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的結合
文章主要以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當下“三區三線”的大背景,明確道路路線走廊帶。剖析在設計階段存在的環境問題,如: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問題對道路設計的影響。結合上述問題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方法,合理的規避“三區三線”,因地制宜,集約、節約,有效利用現有自然景觀資源,如:孤山、湖泊、高山樹林等,合理利用“平、縱、橫”線形組合使道路與大自然景觀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高等級道路路線。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為加強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決策,保障主體功能區戰略精準落地,按照科學劃定“三區三線”邊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多規合一”。高等級道路路線線位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銜接,充分協調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結合既有相關成果,優化普通國省道空間布局,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通過與規劃體系對接,實現高等級道路線位資源有效預留,保障普通國省道公路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發展期間,高等級道路是非常基礎的設施,與人們生活有著緊密關聯。為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中,強化與環境保護的融合很有必要性。
1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需要注意的環境問題
1.1生態保護紅線
道路路線的設計需結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保護紅線,以及各地區規劃等。其中生態保護紅線主要保護區域類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洪水調蓄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維護區、生態公益林等。在進行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時盡量規避上述生態保護區,因各種因素無法避免時需預留一定的擴建空間。
1.2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保護主要是指對水體以及天然水系進行保護。水是人類生存的關鍵資源,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期間,一定要盡可能的規避飲用水源,距離飲用水源應該大于100米。科學的規避沿線水體中適合養殖以及灌溉等水體,以便達到對水資源整體保護的目的。若無法避免穿越上述水體,則需要選擇從水源的下游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施工時對水資源的影響。此外,強化對水體保護的重視,制定科學的污染防范措施,針對天然水系,盡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水體走向,堅決不能出現阻隔水流及阻塞水流的情況
1.3土地資源保護
在進行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前需認真且詳細的調查高等級道路沿線土地性質,結合當地的區域規劃,科學的選擇最佳設計路線。
針對平原地區,土地墾殖率高,耕地保護壓力不斷加大,耕地質量偏低,要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愈發困難。在設計階段,盡可能的規避高產的農田耕地,對荒地以及廢地等進行有效利用;加強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力度,實現建設占用耕地規劃控制目標。公路建設是關系國民經濟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占地多。很多項目周邊多為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分布較為集中,因此受到性質和建設特定要求的限制。經過論證分析后確定的最終建設方案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時,應按照節約集約、少占耕地的原則,在滿足各類指標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用地,實現功能分區,占地面積的最優化。
針對山地地區,盡可能的規避經濟林區,科學的對荒山以及土地貧瘠地帶進行利用。同時,強化對現代化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采取高架橋等形式,盡可能減少對土地的占用,保證土地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強化對土地資源的保護
嚴禁因臨時工程用地或其他各種活動施工,對基本農田耕作層、經濟林區等造成永久性破壞。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切實保護好土地資源。積極探索土地資源保護的經濟激勵機制,調動保護的積極性。
1.4礦產資源保護
過度的礦產資源開挖導致局部地區土地利用的環境污染與生態保護問題較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路線設計的初期階段,需要對沿線的礦產資源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對項目所處地區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解,保證避免經過規模大并且品質高的礦區,以確保不會對后續礦產資源的利用及開發產生影響。在具體的道路建設過程中,如果線路不得不穿過礦區時,則需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對礦區的影響,盡可能的選擇礦區產值較低的地區進行穿越。
1.5路線走向及標高
道路選線時除了要對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進行保護之外,還需要規避路線穿越城鎮,以及避開學校、醫院、名勝古跡、精密儀器及軍事設施等環境敏感區,保證能夠降低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在對路線縱斷面進行設計時,需結合周邊地塊的功能性及規劃標高,同時要綜合考慮被交道路標高的影響。在標高較低的路段設計時,相關人員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水以及防洪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路面邊緣排水以及防洪系統、強化路面結構層防水。也可以借助構造物來進行排水防洪,包括:橋面排水、臺背以及支擋構造物排水防洪。此外,針對路基高路段,主要綜合考慮排灌、蓄防洪的需要,有效保護路基路面,以確保道路可以正常的使用
1.6景觀綠化及防護設計
通過打造景觀節點,形成獨具特色的靚麗風景線,提升公路景觀。景觀設計需因地制宜,結合周邊地形地貌,融入當地文化,突顯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設計。
防護工程除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路基穩定性以及可靠性之外,還可以有效防止道路出現病害的問題,確保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因此,應強化對防護工程的設計,保護沿線環境。山區道路進行建設期間,加大對防護工程的利用,保證原有水土不會受到影響,防止出現山體滑坡等問題。
景觀綠化與防護工程相結合設計,不僅能夠保護水土、美化環境還可以起到一定的路基防護作用,有利于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提升。
2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的結合
2.1前期準備工作
道路線位布置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會涉及到很多的領域,包括: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大量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圖,三區三線資料,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資料,交通運輸及道路狀況資料,城市總體規劃,鄉鎮規劃,綜合交通網規劃,水文、地質、地震等方面的資料等。掌握現有工程對擬建工程的影響,對已有資料進行綜合的研究分析。合理且有序的對項目設計工作進行開展,保證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合理性的同時,還能夠達到對環境保護的目的,讓環境保護與道路路線設計能夠協同發展。以資源稟賦為制約,突出重點、兼顧差異、因地制宜地確定路線布局、等級水平和建設時序,提高路網運行效率。堅持公路網發展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并重,實現高等級道路的集約低碳、綠色發展。
2.2平面線形設計
建議前期進行研究,采用由粗到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方法,結合項目建設條件和控制因素,經過論證比選,提出推薦方案,從而起到控制路線走廊、明確技術標準,穩定重點、節點方案的效果和作用。
在高等級道路線形設計階段,擇優選擇直線線形,且直線線形不宜過長。通常情況下,直線線形容易使得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感覺疲勞,加劇出現交通事故的幾率。因此,在實際的平面線形設計過程中,需有效結合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在曲線線形設計階段,應該對線路的連續性進行考量,保證能夠有效的規避急轉以及斷背曲線等情況,以便能夠強化設計效果,提高設計水平。
2.3縱斷面以及橫斷面的組合設計
進行縱斷面設計時,需結合原有地形,使設計標高與原標高之間相互協調。在滿足排水的條件下,可以將路線設計成坡度較緩的路面,以便能夠進一步的拓寬駕駛員的視野,從根源上提升交通的安全性。針對高等級道路來說,其與普通的道路不同,高等級道路橫斷面相對較寬。在進行山區道路設計時,若對橫斷面的標高進行常規設計,那么工程建設的挖填土方工作不僅會加大工作量及施工難度,還會對山區的地形及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壞。故而,在開展橫斷面設計工作階段,需要依照原有的地形地貌,科學的對標高進行設計。
2.4資源有效利用
道路的平、縱、橫線形組合,除了滿足公路技術標準、汽車運動學的要求,還要滿足人們視覺和心理上連續舒適、迅速安全的要求,同時必須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一方面需減少對周圍天然植被的破壞、結合地形地貌、避免高填深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天然景點,包括:孤山、湖泊、高大樹木;現有人工構筑物,諸如:古建筑物、園林、水壩等,美化公路周邊環境,使高等級道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最后,為了良好的視覺效果,作為公路工程有機的組成部分,路線與橋梁、隧道、立體交叉,沿線設施等構造物,應組成具有特定風格的建筑群體,并利用綠化或雕塑等設施,改善道路與沿線地形地物的配合,消除因新建道路而造成的對自然景觀的破壞。
3結束語
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中,要想保證道路路線設計水平能夠提升,則需強化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側重對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土地資源及礦產資源的保護。同時,結合具體情況,采用科學手段,有效對平面線形、縱斷面以及橫斷面的組合設計,提升高等級道路與環境保護結合的設計水平。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為加強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決策,保障主體功能區戰略精準落地,按照科學劃定“三區三線”邊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多規合一”。高等級道路路線線位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銜接,充分協調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結合既有相關成果,優化普通國省道空間布局,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通過與規劃體系對接,實現高等級道路線位資源有效預留,保障普通國省道公路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發展期間,高等級道路是非常基礎的設施,與人們生活有著緊密關聯。為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中,強化與環境保護的融合很有必要性。
1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需要注意的環境問題
1.1生態保護紅線
道路路線的設計需結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保護紅線,以及各地區規劃等。其中生態保護紅線主要保護區域類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洪水調蓄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維護區、生態公益林等。在進行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時盡量規避上述生態保護區,因各種因素無法避免時需預留一定的擴建空間。
1.2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保護主要是指對水體以及天然水系進行保護。水是人類生存的關鍵資源,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期間,一定要盡可能的規避飲用水源,距離飲用水源應該大于100米。科學的規避沿線水體中適合養殖以及灌溉等水體,以便達到對水資源整體保護的目的。若無法避免穿越上述水體,則需要選擇從水源的下游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施工時對水資源的影響。此外,強化對水體保護的重視,制定科學的污染防范措施,針對天然水系,盡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水體走向,堅決不能出現阻隔水流及阻塞水流的情況
1.3土地資源保護
在進行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前需認真且詳細的調查高等級道路沿線土地性質,結合當地的區域規劃,科學的選擇最佳設計路線。
針對平原地區,土地墾殖率高,耕地保護壓力不斷加大,耕地質量偏低,要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愈發困難。在設計階段,盡可能的規避高產的農田耕地,對荒地以及廢地等進行有效利用;加強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力度,實現建設占用耕地規劃控制目標。公路建設是關系國民經濟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占地多。很多項目周邊多為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分布較為集中,因此受到性質和建設特定要求的限制。經過論證分析后確定的最終建設方案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時,應按照節約集約、少占耕地的原則,在滿足各類指標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用地,實現功能分區,占地面積的最優化。
針對山地地區,盡可能的規避經濟林區,科學的對荒山以及土地貧瘠地帶進行利用。同時,強化對現代化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采取高架橋等形式,盡可能減少對土地的占用,保證土地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強化對土地資源的保護
嚴禁因臨時工程用地或其他各種活動施工,對基本農田耕作層、經濟林區等造成永久性破壞。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切實保護好土地資源。積極探索土地資源保護的經濟激勵機制,調動保護的積極性。
1.4礦產資源保護
過度的礦產資源開挖導致局部地區土地利用的環境污染與生態保護問題較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路線設計的初期階段,需要對沿線的礦產資源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對項目所處地區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解,保證避免經過規模大并且品質高的礦區,以確保不會對后續礦產資源的利用及開發產生影響。在具體的道路建設過程中,如果線路不得不穿過礦區時,則需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對礦區的影響,盡可能的選擇礦區產值較低的地區進行穿越。
1.5路線走向及標高
道路選線時除了要對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進行保護之外,還需要規避路線穿越城鎮,以及避開學校、醫院、名勝古跡、精密儀器及軍事設施等環境敏感區,保證能夠降低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在對路線縱斷面進行設計時,需結合周邊地塊的功能性及規劃標高,同時要綜合考慮被交道路標高的影響。在標高較低的路段設計時,相關人員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水以及防洪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路面邊緣排水以及防洪系統、強化路面結構層防水。也可以借助構造物來進行排水防洪,包括:橋面排水、臺背以及支擋構造物排水防洪。此外,針對路基高路段,主要綜合考慮排灌、蓄防洪的需要,有效保護路基路面,以確保道路可以正常的使用
1.6景觀綠化及防護設計
通過打造景觀節點,形成獨具特色的靚麗風景線,提升公路景觀。景觀設計需因地制宜,結合周邊地形地貌,融入當地文化,突顯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設計。
防護工程除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路基穩定性以及可靠性之外,還可以有效防止道路出現病害的問題,確保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因此,應強化對防護工程的設計,保護沿線環境。山區道路進行建設期間,加大對防護工程的利用,保證原有水土不會受到影響,防止出現山體滑坡等問題。
景觀綠化與防護工程相結合設計,不僅能夠保護水土、美化環境還可以起到一定的路基防護作用,有利于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提升。
2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的結合
2.1前期準備工作
道路線位布置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會涉及到很多的領域,包括: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大量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圖,三區三線資料,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資料,交通運輸及道路狀況資料,城市總體規劃,鄉鎮規劃,綜合交通網規劃,水文、地質、地震等方面的資料等。掌握現有工程對擬建工程的影響,對已有資料進行綜合的研究分析。合理且有序的對項目設計工作進行開展,保證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合理性的同時,還能夠達到對環境保護的目的,讓環境保護與道路路線設計能夠協同發展。以資源稟賦為制約,突出重點、兼顧差異、因地制宜地確定路線布局、等級水平和建設時序,提高路網運行效率。堅持公路網發展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并重,實現高等級道路的集約低碳、綠色發展。
2.2平面線形設計
建議前期進行研究,采用由粗到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方法,結合項目建設條件和控制因素,經過論證比選,提出推薦方案,從而起到控制路線走廊、明確技術標準,穩定重點、節點方案的效果和作用。
在高等級道路線形設計階段,擇優選擇直線線形,且直線線形不宜過長。通常情況下,直線線形容易使得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感覺疲勞,加劇出現交通事故的幾率。因此,在實際的平面線形設計過程中,需有效結合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在曲線線形設計階段,應該對線路的連續性進行考量,保證能夠有效的規避急轉以及斷背曲線等情況,以便能夠強化設計效果,提高設計水平。
2.3縱斷面以及橫斷面的組合設計
進行縱斷面設計時,需結合原有地形,使設計標高與原標高之間相互協調。在滿足排水的條件下,可以將路線設計成坡度較緩的路面,以便能夠進一步的拓寬駕駛員的視野,從根源上提升交通的安全性。針對高等級道路來說,其與普通的道路不同,高等級道路橫斷面相對較寬。在進行山區道路設計時,若對橫斷面的標高進行常規設計,那么工程建設的挖填土方工作不僅會加大工作量及施工難度,還會對山區的地形及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壞。故而,在開展橫斷面設計工作階段,需要依照原有的地形地貌,科學的對標高進行設計。
2.4資源有效利用
道路的平、縱、橫線形組合,除了滿足公路技術標準、汽車運動學的要求,還要滿足人們視覺和心理上連續舒適、迅速安全的要求,同時必須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一方面需減少對周圍天然植被的破壞、結合地形地貌、避免高填深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天然景點,包括:孤山、湖泊、高大樹木;現有人工構筑物,諸如:古建筑物、園林、水壩等,美化公路周邊環境,使高等級道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最后,為了良好的視覺效果,作為公路工程有機的組成部分,路線與橋梁、隧道、立體交叉,沿線設施等構造物,應組成具有特定風格的建筑群體,并利用綠化或雕塑等設施,改善道路與沿線地形地物的配合,消除因新建道路而造成的對自然景觀的破壞。
3結束語
在高等級道路路線設計中,要想保證道路路線設計水平能夠提升,則需強化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側重對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土地資源及礦產資源的保護。同時,結合具體情況,采用科學手段,有效對平面線形、縱斷面以及橫斷面的組合設計,提升高等級道路與環境保護結合的設計水平。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