村是自由和諧的,一棵老樹,一口石井,一面擋壁,一片小小的谷場,一座村口的山神廟,這些都是一種趣味空間,也是可供人記憶的元素,更深刻的是反應出一種田園生活的舒適態度。而在當今許多新農村的建設之中,這些似乎都看不到了。
3.1 忽視了農村區別于城市的特色,新建的空間布局依從著嚴格的功能分區,變的機械乏味,缺少生氣,簡直像是城市住宅樓的翻版。整個村落可識別性減弱,以往村頭巷尾的交流空間被壓縮甚至消滅。
3.2 過分強調道路的平直方正,并表現為兵營式的院落布局方式,這樣不僅弱化了其作為農村的自由感覺,同時使農村群落空間的趣味性逐漸消失。以往宅前屋后那綠樹成蔭、兒童嬉鬧的空間變成了統一化的規則綠地,超過屋頂的樹冠所形成的美好天際線也成為了一種奢侈,農村一些特色生活方式被強行調整并規范,這是違反新農村建設初衷的。
3.3 房屋造型的簡單重復不僅違背了農民的自我意愿,損害了個性發展的可能,同時也違背了中國民居建筑群落的特點———以簡單的體型進行靈活的組合,從而形成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反之少部分豪華小別墅用地開闊,個體造型繁復張揚,地位孤立不群,材料應用與眾不同,雖然算是百家爭鳴,但也與規劃指導相違背,顯得不倫不類了。
3.4 在規劃過程中對原有聚集空間不夠重視,貿然改變其用地性質或將其轉移,進而改變了原本良好的交往模式。正如北京的天橋,蘇杭的沿湖風光,我們保護的地方特色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應包括地方習俗和生活風情?,F在一些著名歷史文化名鎮的風情保護意識也應該融入大部分普通的鄉村設計之中,這些就需要我們規劃工作人員細心的品味和體察了。最后相信隨著我們的努力,規劃的理念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并受到重視,同時也提高我們自己的責任感,將我們的愿望變成美好的現實,為自己留下一份滿意的回憶,也為他人留下一方清朗的空間。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