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推進數字孿生建設,武漢將打造數字基礎設施標桿城市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4日訊(記者蔡欣星 通訊員陳思 鄒悅)9月24日,2022—202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對話武漢”第二場《數字孿生城市與城市規劃》論壇舉行,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牛強在主題演講中介紹,目前武漢正在高標準推進數字孿生建設,打造數字基礎設施標桿城市、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牛強介紹,武漢的信息化經歷20多年,早在2000年武漢已形成二維的數字城市空間框架,2007年形成三維立體化數字城市,2018年開始進入城市仿真計算的城市診斷與規律推演,如今已進入數字孿生階段。
經過多年的建設,武漢已經誕生了多規融合“一張圖”、三維數字城市、智慧國土等數字化成果。牛強介紹,以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為例,通過采用數字孿生的理念,串聯起了規劃設計、審批管理、建設實施和城市運營等各階段,探索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路徑。
“比如在規劃設計階段,我們形成了數字化的規劃藍圖,用于管理過程中不斷比對、反饋與矯正;在建設實施階段,則將市政、電力、供水、燃氣、能源等進行統籌和全過程監測,實行多部門、多單位的協同設計施工,減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城市運營階段,目前已實現了交通調度、管廊運維、區域安防等智能運營服務。”
武漢在城市診斷、推演和現代化治理上也不斷創新。牛強說,目前武漢正在構建城市運行指標體系,從人口社會、經濟產業、自然資源、綜合交通、政府管理、市民體驗等10個方面形成了990余項城市運行指標,感知、評估、診斷城市運行狀態;與此同時,開發了一批智慧審批工具“機器代人”,變“被動審批”為“主動實施”,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
武漢如何迎接數字新未來?牛強介紹,武漢正全面推進城市各領域數據的統一標準編碼與動態介入,形成穿透空間碼、資源碼、地址碼、人群碼、社保碼、工傷碼等各領域信息的“一碼孿生”,實現人與城市的協同數字孿生,提升城市發展態勢的推演能力,并將開發應用場景,構建多層級的城市調度治理平臺,打通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