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公路設計中的環境因素探討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公路設計施工中越來越重視了人文建設和生態建設。公路設計要想謀得長遠發展,就必須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進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文章將重點論述公路設計過程中相關的環境問題。
【關鍵詞】公路設計;環境因素
0.引言
我國的公路建設事業一直以來蓬勃發展,隨著人們生態意識觀念的深入,公路建設施工也逐漸融入例如環境因素,如何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最大化的滿足交通運輸需求,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同時又最小化的影響到周邊的環境和生態,是未來公路建設施工的一個重要方向。
1.公路設計中的相關環境因素
1.1地表自然環境
在公路建設和建成后,公路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沿線地表的水文、土壤、植被、大氣、動植物等的影響。其中,由于我國的土地形勢日益嚴峻起來,所以應該提高其對土地的影響認識。隨著我國的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大量的農業用地被征占,農民的耕作區域變小,經濟來源降低,同時糧食的基礎性作用也受到了威脅。對此,在進行公路建設規劃的初期,必須盡最大可能性減少對現有農田的使用,提高不能利用或者利用率低的土地的使用量。已經占用。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線路疏導和線路施工會對周邊的地理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包括砍伐樹林,占用土地,挖建隧道,填埋河道等,而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材垃圾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施工中廢氣造成空氣污染。在這些影響中耕地,需要在建設施工完畢之后進行相應的還耕操作。在經費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適當的對公路沿線進行路滑。
1.2地質地貌
在公路設計中,沿線的地質物質組成、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是公路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因為這些因素不僅是影響公路設計安全和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而且如果公路選線不當,對環境的影響將是整體性的和區域性的。如果公路的選線沒有充分考慮后續公路建設中的施工地質,以及對地貌的影響性大小,那么就有可能破壞一個地區的原始地貌,如果該地區的地貌環境相對脆弱,后續的其他地下和地表環境問題,如滑坡、泥石流還會持續出現。因而,在該環境因素上公路設計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會是長期性的,應當在公路設計中受到充分的重視。因此,公路線路在設計時應當在滿足線路功能的方向、控制點等重要因素的基礎上,盡可能使線路對地質地貌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的水平,充分考慮橋梁、隧道等大型工程與當地地質條件的匹配度,詳細考察公路線路設計方案中對耕地、林地占用量,盡量減少公路建設對區域內地表植被率的影響,以免由于對植被率的影響造成對原始生態系統的影響。
1.3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具體地講包括通過物表現的物化環境,通過人們環境行為表現的行為環境和通過政府行為表現的制度環境。公路建設施工不可避免的會對原有人文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必須是最低限度的,同時又必須是可以控制的。因此,當今時代的公路建設施工不僅需要施工建設單位,還需要相關的環境保護人員、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水文地理學家、動植物等學家的相應配合。需要經過多方的反復論證和共同協商 ,最終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施工建設方案。以往的實踐經驗表明,如果不在公路施工設計初期就將人文環境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規劃,環境生態問題凸顯后的整改和改善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和財力,同時一些損害也是無法彌補的。
1.4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水土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公路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首先,公路施工建設不可避免的會伴隨大量的挖掘現象,這就需要對當地的水文條件和地質條件進行系統的抽樣調查,避開土質疏松的地段,如不加以控制,在一些地質災害頻繁的地段極容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影響了公路的使用,同時也會給附近的群眾帶來生命財產威脅。其次,建設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要有計劃有途徑的排出,不能影響百姓的正常飲水,也不能污染附近的農業水源。此外在運輸施工建設原料的同時,需要統一規劃儲存地點,以免一些有污染的建筑材料污染土壤和水源。
1.5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問題
一些偏遠山區的公路建設,可能會影響到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因此,首先需要對當地的地質資料和環境資料進行詳細分審核,列舉可能存在的受到影響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并盡量在設計路線時對其避讓。確實沒有辦法避讓的,需要與上一級的國家環保部門共同協商,妥善處理好相關的動植物,不影響物種的生存。
2.針對環境問題的對策
2.1當地考察
環境問題是一項具體的問題,雖然一些地域之間存在環境的共性,但是差異性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任何一項公路建設施工都不能夠簡單的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需要組織相關的技術人員對其周邊的環境因素等進行系統化的勘察。
2.2公路設計與地質地貌的生態平衡
不同的地質環境具有相應的生態平衡能力,公路設計對地質地貌的考察即是對一定地質環境的生態平衡能力的考察,地質環境穩定,具有相應的生態平衡能力,公路的建設和使用才能保證公路安全性和生態平衡。公路的線路的設計和選擇不僅考慮到公路的安全性問題,這是公路設計的最低要求,同時,從環境角度講,在地質環境較脆弱的地方建設橋梁、隧道等工程時也要考慮該地域的生態平衡能力,考慮這些人造工程在建設和后續使用中是否會對地質地貌環境產生無法修復的破壞。對于這些地段,公路線路則是能避則避,或化為警戒區域,對開發和使用進行限制。
2.3公路設計與地表環境的生態平衡
公路的設計直接影響著后續的施工方式、使用狀況、養護方式等,也就決定著在施工、使用和養護中產生的地表環境影響,因為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設計方案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盡量減少對原有生態系統的沖擊,盡快實現公路與沿線環境的平衡狀態。設計施工方案之初,首先需要將可能影響的因素都考慮在內,并對其進行系統的處理。同時要最大化的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并節約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尤為重要的是,盡量不要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在夜間需要嚴格遵守停止作業時間,保證人們的休息。
2.4提高技術含量、及時善后
對于施工建設之后廢水、肥料等必須進行科學的處理。而這項工作的落實,需要施工建設隊伍不斷優化自身的整體素質,引進高端的技術人才,并采購相關的處理設備,對相關的污染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處理和減弱,降低不必要的環境和生態破壞。
3.結束語
總之,未來的公路建設施工必須堅持以滿足需要為前提,降低環境等影響為基礎,科學合理的進行施工建設。而若要保證公路建設的科學性和生態性,就必須要求各個施工建設單位咋建設之初對相關的數據和地質、環境等因素進行一定范圍的考察和研究,并最終制定可行性方案,嚴格按照預定的科學方案來施工建設。只要相關的部門和團體堅持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未來我國的公路建設必將取得更大的進步。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