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海洋測繪收費標準,你知道有多少?
經常有人問我關于海洋測繪收費標準如何,其中有測繪從業單位的朋友,也有工程發包方的朋友,因為海洋測繪還是相對小眾的專業,許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今天就來說說這個方面的事,或許對正在從事或正想涉足海洋測繪產業的你們有所幫助。至于測繪收費標準中的實際市場收費價格是多少,就不想在本文中敘述,因為在行業內這是核心商業機密。當然,你要是對行價或稱市場價感興趣,不妨私下交流,這類公開文章不宜劇透,對吧?
談海洋測繪收費,就得先從有哪些收費標準說起。當前海洋測繪收費常見的版本有兩個:第一是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測繪局聯合頒布的《測繪收費標準》,分2009版與2017版,其中每個版本又細分《測繪生產困難類別細則》《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計算準則》《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三本,見下圖所示。
《測繪生產困難類別細則》是按測量區域的困難程度對困難類別進行分類,一般分為三類,即簡單、中等和復雜,分別對應Ⅰ、Ⅱ、Ⅲ類。在海底地形測量里,困難類別分為兩類,是Ⅰ類和Ⅱ類。其中Ⅰ類海區是指水深大于5米,無礁石、養殖區、漁網區等海上障礙物;Ⅱ類海區是指水深小于5米或有礁石、養殖區、漁網區等海上障礙物。在潮間帶水深測量,Ⅰ類海區是指砂質、泥質灘,Ⅱ類海區是指礁石灘、珊瑚灘、灌木灘。同時標準還對潮間帶人工測點、海底重力測量、海洋測量測量、側掃聲吶掃側、江湖水下地形測量和河道斷面測量等等的困難類別分別作了說明,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羅列了,也不想對該分類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闡述與評論。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計算準則》則是對生產成本費用的構成進行說明,按困難類別進行分類,詳細說明各類別的工資、材料費、運輸費、其他直接費、間接費用、定額工日、班組定員及總成本。注意到這本《測繪收費標準》有一句說明是,本定額適用于納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測繪生產單位,也就是說這樣細分的好處在于給測繪事業編的生產單位在核算生產成本時提供依據。也就是本標準屬于非完全市場化的標準,民營測繪企業不在此標準中,可見民企與國企或央企還是有區別的,或者說民企可以不參照此標準執行。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是該系列標準里主要部分,也就是說是核心部分,因為里面涉及個分項的成本費用定額。標準中把海洋測繪與江湖水下測量合在一起,分海洋大地測量、海洋地形測量、海洋其他測量及江湖水下地形測量四個部分,其中海洋地形測量又細分為跨海高程傳遞、潮間帶地形測量和海底地形測量三個子項,海洋其他測量包括海上導航定位、重力測量、磁力測量、側掃聲吶掃側、海籍調查和海界勘查五個子項,江湖水下地形測量又分水深地形測量和河道斷面測量兩個子項。應該說這里所列的標準比較全面,基本涵蓋了海洋測繪的方方面面,需要說明的是海洋測繪所屬范疇本來就包括海洋、江河、湖泊以及毗鄰陸地區域,因此也可以稱為涉水區域的測繪收費標準。
那么,在《測繪收費標準》里,海洋測繪收費標準中2009版和2017版又有那些變化呢?就以《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為例進行說明。首先是分項上的變化,原來的海洋大地測量、海洋地形測量、海洋其他測量及江湖水下地形測量四個部分改為兩大部分,即灘涂測量和水下地形測量,而跨海高程傳遞和海洋其他測量兩大部分則沒有在2017版里出現;其次是名稱上的變化,海洋地形測量改為水下地形測量,潮間帶地形測量改為灘涂測量;對水下地形測量2017版標準中,又細分為淺海(水深5~30米)測量、河湖測量和河道斷面測量三個子項。這是因為目前的原國家測繪局系統單位從事重力測量、磁力測量、側掃聲吶掃側和海籍調查等項目并不多,不列進2017版新標準內也是原國家測繪局依據從事業務事實情況所作出的務實變化。
把海洋地形測量改為水下地形測量也是非常正確的,因為水下地形比海洋地形的涵蓋面更廣,可以包括江河湖泊測量;而潮間帶測量改為灘涂測量,這樣定名應該更加令人通俗易懂,有些人也不用為了什么是潮間帶而產生疑惑了。
至于兩個版本收費標準里的定額變化,就以水下地形測量的例子來說明。比如2009版里1:2000比例尺單波束海底地形測量Ⅱ類等級為72317.41元/50公里,而在2017版淺海測量里1:2000比例尺單波束海底地形測量Ⅱ類等級為58622.19元/平方公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兩個標準計量方式并不一致,2009版是按照測線里程來計算的,而2017版是按照測量面積來計算的。
首先說說同一計量單位下的比較,這里就涉及到測線里程的統計,與不同測量規范的不同要求也有關。以《海道測量規范》為例,主測線的布設間隔為圖上1厘米,即1:2000比例尺實地20米,那么計算下來,不加測量調整系數,1平方公里測圖面積的測線里程為50公里,也就是說,1:2000比例尺2017版1平方公里正好是2009版的50公里計量單位。如此看來,2017版的定額收費標準是作了下調,而不是增加。
那么,時間都過去了8年,當今的社會物價在上漲,企業的用工成本在增加,為什么海洋測繪價格是下調而不是增加呢?以我看來,這是一次務實的改變,因為2009版制定的收費定額普遍偏高,在實際測繪企業執行過程中,極少有業主單位完全按照此標準執行的,除非是有錢任性業主單位,因此,與其讓收費標準成為擺設,還不如主動放下姿態。如此,測繪從業企業在合同談判的過程中,更具可操作性。
如前所述, 2009版的標準不僅是定價高,水下地形測量按測線里程進行計費實在是不合理,水下地形測量以面積按作為計量單位來計費才是國際通用方式。解釋一下,要知道1:2000比例尺每平方公里測線并不是50公里,而是大于50公里,因為在實際測量過程中,需要考慮換線、加密探測、輻射線、檢查線等因素,與海底地形的復雜程度有關,也與海區人工障礙物的分布密度有關。一般在工作量統計過程中,統計測線里程會加上附加調整系數,如此,按平方公里作為水下地形測量的計量標準就更為合理、準確。當然,我想制定標準的人估計是考慮了湖泊、河道測量的因素,許多小范圍的河道測量按面積計算都可以忽略不計,為了便于這類業務的需要,才考慮用里程來計量。可以想象,標準制定者對海洋測量不太了解,也大大低估了大海的浩瀚無際,因此才想出了此計量方式,哈哈,打住。
說了這么多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測繪局聯合頒布的《測繪收費標準》,其實在海洋測繪單位,多數不會執行此國家測繪局的標準,而是會執行上圖所示的國家發改委與建設部聯合于2002年頒布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分《工程勘察收費標準》和《工程設計收費標準》兩個部分,海洋測繪單位所執行的是《工程勘察收費標準》。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推出是在2002年,而今已是2019年,17年過去了,標準還是那個標準,而島已經不是那座島,海也不是那片海。所謂山不轉水轉,現在是山水都轉了,唯一不轉的卻是收費標準,因此說起來全是淚。
好了,不談這些題外的,先說說《工程勘察收費標準》的體系構成。與測繪局《測繪收費標準》相同的是也有該標準也有海區困難類別,水下地形測量依據水域復雜程度收費,分簡單、中等和復雜三個部分,對應Ⅰ、Ⅱ、Ⅲ類。不同的是《工程勘察收費標準》里沒有那些工資、材料費、運輸費、定額工日、班組定員等說明,因為海洋測量本來就是市場行為,你的人員工資等就應該體現在綜合報價中。另外,對一個水深測量項目應該去幾個人完成這樣的事,就沒有必要做出硬性規定吧,只要順利、按質完成項目要求即可。現在都什么年代了,有些水下地形測量項目都采用無人艇作業了,那么你還規定需要幾個人才能完成,是不是有些OUT了?
在《工程勘察收費標準》里,除了看2.3節里的“水域測量”部分外,還需要關注第16部分的“海洋工程勘察”部分,該部分對多波束海底地形測量,海底面狀況掃側,底質取樣,氣象、潮位、波浪觀測,海流、鹽度、泥沙觀測,海洋工程地質鉆探,海底地層測量,及其他海洋工程勘察項目,等等都作出了勘察收費依據。這里,海底面狀況掃側是指掃海測量,海底地層測量可以對應淺地層剖面測量。而海底地層測量又細分聲學地層探測、單道地震探測及多道地質探測三類。在其他海洋工程勘察項目部分中,地磁觀測可以與海洋磁力測量對應,另外還包括沉積物化學、污損生物、水化學等內容。
在計量單位上,《工程勘察收費標準》更加與國際計量標準相符合。比如在“水域測量”一節里,江河湖塘及沼澤區和積水區按平方公里計量,河道斷面按測線量程計量;另外對濱海區在江河湖塘等測量的基礎上,增加了1.5的附加調整系數,這是考慮了海洋工作中會因風浪、流等因素影響作業率,因此增加了1.5倍的費用。多波束海底地形測量則采用面積計量,不同水深區域計費價格不同,是依據水深情況做收費類別依據,因為水深越深則多波束覆蓋寬度越大,意味著深水區工作量就減少了,因此收費低。而海底面狀況掃側、淺地層剖面測量、海洋磁力測量等則采用測線里程計量,因為海底面狀況掃側等的工作量與技術要求有關,也與海底的水深有關,目的在于進行全覆蓋探測,因此如何選擇探測量程檔就與設備本身有關,基礎是作業單位得有技術設計,報價里必須說明測線里程,及如何計算。而底質取樣、水文測驗等就按站位來計量,也是符合實際項目作業的特點與需求。
再來說說《工程勘察收費標準》與《測繪收費標準》之間收費價格的比較情況,以同樣的1:2000比列尺水下地形測量為例。如前所述,在《測繪收費標準》2017版里,1:2000比列尺水下地形測量Ⅱ類等級為58622.19元/平方公里;而《工程勘察收費標準》濱海區中等復雜程度收費標準為43334.4元/平方公里,這里中等復雜程度就是匹配Ⅱ類。如此比較計算下來,《工程勘察收費標準》是《測繪收費標準》同類項的約74%,比2017版還要低,是2009版的不足60%,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2017版還要降低收費標準的原因了。
當然,在《工程勘察收費標準》里收費標準的構成,除了以上所述的實物工作收費基價外,還應該包括辦理工程相關許可和購買有關資料費用,水上作業租船費,人員設備進場等一次性調遣費,勘察材料及加工費,等等相關內容。因此,在收費標準里,加上以上內容后,《工程勘察收費標準》與《測繪收費標準》之間的收費價格會相對接近一些,只是在許多海洋測量項目里業主并不完全認同其他附加報價,一般就認同實物工作收費基價,如此說來就有較大區別了。收費的解釋權在業主那里,這是測繪從業企業的無奈。需要另外說明的是,以上比較1:2000比列尺水下地形測量,43334.4元/平方公里的價格已經包含了技術工作費和附加調整系數,否則為23680元/平方公里。
在新的2017版《測繪收費標準》里,水下地形測量淺海區比例尺的分類里有1:500、1:2000、1:5000和1:10000,居然沒有1:1000比例尺水下地形測量的分類標準。要知道,在海洋工程建設和海洋航道碼頭維護測量中,施工圖階段的水下地形測量設計單位通常選擇的測圖比例尺是1:1000,很難理解標準制定者是什么原因作出如此選擇的。
以上對《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測繪收費標準》的海洋測繪相關內容進行了比較分析,不想再深入進行下去了。具體的海洋測繪各類別收費標準,大家如果感興趣不妨去郵購中國標準計量出版社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版),至于《測繪收費標準》沒有公開發行,但相信許多測繪事業單位都有。另外,在這里需要提醒一下各位,網上有些掛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17版,那是假的,大家不要上當去化冤枉錢下載,現在仍然在執行2002版標準。
啰啰嗦嗦說了很多,剛才已經談了,海洋測繪收費標準只是商業談判的基礎,而如何引用好標準,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商業利潤,就取決于海洋測繪單位具體的談判藝術了。這里不想展開講某類比例尺及某項目具體的市場價格或行價,就是不想讓業主單位知道咱們的底牌,要知道亮了底牌與業主談,那是犯傻。
目前的海洋測繪市場整體形勢低迷,與整體國民經濟的下行相匹配,原因很多,就打住不聊了。其實咱們外業工作那么辛苦,掙點錢并不容易,同業低價競爭要不得。多為自己爭取一些項目利潤,確保員工可以過好一點的日子,就是企業最大的需求,對吧,各位?
文章最后,送上福利,把《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版)中海洋測繪相關的實物工作收費收費基價進行羅列,工程測量技術工作費比例均為22%。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
(2002年修訂版)中相關標準
一、水域單波束測量
二、海底地形多波束測量
注:1.單波束測量執行通用工程勘察水域測量收費標準;
2.多波束單次測量收費低于100000元時,按照100000元計算收費。
三、海底面狀況側掃
注:工作量少于15km的,按照15km計算收費。
四、底質取樣
注:柱狀樣品超過標準長度或者重復取樣三次以上的,附加調整系數為1.15~1.30。
五、岸邊氣象、潮位、波浪觀測
六、離岸氣象、潮位、波浪觀測
七、海流、溫鹽、懸浮泥沙觀
注:1.海況分級見《海濱觀測規范》;2.本表同時具備兩項及以上因素的,按照最高類別計算收費。
八、海洋工程地質鉆探
注:工作內容包括取樣、標貫、護壁等,每2m取樣、標貫各一次。
九、海底地層探測
十、其他海洋工程勘察項目
注:沉積物化學收費基價與第四欄底質取樣中的表層取樣一致。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