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組合設計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結構組合設計,包括面板厚度和平面尺寸的選擇、基層類型和厚度的選取、墊層功能和種類的確定以及路面橫向坡度和路肩鋪面的設置。
1 面層設計
作為剛性路面,水泥混凝土面層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表面應當做到平整、耐磨、光滑。面層板大多采用橫向接縫與縱向接縫垂直相交的矩形。在中等和輕交通路面上,橫縫不設傳力桿時,也可設置成與縱縫斜交。斜交的優點是:可以減少接縫處的撓度和應力,并且減少車輛行經接縫時的跳動。無論正交還是斜交,縱縫兩側的橫縫都應對接上,不得相互錯位。
面層混凝土板的寬度按照車道寬度來確定,通常在3.0 m ~4.5 m 范圍內取值,板長一般為4 m ~6 m 。混凝土面板板塊宜盡可能接近正方形,面層板的長寬比不宜超過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 m 2。
面層厚度可以首先參照交通等級、公路等級和變異水平等級來擬定。以二級公路、重交通、中等變異水平為例,面層厚度取值范圍為22 cm ~25 cm ,在該范圍內取值之后,通過板厚計算,得到滿足要求的計算厚度,依照計算厚度按10 m m 向上取整可最終得到水泥混凝土面板的設計厚度。
2 基層設計
水泥混凝土面層下設置基層,能為面層提供均勻而穩定的支承,同時還能防止唧泥、錯臺、凍脹等病害的發生,從而保證路面的整體性,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
基層所用材料宜按照道路的交通等級進行選取。為了避免浪費,基層厚度不必做得過大,應以滿足形成結構層、方便施工或排水要求為度。以特重交通等級公路為例,可以采用的基層類型有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瀝青混凝土。其中貧混凝土和碾壓混凝土基層的厚度范圍為12 cm ~20 cm ,瀝青混凝土基層的厚度范圍為4 cm ~6 cm 。具體取值時,按設計軸載數的多少和路床的強弱程度在上述范圍內進行選擇。
承受特重或重交通荷載時,通常選用剛度較大的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水泥穩定粒料、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碎石作基層。當基層下沒有設置墊層時,如果上路床由黏土質砂或細粒土或級配不良砂等強度較低的材料組成,則基層與路床之間的剛度就會相差過大,由此將會引起基層開裂。此時須在基層和路床之間設置底基層,底基層可以采用級配粒料、水泥或者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厚度一般為20 cm 。
3 墊層設計
基層下設置墊層,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季節性冰凍地區,易出現不均勻凍脹,當路面的總厚度小于規范要求的最小防凍厚度時,應設置墊層,補足差值。此時的墊層為防凍墊層。
(2)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墊,路床土濕度較大時,易設置排水墊層。
(3)路基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或不均勻變形時,可加設半剛性墊層。
墊層材料的強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穩性能與隔熱性能要好。選料多以就地取材為原則,防凍墊層和排水墊層一般采用顆粒材料,如砂礫、中粗砂等。半剛性墊層可采用低劑量無機結合料穩定粒料或土,墊層寬度應與路基同寬,最小厚度為15 cm 。
4 路肩鋪面與路面橫向坡度設計
路肩鋪面適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或瀝青面層。選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其厚度通常采用與行車道面層等厚,其基層也宜與行車道基層相同。選用瀝青面層時,最好選用密實型瀝青混合料,其基層可以選用無機結合料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路間鋪面應與行車道結構相適應,且應兼顧排水要求。
道路行車道應設置雙向或者單向橫坡,橫向坡度一般采用1%~2%;路肩鋪面也應設置橫向坡度,且其橫向坡度值宜比行車道橫坡度值大1%~2%。
5 路基設計
從路基、路面綜合設計的角度出發,對路基提出了均質、穩定、密實的要求。設計與施工過程當中,應當通過合理選材、控制濕度與壓實度等手段,減小路基在自然環境和行車荷載作用下產生的變形,從而保證給路面結構提供均勻、穩定的支承。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