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河北雄安白洋淀淀區主要污染物濃度“雙下降”
2018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精準把握“雄安質量”生態環境內涵,將生態環境視為新區發展生命線,強化標本兼治,推進綜合治理,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白洋淀淀區水質與上年相比有所好轉,主要污染物總磷、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顯。新區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綜合指數為6.86,較上年下降7.42%,PM2.5濃度比上年下降5.97%。
聚焦突出問題,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整治取得突破進展。
唐河污水庫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順利完成。累計完成排爆面積102.5萬平方米,存余污水全部處理,一般固廢12.6萬噸、含砷含鉛疑似危廢0.86萬噸全部安全清理,部分區域生態修復已初見成效。
雄安新區606個有水納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
突出重污染企業清出整治。強化對133家涉水企業監管,嚴格整改提高標準,不達標的全部停產整改,加大對安新縣羽絨、制鞋、有色金屬三大行業關停取締和轉型升級力度。安新縣共有羽絨企業73家,截至目前,水洗生產設備(甩干機)已完成拆除移位,封堵自備井73眼,留用生活用水井66眼。安新縣正在對1600多家制鞋企業開展綜合整治。
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再排查、再整治。2018年,三縣新排查出“散亂污”企業1433家,其中關停取締類915家,整改提升類518家,已全部完成整改。
扎實抓好畜禽養殖綜合整治工作。三縣按照新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標準共排查規模化以上畜禽養殖場378家,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取締或搬遷173家,整治205家。下一步計劃對分散畜禽養殖進行整治,逐步實現全域禁養。
持續開展固體廢物風險隱患排查和農村固體廢物集中清理。去年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專項行動,建立了1531家產生工業固廢企業管理臺賬。認真開展農村工業固體廢棄物等“五廢”的排查整治工作,督導建立堆存點位“一處一策”制度,逐點位明確整治路徑、整治時限和整治標準。三縣排查出的各類歷史遺留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集中在安新縣,制鞋下腳料、廢線皮、針刺氈等下腳料33萬噸已經全部完成清理。
清理圍堤圍埝,改善白洋淀水質。經統計,新區三縣圍堤圍埝700多處,總長度1147公里,其中安新縣長度982公里,容城縣15公里,雄縣150公里,均建立了詳細的臺賬。安新縣圍堤圍埝清理任務工作量最大,發布了《關于禁止白洋淀水產養殖的通告》和《安新縣清除圍堤圍埝、網圍及溝壕水產養殖實施方案》,召開白洋淀清除圍堤圍埝、網圍及溝壕水產養殖工作動員大會,整體進展較為順利。
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完成了重點涉VOCs企業的深度治理,93家涉VOCs企業共安裝230余套超標報警裝置,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快推進鍋爐治理,實現了新區工業企業燃煤鍋爐的清零。率先建成秸稈禁燒監控體系,基本做到全域覆蓋。推進農村清潔取暖,順利完成了2018年“雙代”改造任務,為新區群眾溫暖過冬打下堅實基礎。
白洋淀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籌劃推進重點生態治理項目。推進白洋淀入淀口藻苲淀和馬棚淀生態濕地建設,目前已完成府河、孝義河入淀口濕地概念性方案編制工作,設計規模分別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建成后出水水質達到Ⅳ類標準。
——積極推進淀區78個村污水、垃圾、廁所等一體化綜合治理先行工程,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推動土壤先行區建設試點。組織新區三縣環保和有關部門配合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共布設農用地土壤監測點位347個,采集土壤樣品1087個,獲取1.2萬個監測數據,已完成全部土壤樣品分析測試工作。
——積極開展雄縣隔堿溝等重點干支渠治理。雄縣新托管三鄉鎮共33條重點支干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隔堿溝最為嚴重,主要污染源來自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廁所污水直排、垃圾傾倒和堆放。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