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高速公路的景觀規劃結構和綠化設計
摘要:隨著公路建設者理念的更新,人們對公路要求己不局限于其安全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生態道路”、“景觀公路”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概念和意義,并對如何進行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結構和綠化景觀設計進行了探討,以探求合理的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方法。
1、前言
景觀設計是指將大地自然和人文所構成的一系列綜合體,包括自然的風景,人類的活動,以及活動產生的符號利用美學進行規劃布局設計和塑造。在美國,景觀設計師對它的定義是:“景觀設計的對自然環境的建設,包括一系列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維護”。加拿大景觀設計師對其定義是:“景觀設計和土地管理專業是相關的,包括進行開發規劃,分析管理和恢復。”而我國俞孔堅教授在《追求場所性:景觀設計的幾個途徑及比較研究》中提到:“景觀設計(LandscapeArchitecture)就是對土地及其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進行安排(Newton,1971),來協調和完善景觀的各種功能,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因此,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應該結合對象的地理位置,所處場地的特征,空間中橫向縱向的關系,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改造。
2、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概念與意義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和一般的觀賞景觀設計不同,它是一種要滿足于運輸行駛功能和觀賞游憩功能于一體的景觀構成,高速公路景觀即包括大自然的景觀,也包括當地的人文景觀。其中,自然景觀包括沿線自然山水,植被地貌,水體天象。人文景觀包括沿線的構筑物(民居,廟宇,歷史名跡等)和交通設施(休息站,收費站等)。高速公路景觀應既有體現當地自然景觀的美感,又包含一定的社會文化和地域風俗。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碩果累累,特別是干線公路得到長足發展,橫貫東西、縱貫南北、高速公路遍布中華大地。截止201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已通車里程約達8.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在我國已不是新鮮事物,然而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線型的“平、直、緩”以達到“短距離、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視了其環保效應和景觀效應。高速公路的興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響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別是在公路營運期間車輛排放的尾氣、揚塵、廢水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將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這一點已逐步被主管部門、建設部門和設計單位意識到,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開展環保設計,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使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得到有效的控制。
3、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設計
3.1兩側綠化帶的景觀設計
兩側帶狀綠化是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的主體,是景觀環境再造、協調公路與周圍環境關系的基本措施,其綠化配置的好壞不僅影響到生態環境,而且關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觀美能否充分展現。這部分綠化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一道壯觀的綠色風景線,其寬度根據兩側的地物、地貌確定。同時,綠化設計要根據公路的線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點,營造出一種韻律感,植物配置應以行列式為主、大塊面組合,樹種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特征和地域適應性樹種的人文寓意來選定,一般以常綠為主,如杜英、樟樹、竹林、茶樹等,并適當保持行車視線通透。樹林下面可以種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豐富綠化帶的景觀層次,從而起到展現自然景色,誘導行車視線等作用。
結合兩側自然景觀、地貌、地形及建筑物情況,克服高速公路與主線沿線地形地貌、周邊景觀不協調的缺陷,達到“自然和諧,消除視覺污染”的目的。
(1)、根據高速公路視域內景觀觀賞效果優劣,區別對待,景觀效果好的路段打通視覺通道;路側景觀效果較差的路段栽植一些杜英、深山含笑、夾竹桃等植物進行遮擋美化路容、協調景觀。
(2)、挖方路段景觀效果較差的迎面坡及塹頂截水溝等,為減少路塹邊坡給司乘人員造成的不舒適、壓抑、緊張的感覺,可栽植一些植物,如夾竹桃、桉樹等灌木進行遮擋,消除視覺污染。
(3)、碎落臺景觀,達到錯落有致的美化效果,以喬木灌木搭配種植的方式進行綠化,從而形成喬灌木相結合的綠化體系
(4)、填、挖結合段,可采用種植綠化帶隔離的方式,對路側自然景觀較差的低填方路段在護坡道增加種植景觀樹誘導視線。
3.2中央綠化景觀設計
中央分隔帶綠化合理選用植物,有效防止眩光;并通過植物顏色、形態等的變化,起到誘導交通,緩解視覺疲勞的作用。中央分隔帶綠化除了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外,還可以改善道路景觀。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樹形態穩定、耐修剪的樹種,按防眩效果和景觀要求,一般種植苗木高度1.6米為宜,單行株距2.0米,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韻律感。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種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同時根據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葉色變化,進行分段分品種間種和搭配,減少品種的單調感和減少視覺疲勞,豐富隔離帶的景觀。
3.3互通區綠化景觀設計
互通立交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其空間由道匝立體交叉圍合而成,綠化設計必須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構圖分規則式和自由式兩種。面積相對較小的空間采用規則式構圖,根據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選擇不同的模紋式圖案,其構圖以地被植物為背景,用顏色各異的低矮的灌木搭配種植。面積較大的空間可采用自由式構圖,類似于中國的傳統園林,喬木、灌木搭配,但其種植密度需滿足通視要求。匝道邊坡可種植草坪或噴播植草并輔以少量的小灌木,既可以護坡又可以觀景
針對周邊環境特點及風貌特征,以林地、山地為主的互通,設計時考慮通過植物設計實現互通景觀與周邊環境的融合,達到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可以叢植成組團式種植,植物種類盡量與周邊山體協調,與自然融為一體,以常綠喬木為主,點綴組團或色塊,形成季相與色彩變化,達到層巒疊嶂景色秀麗的景觀效果。
4、高速公路景觀規劃的結構設計
4.1防護景觀
中央隔離帶防護景觀作為貫穿整條高速公路的綠化帶,是高速公路綠化中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部分,是高速公路最主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但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的綠化也受水分、降雨、風力、蒸發量、車流量等很多條件制約,后期需精心的養護管理。中央分隔帶的苗木修剪后高度應達到1.6米,確保中分帶回填土厚度不小于60cm,栽植的株、行距合理,滿足防眩功能要求,確保不影響交通行車安全。
4.2立交橋景觀
從使用功能上,立交橋是高速公路整體結構中的節點,也是與其它道路交叉行駛時的出入口。但從景觀構成的角度看,它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中場地最大、立地條件最好、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位。立交橋作為高速公路景觀結構中最重要的節點,它的布局影響整體結構,往往與入口的管理區連在一起統一考慮。需要融入鄉土文脈,根據地域人文特性,通過叢林式的喬木植物造景,達到內部景觀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形成主體綠化的風貌特征。通過觀花植物季相效果特點實現景觀特色,突出景觀風格,以觀花植物為主,突出植物的季相表現,配以常綠喬灌木,形成豐富的層次關系的同時兼顧冬季景觀效果,營造季相變化豐富,色彩亮麗,具有季相景觀特色的立交橋景觀。
4.3公路線性與構造物景觀
從景觀設計方面考慮,公路線形及其構造物設計的出發點是希望能誘導司乘人員的視線并滿足其對視覺景觀的要求。公路路線能夠盡可能與地形、地貌相吻合,幾何設計時要求平面、縱面、橫面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間線形扭曲、暗凹、跳躍等缺陷。同時在條件允許時,盡量采用分離式路基,以減少縱橫斷面對自然和景觀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各種構造物的結構、造型、材料等均要與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條件相適應,符合地域審美傾向,選材因地制宜。
4.4服務區景觀
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景觀設計是設計設計中的重要節點,主體體現在室外環境上,停車綠化分隔帶、主建筑的外立面、停車廣場、休閑廣場、周邊坡道。環境設計以綠色植物為主,總體效應達到從道路上看服務區主建筑在時隱時現在森林中,走進去應感覺進入規劃有致的公園。停車廣場以花卉、大樹、灌木、綠籬、草坪形成立體融合的生態格局。修閑廣場以灌木綠籬(冬青、七里香、四季桂)形成幾何圖案,以當季花卉形成裝飾色、以鄉村喬木成林,林蔭樹下有休息草坪,適當點綴地域藝術小品,如音樂噴泉、溪水、雕塑、座椅等形成公園式景觀格局。周邊防護坡道設計大型浮雕式圖案,以歷史人物、事件作為主題,形成視覺沖擊力較強的背景景觀。
4.5兩側帶狀景觀
兩側的帶狀景觀位于高速公路與城區連接的位置,主要起到防護的功能;而道路沿線的兩側綠化帶的設置,與道路中央隔離帶一起構成“二板三帶”基本結構的形式,主要功能為引導視線。綠化以通透為基調,削弱道路和環境的界面,使駕乘人員可沿線欣賞當地的山水風貌。 (范文僅供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論文寫作和發表請聯系我們微信13798205307或者QQ:541814351
4.6邊坡地被景觀
邊坡地被具有很強的護坡固坡的功能,它保護道路的邊坡免遭雨水的沖蝕,保護水土不易流失,維護路基不輕易塌陷;而從造景意義上來看,有恢復山體自然生態景觀,因此這一景觀具有強烈的雙重作用,同時又不像中央隔離帶那樣要求嚴格,具備一定的可塑性、自由性。
4.7休息站景觀
根據設計規范,高速公路的長度在100公里以上時要設置休息站,一般為每50公里左右設置一處,供司機和旅客短暫休息,休息站包括停車場、加油站、減速車道、加速車道、汽車修理設施、餐廳、廁所、小賣等服務設施。在休息站內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要起到防護、吸塵的作用,又要通過其藝術性布局,緩解司機和旅客的疲勞,因此符合功能的要求,又具有較強的美觀是休息站的景觀設計要旨。
5、結束語
景觀、生態環境和地域文脈是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大要素,此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生態環境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載體,地域文脈是人們的精神生活載體,景觀既起到物質載體性又起到精神載體的作用,但三者之間又經常發生交叉和融合,可通過科學合理的道路景觀規劃,將三者的作用予以充分展示,現代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景觀規劃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地展現原有地域風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延續和保留原有自然景觀生態特征,展現人、車、路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
1、前言
景觀設計是指將大地自然和人文所構成的一系列綜合體,包括自然的風景,人類的活動,以及活動產生的符號利用美學進行規劃布局設計和塑造。在美國,景觀設計師對它的定義是:“景觀設計的對自然環境的建設,包括一系列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維護”。加拿大景觀設計師對其定義是:“景觀設計和土地管理專業是相關的,包括進行開發規劃,分析管理和恢復。”而我國俞孔堅教授在《追求場所性:景觀設計的幾個途徑及比較研究》中提到:“景觀設計(LandscapeArchitecture)就是對土地及其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進行安排(Newton,1971),來協調和完善景觀的各種功能,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因此,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應該結合對象的地理位置,所處場地的特征,空間中橫向縱向的關系,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改造。
2、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概念與意義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和一般的觀賞景觀設計不同,它是一種要滿足于運輸行駛功能和觀賞游憩功能于一體的景觀構成,高速公路景觀即包括大自然的景觀,也包括當地的人文景觀。其中,自然景觀包括沿線自然山水,植被地貌,水體天象。人文景觀包括沿線的構筑物(民居,廟宇,歷史名跡等)和交通設施(休息站,收費站等)。高速公路景觀應既有體現當地自然景觀的美感,又包含一定的社會文化和地域風俗。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碩果累累,特別是干線公路得到長足發展,橫貫東西、縱貫南北、高速公路遍布中華大地。截止201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已通車里程約達8.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在我國已不是新鮮事物,然而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線型的“平、直、緩”以達到“短距離、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視了其環保效應和景觀效應。高速公路的興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響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別是在公路營運期間車輛排放的尾氣、揚塵、廢水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將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這一點已逐步被主管部門、建設部門和設計單位意識到,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開展環保設計,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使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得到有效的控制。
3、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設計
3.1兩側綠化帶的景觀設計
兩側帶狀綠化是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的主體,是景觀環境再造、協調公路與周圍環境關系的基本措施,其綠化配置的好壞不僅影響到生態環境,而且關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觀美能否充分展現。這部分綠化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一道壯觀的綠色風景線,其寬度根據兩側的地物、地貌確定。同時,綠化設計要根據公路的線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點,營造出一種韻律感,植物配置應以行列式為主、大塊面組合,樹種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特征和地域適應性樹種的人文寓意來選定,一般以常綠為主,如杜英、樟樹、竹林、茶樹等,并適當保持行車視線通透。樹林下面可以種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豐富綠化帶的景觀層次,從而起到展現自然景色,誘導行車視線等作用。
結合兩側自然景觀、地貌、地形及建筑物情況,克服高速公路與主線沿線地形地貌、周邊景觀不協調的缺陷,達到“自然和諧,消除視覺污染”的目的。
(1)、根據高速公路視域內景觀觀賞效果優劣,區別對待,景觀效果好的路段打通視覺通道;路側景觀效果較差的路段栽植一些杜英、深山含笑、夾竹桃等植物進行遮擋美化路容、協調景觀。
(2)、挖方路段景觀效果較差的迎面坡及塹頂截水溝等,為減少路塹邊坡給司乘人員造成的不舒適、壓抑、緊張的感覺,可栽植一些植物,如夾竹桃、桉樹等灌木進行遮擋,消除視覺污染。
(3)、碎落臺景觀,達到錯落有致的美化效果,以喬木灌木搭配種植的方式進行綠化,從而形成喬灌木相結合的綠化體系
(4)、填、挖結合段,可采用種植綠化帶隔離的方式,對路側自然景觀較差的低填方路段在護坡道增加種植景觀樹誘導視線。
3.2中央綠化景觀設計
中央分隔帶綠化合理選用植物,有效防止眩光;并通過植物顏色、形態等的變化,起到誘導交通,緩解視覺疲勞的作用。中央分隔帶綠化除了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外,還可以改善道路景觀。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樹形態穩定、耐修剪的樹種,按防眩效果和景觀要求,一般種植苗木高度1.6米為宜,單行株距2.0米,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韻律感。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種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同時根據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葉色變化,進行分段分品種間種和搭配,減少品種的單調感和減少視覺疲勞,豐富隔離帶的景觀。
3.3互通區綠化景觀設計
互通立交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其空間由道匝立體交叉圍合而成,綠化設計必須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構圖分規則式和自由式兩種。面積相對較小的空間采用規則式構圖,根據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選擇不同的模紋式圖案,其構圖以地被植物為背景,用顏色各異的低矮的灌木搭配種植。面積較大的空間可采用自由式構圖,類似于中國的傳統園林,喬木、灌木搭配,但其種植密度需滿足通視要求。匝道邊坡可種植草坪或噴播植草并輔以少量的小灌木,既可以護坡又可以觀景
針對周邊環境特點及風貌特征,以林地、山地為主的互通,設計時考慮通過植物設計實現互通景觀與周邊環境的融合,達到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可以叢植成組團式種植,植物種類盡量與周邊山體協調,與自然融為一體,以常綠喬木為主,點綴組團或色塊,形成季相與色彩變化,達到層巒疊嶂景色秀麗的景觀效果。
4、高速公路景觀規劃的結構設計
4.1防護景觀
中央隔離帶防護景觀作為貫穿整條高速公路的綠化帶,是高速公路綠化中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部分,是高速公路最主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但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的綠化也受水分、降雨、風力、蒸發量、車流量等很多條件制約,后期需精心的養護管理。中央分隔帶的苗木修剪后高度應達到1.6米,確保中分帶回填土厚度不小于60cm,栽植的株、行距合理,滿足防眩功能要求,確保不影響交通行車安全。
4.2立交橋景觀
從使用功能上,立交橋是高速公路整體結構中的節點,也是與其它道路交叉行駛時的出入口。但從景觀構成的角度看,它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中場地最大、立地條件最好、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位。立交橋作為高速公路景觀結構中最重要的節點,它的布局影響整體結構,往往與入口的管理區連在一起統一考慮。需要融入鄉土文脈,根據地域人文特性,通過叢林式的喬木植物造景,達到內部景觀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形成主體綠化的風貌特征。通過觀花植物季相效果特點實現景觀特色,突出景觀風格,以觀花植物為主,突出植物的季相表現,配以常綠喬灌木,形成豐富的層次關系的同時兼顧冬季景觀效果,營造季相變化豐富,色彩亮麗,具有季相景觀特色的立交橋景觀。
4.3公路線性與構造物景觀
從景觀設計方面考慮,公路線形及其構造物設計的出發點是希望能誘導司乘人員的視線并滿足其對視覺景觀的要求。公路路線能夠盡可能與地形、地貌相吻合,幾何設計時要求平面、縱面、橫面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間線形扭曲、暗凹、跳躍等缺陷。同時在條件允許時,盡量采用分離式路基,以減少縱橫斷面對自然和景觀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各種構造物的結構、造型、材料等均要與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條件相適應,符合地域審美傾向,選材因地制宜。
4.4服務區景觀
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景觀設計是設計設計中的重要節點,主體體現在室外環境上,停車綠化分隔帶、主建筑的外立面、停車廣場、休閑廣場、周邊坡道。環境設計以綠色植物為主,總體效應達到從道路上看服務區主建筑在時隱時現在森林中,走進去應感覺進入規劃有致的公園。停車廣場以花卉、大樹、灌木、綠籬、草坪形成立體融合的生態格局。修閑廣場以灌木綠籬(冬青、七里香、四季桂)形成幾何圖案,以當季花卉形成裝飾色、以鄉村喬木成林,林蔭樹下有休息草坪,適當點綴地域藝術小品,如音樂噴泉、溪水、雕塑、座椅等形成公園式景觀格局。周邊防護坡道設計大型浮雕式圖案,以歷史人物、事件作為主題,形成視覺沖擊力較強的背景景觀。
4.5兩側帶狀景觀
兩側的帶狀景觀位于高速公路與城區連接的位置,主要起到防護的功能;而道路沿線的兩側綠化帶的設置,與道路中央隔離帶一起構成“二板三帶”基本結構的形式,主要功能為引導視線。綠化以通透為基調,削弱道路和環境的界面,使駕乘人員可沿線欣賞當地的山水風貌。 (范文僅供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論文寫作和發表請聯系我們微信13798205307或者QQ:541814351
4.6邊坡地被景觀
邊坡地被具有很強的護坡固坡的功能,它保護道路的邊坡免遭雨水的沖蝕,保護水土不易流失,維護路基不輕易塌陷;而從造景意義上來看,有恢復山體自然生態景觀,因此這一景觀具有強烈的雙重作用,同時又不像中央隔離帶那樣要求嚴格,具備一定的可塑性、自由性。
4.7休息站景觀
根據設計規范,高速公路的長度在100公里以上時要設置休息站,一般為每50公里左右設置一處,供司機和旅客短暫休息,休息站包括停車場、加油站、減速車道、加速車道、汽車修理設施、餐廳、廁所、小賣等服務設施。在休息站內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要起到防護、吸塵的作用,又要通過其藝術性布局,緩解司機和旅客的疲勞,因此符合功能的要求,又具有較強的美觀是休息站的景觀設計要旨。
5、結束語
景觀、生態環境和地域文脈是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大要素,此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生態環境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載體,地域文脈是人們的精神生活載體,景觀既起到物質載體性又起到精神載體的作用,但三者之間又經常發生交叉和融合,可通過科學合理的道路景觀規劃,將三者的作用予以充分展示,現代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景觀規劃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地展現原有地域風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延續和保留原有自然景觀生態特征,展現人、車、路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