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紫云至望謨高速公路初步設計獲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批復
一、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
(一)紫云至望謨高速公路起于紫云縣城以西,通過紫云西互通立交接已建的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經火花、坎邊、新屯,止于望謨縣城以西的平洞,接已建的望謨至安龍高速公路,路線全長約73.966公里,較工可批復增長3.066km,主要原因為火花互通及火花特大橋、喜座隧道、新屯互通立交段路線方案變化引起。
全線在紫云西(樞紐)、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望謨西設置7處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連接線39.915公里,其中,格凸河互通連接線29.765公里, 打易互通連接線10.15公里。
全線設置服務區3處、養護工區2處、隧道管理所救援站2處、匝道收費站5處,交警中隊1處,未設置路政大隊 。
(二)同意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橋涵設計汽車荷載采用公路-Ⅰ級,其他技術指標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執行。
格凸河互通立交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打易互通立交連接線采用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根據實際地形按30或40公里/小時進行控制。
二、工程地質勘察
(一)初步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手段合理,勘察內容及深度基本滿足初步設計要求。下階段應對項目區巖溶、崩塌、滑坡、泥石流、淺層堆積體及軟土等不良地質路段加強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重點查明K5~K9路段巖溶路段、K25~K26滑坡路段、K60~K61段淺層堆積體路段、K43~K44泥石流路段等不良地質影響范圍,分析其對工程施工及運營安全的影響,深化、完善工程處治方案。加強高邊坡工點的地質勘察,增加地質勘探點及土工試驗,核實各項物理力學參數,加強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
(二)應進一步加強橋位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重點查明火花、坎邊、納羊、毛饒Ⅱ號等大(特大)橋橋址軟巖地層力學參數、巖溶發育程度、泥石流沖擊范圍等,為大(特大)橋基礎設計提供可靠依據。
(三)下階段應加強隧道地質的勘察和分析工作,探明隧道縱橫斷面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不良地質情況,合理劃分圍巖級別,進一步采用綜合勘探、測試手段,重點查明斷層、巖溶等對隧道的影響。重點查明隧道隧址處地下水文條件,確保施工及運營安全。
(四)工程地質勘察應全面、及時、準確,確保設計與工程地質勘察有效結合,緊密銜接。
三、路線
(一)路線起于紫云縣城西的遼菁村,經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止于望謨縣平洞。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合理,符合該項目核準批復要求。
(二)初步設計依據工可推薦的路線走廊帶,綜合沿線地形、地質、水文、城鎮規劃以及運營安全和工程規模等因素,對全線7個路段共擬定了22條路線方案進行了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其中5條同深度比較方案,17條論證方案),比選路段占推薦線總長的48.78%。原則同意初步設計推薦的路線方案。
(三)初步設計路線平縱面設計總體基本合理。下階段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和交通運輸部《關于在公路建設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要求,對路線平、縱、橫組合進行細化設計,減少高填深挖,優化土石方調配,減少棄方,合理控制工程數量。在保證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的同時,貫徹保護環境、節約用地的設計原則。
(1)K0+400~K1+300、K3+500~K4+400、K50+600~K51+900、K69+300~K70+600等路段路線線位偏高,棄方較大,應優化平縱面設計,減少棄方數量。
(2)K10+700~A13K12+400段路線沿陡峭山坡采用橋梁形式布設,其間布設火花互通立交,高墩橋梁工程規模巨大,下階段應在確保運營安全的前提下,優化路線平縱面及互通立交匝道線形設計,降低橋梁高度,并加強施工風險控制設計,有效控制總體工程造價。
(3)K25+828~K26+200段采用繞避H1、H2滑坡體的路線方案,初步設計推薦方案仍距滑坡體較近,下階段應結合詳勘工作核查滑坡體對路基、橋梁工程的影響,路線平面應盡可能遠離滑坡體,確保施工、運營安全。
(4)坎邊大橋及坎邊隧道進口銜接路段地形、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巖溶、山坡堆積體、巖石裂隙發育對橋梁基礎及隧道洞口影響較大,下階段應優化路線平縱面設計,確保施工及運營安全。
(5)B2-1K47~K50、K57~B5K65等路段橋梁工規模較大,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平縱面設計,降低橋梁墩高,減少工程規模
(6)K7~K30、K55~K69等路段處于長下坡路段,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路線平縱線形,結合運行速度分析結果,合理確定彎道超高值,強化交通安全設計,確保長下坡路段的運營安全。
(7)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調整路線平縱面,在查明地質、水文條件的前提下,將局部橋梁改為路基,以消化棄方、減少占地。適宜路段可采取分離式錯臺、半路半橋等多種路基形式,盡可能減少邊坡開挖數量,最大程度緩解廢方過多的問題。
四、路基路面
(一)同意初步設計推薦的路基標準橫斷面型式、組成設計參數及一般路基設計原則和特殊路基處理方案。
(二)原則同意初步設計提出的邊坡形式、坡率和防護類型。沿線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質病害較多,下階段應加強高填深挖路段、陡坡路基、軟土、滑坡及泥石流等地段路基穩定性的勘察與分析計算,進一步優化路基設計方案。
(三)應進一步加強K3+504~+694、 A13K20+851~+977、打易連接線LK6+148~+240等順層邊坡路段的地質勘察工作,結合詳勘地質資料成果,采取妥當的工程處治措施,提高邊坡穩定性,保證安全。
(四)A10K25+900~A10K26+090、A10K26+100~+310路段應結合地質詳勘資料,優化滑坡路段處治設計,保證工程安全。
(五)原則同意路基防護采用的植物生態防護為主,圬工防護為鋪的路基防護設計。但應根據當地氣候、地形地質特點,因地制宜選用邊坡防護形式,硬質巖石邊坡(尤其是灰巖邊坡)不宜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完整性較好的巖石邊坡可不作防護,破碎的巖石邊坡可適當考慮增設主動型柔性防護網。
(六)下階段應加強泥石流等不良地質路段及高擋土墻路段的工程地質勘察,采取合理、經濟可行的工程處治措施,確保路基施工及運營安全。
(七)同意主線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結構組合設計方案。主線路面面層為4厘米SMA-1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6厘米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8厘米AC-25C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
同意互通立交匝道、橋面鋪裝路面采用與主線上、中面層相同的路面面層結構,收費站廣場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意隧道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復合式路面,但對較長的隧道中段應考慮采用阻燃瀝青,保證隧道運營期間的安全。
同意打易連接線路面采用4厘米AC-13瀝青混凝土的面層結構。
下階段應根據沿線氣候、交通量、車型比例、縱面特點及交通量增長率等情況,結合沿線筑路材料分布,分段深入試驗研究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路面性能,優化全線路面結構方案。
(八)原則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設計方案。排水設計方案中應加強中央分隔帶、超高緩和段的排水處理,防止平坡路段積水。排水溝、邊溝、截水溝設計方案的選用,應以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采用經濟合理的斷面尺寸為原則。邊溝的斷面尺寸應根據貴州地區的暴雨徑流量和頻率標準通過計算確定,并加強路基地下滲溝及邊坡滲水的排水設計。
(九)路基填筑應盡量利用挖余土石方,減少線外取土。取土、棄土場位置應滿足水土保持及環境景觀的要求。
五、橋梁涵洞
(一)全線共設置橋梁29527.4米/90座,其中,特大橋3692米/2座、大橋25091.6米/76座、中橋743.8米/12座;涵洞41道。全線橋型方案及涵洞的布置基本合理,原則同意全線橋梁、涵洞的初步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應加強橋址處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結合地形、地質、路線平縱面、項目工期、經濟等因素合理確定墩臺位置和基礎形式,優化結構尺寸,確保橋梁結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同時盡量減少對墩臺位置處自然邊坡的破壞。
(三)應加強橋梁標準化設計。標準跨徑橋梁上部結構應綜合考慮結構安全、耐久、經濟、施工方便等多種因素進行選擇。普通橋梁墩柱及樁基直徑設計種類應按墩高適當分級,以節省工程量。
(四)全線高墩橋梁數量大,下階段應結合路線平縱面設計進行優化,在合理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橋梁高度,控制工程規模。對高墩和縱坡較大的橋梁,合理選取墩梁固結形式,以改善結構受力性能;加強高墩橋梁的抗震設計驗算工作,保證結構安全;位于陡坡上的橋梁,應進一步考慮墩臺的穩定性;互通區內的高墩小半徑彎橋應以結構受力安全為原則,盡量優化橋型以方便橋梁施工。
(五)下階段應對涵洞設置位置和數量進一步核查,加強涵洞進出口排水設計,完善排水系統。
(六)主要橋梁的審批意見如下:
1.原則同意火花特大橋主橋采用(65+3×120+6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引橋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為主的方案。
(1)過渡墩高達70米左右,下階段應進一步結合地勘情況優化跨徑布置,盡可能降低過渡墩高度。
(2)主橋雙肢空心薄壁墩較高,施工難度大,應進一步與全部采用單肢空心薄壁墩進行綜合比較,擇優推薦。
(3)全橋長度超過3公里,下階段應加強橋面排水設計,防止積水影響行車安全。
2.原則同意坎邊大橋主橋采用(65+2×120+6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引橋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方案。建議結合路線平、縱面優化,進一步優化連續剛構橋主跨布置及其組合,優化主墩墩型。
3.原則同意邊年1號特大橋右幅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方案。全橋墩高較矮,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跨徑組合,擇優確定施工圖方案。
4.納羊、納坡1號、毛饒2號等大橋橋址區域泥石流較發育,橋型方案擬定應盡可能避免在泥石流下瀉斷面內設置橋墩。下階段結合地形、地質和實測地面線,優化橋跨及橋型布置。
5.施工圖階段應加強以上橋梁的地質勘察工作,落實初步設計階段橋梁安全風險評估提出的具體問題,確保橋型方案安全耐久。
六、隧道
(一)全線共布設隧道20130.5米/13座,其中,主線布設長隧道17105.5米/8座,中隧道1520.5米/2座,短隧道751.5米/2座;連接線布設中隧道753米/1座。原則同意全線隧道布置及結構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應根據地形和詳勘地質資料進一步優化隧道平、縱面線形,合理確定隧道軸線、洞口位置及洞門型式,優化隧道結構型式及襯砌支護參數,深化施工方案、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方案以及應急預案,確保隧道施工、運營的安全,并節省工程投資。
(三)圍巖為灰巖的隧道應加強巖溶的勘察,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完善突泥突水防治措施。施工圖設計應明確施工中采取的具體預報方案和防突措施,保證施工和運營安全。
(四)下階段進一步優化隧道的照明、消防、通信、監控、救援系統的設計方案,確保隧道的運營安全,并盡可能節約能源。
(五)主要隧道意見:
1、紫云隧道:隧址區地表可見巖溶洼地、落水洞、泉水出露,且隧道出口下穿鄉道X486,應評估隧道開挖對道路、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下階段應加強巖性接觸帶的勘察,查明巖溶、地下水發育程度、頁巖膨脹性等。
2、坎邊隧道:隧道進口處巖溶及巖石裂隙發育,局部存在孤石或危巖,應予以清除或加固。隧道與橋相接,應加強隧道與橋梁專業的協調和溝通,合理確定洞口位置,做好橋隧過渡設計。下階段應加強地質勘察,查明隧道巖溶、地下水發育程度、頁巖膨脹性。
3、本寨隧道:火花互通方案三的本寨隧道凈寬比正常斷面加寬7.0米,應結合互通設置,通行需求及平面線形進一步論證,且應加強交通工程設計,防止誤行。
4、田干上隧道:進口端線位傍山坡布設,尤其是左線偏壓嚴重,有條件時宜優化線位。進出洞段軸線間距可適當減小,洞身段間距宜增大,盡量降低左右線之間的相互影響。隧道洞頂存在民房,應評估隧道施工對地表建筑、水文地質環境的影響。下階段應加強地質勘察,分析淺埋段是否有突水危險,并采取防突水、突泥措施。
5、打易隧道(打易連接線):行人及非機動車輛可能進入隧道,應論證是否需要加寬隧道斷面,以提高洞內行車安全。
七、路線交叉
(一)全線互通式立交、分離式立交、通道及人行天橋總體布局基本合理,互通立交選型和技術指標應用基本恰當。
原則同意設置紫云西(樞紐)、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和望謨西7處互通式立交。
原則同意全線設置分離式立交9處、通道及人行天橋26處。
(二)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對各互通式立交平縱面線形進行優化,控制好互通式立交的工程規模;加強匝道出入端部設計,提高互通立交通行能力、服務水平及安全性。
(三)同意紫云西(樞紐)、望謨西兩處互通立交布設方案,下階段進一步加強互通立交區交通工程設計,確保互通立交區運營安全。
(四)原則同意格凸河、坎邊互通采用單喇叭方案,下階段應優化互通區主線、匝道縱斷面設計,減少互通立交土石方量,同時加強互通立交區景觀、排水等總體設計。
(五)原則同意火花互通立交推薦的“回轉匝道+定向匝道”組合方案,下階段進一步優化匝道線位,控制匝道橋主線變寬橋梁安全設計,確保施工和運營安全。同時優化匝道隧道斷面、主線交織段和分流端線性設計,確保匝道行車安全。
(六)原則同意打易互通推薦A型單喇叭方案,下階段充分考慮泥石流、設計水位、防洪及連接線位置等因素,強化匝道線形及安全設計,控制好互通立交工程規模。
(七)原則同意新屯立交推薦的變異Y型方案,下階段進一步落實規劃水庫控制標高,合理控制主線設計標高及連接線線位高程,有效控制匝道橋長,同時加強該互通立交匝道與主線連接部設計,提高分合流端行車安全性。
八、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一)原則同意安全、服務、管理設施和通信、收費、監控及隧道機電系統的設計方案。
(二)同意全線設置交警中隊1處(與格凸河收費站同址);設置養護工區2處(分別與格凸河、望謨西收費站同址);隧道管理站2處(分別與火花、打易收費站同址);設置服務區3處(紫云南(Ⅲ類)、坎邊(Ⅰ類)、格凸河(Ⅰ類));設置匝道收費站5處(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收費站入口廣場應按《關于在建及新建高速公路項目預留收費站入口超限阻截場地的通知》(黔交建設〔2016〕172號)的要求預留場地。
(三)同意全線設置標志、標線、護欄、隔離設施、防眩設施、誘導設施、防落物網等交通安全設施。下階段應結合該項目路線情況進一步完善避險車道的設置。中分帶開口活動護欄應按《關于規范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開口護欄設置的通知》(黔交建設〔2015〕227號)的要求設置,隧道反光環應按《關于在高速公路隧道內全面增設反光環的通知》(黔交建設〔2016〕78號)的要求設置。
(四)同意對長大縱坡路段采取針對性措施,下階段應加強標志、標線(含減速標線)、護欄、避險車道等安全設施設計。在連續下坡及避險車道路段,應設置連續下坡及長度標志,在服務區前的下坡方向增配相應的交通標志設施,引導大型車輛進入服務區檢查車輛狀況,以確保運營安全。
(五)應對高邊坡、橋梁路段,尤其是與隧道相連的橋梁路段、臨崖路段、下坡及小半徑彎道路段的外側加強被動防護,提高護欄防護等級,確保行車安全。
(六)根據區域管理的要求,本路段機電系統應分別接入安順、興義地區路網中心。監控系統采用數字高清技術,技術要求按《貴州省交通行業高清視頻聯網技術要求(試行)》執行。可變信息板應采用門架式可變信息板,并因地制宜將車檢器、路徑識別等其他外場監控設備與信息板共用門架。進一步加強長大下坡、急彎、易凝凍、多霧等特殊路段的視頻監控及微波事件檢測設施的覆蓋。同時應按照《貴州省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調查觀測站點布局規劃》、《貴州省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網建設指南》完善監控系統相關設計。
(七)收費方式應符合《貴州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技術規范》的規定。每個收費站應至少設置2個(1入1出)ETC車道,并滿足《貴州省高速公路全國ETC聯網升級改造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計重收費車道統一采用整車式計重設備。本項目建成后與相鄰路網形成環路,應根據《貴州省高速公路“二義性”路徑識別系統建設方案》及《貴州省高速公路多義性路徑識別系統建設——補充方案》的有關要求做好路徑標識站的建設。
(八)同意通信系統采用干線傳輸系統與綜合業務接入網相結合的方案。通信管道設計應符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關于調整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設計數量的通知》(黔交建設〔2013〕138號)要求;同時應按《貴州省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調查觀測站點布局規劃》、《貴州省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網建設指南》、《貴州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應急備用通信鏈路設計方案》、《貴州省高速公路監控網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咨詢方案》(試行)及《貴州省高速公路收費網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咨詢方案》(試行)的有關要求完善設計內容。
(九)下階段進一步優化、完善隧道消防、通風、照明、監控和供配電設計,保證隧道運營安全,合理節能。
(十)隧道應按黔交建設[2016]78號文的要求設置隧道內反光環。
(十一)核定全線管理、養護及服務設施等總用地面積605畝,建筑面積46678平方米,根據咨詢單位提供的沿線設施建筑面積及用地審查意見,建筑面積及占地面積均未超標。
九、環境保護
(一)該項目初步設計結合沿線的環境現狀,提出的環境保護設計與景觀設計原則正確,所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基本恰當。原則同意全線環境保護設計及綠化景觀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施工圖設計工作中,要把環評、水保要求的相關措施具體落實到設計中,并對在施工單位提出要求。
(三)應根據項目沿線敏感點的分布情況,結合噪聲預測值確定聲屏障設置的位置,設置的長度、高度,補充設計依據。
(四)應加強調查工作,進一步明確收集池的設置位置。
(五)棄土場處理設計應結合《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要求,落實各項水保措施的設計,注重植被的恢復,明確選用的苗木品種。
十、設計概算
該項目設計概算依據交通運輸部頒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額》(JTG/TB06-01-2007)、《公路工程機械臺班費用定額》(JTG/TB06-03-2007),以及貴州省運輸交通廳發布的有關文件的規定進行編制。
(一)核定建筑安裝工程費8,481,632,194元。
(二)核定設備、工具及器具購置費206,840,644元。
(三)核定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共1,707,116,261元。
(四)核定基本預備費481,030,553元。
總概算核定為10,876,619,651元(含建設期貸款利息774,978,049元)。該項目總投資應控制在初步設計批復的概算范圍之內,最終工程造價以竣工決算為準。
同意該項目采用PPP模式建設,項目法人為貴州紫望高速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機構負責人)為荀國利,技術負責人為劉孝倉,財務負責人為鳳增民,工程合約部負責人蘇杰,質量部門負責人安自學、安全部門負責人代華建,以上人員未經我廳允許,不得隨意變更。駐地監理工程師辦公室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
請你司與相關的城鎮建設規劃、鐵路、水利、航道、環保、文物、林業、管線、電力電信及其它建筑設施的主管部門簽定責任明確的書面協議,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環境保護意識,與沿線環保和水保部門充分協調,深化環保、水保工程設計,保護沿線自然生態環境。
由于項目核準后工可批復的業主單位改變,此前對該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文件(黔交建設〔2015〕290號)不再執行,但辦理的相關手續繼續沿用,并進行移交。請你司認真按本次批復要求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由你司負責組織審查,審查意見報廳批準后方可執行。施工圖設計階段要認真落實標準化施工的要求,并落實到設計文件中;做好農灌、通道、天橋設置的設計,以及涉及機耕道、水渠改造等與沿線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工程設計。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防止建設過程中隨意變更設計和調整概算。若發生主線工程規模縮小以及連接線標準及規模、互通位置及方案、路面結構及寬度、特殊結構的特大橋、地質復雜的特長隧道、管養設施、收費方式及站點位置規模、連續10公里以上的路線方案調整等相關變更,必須按黔交建設〔2010〕143號的要求嚴格執行,先申請,經同意后才能開展變更設計,設計完成后經審批才能實施。未經同意擅自實施的設計變更不補辦手續,相關費用不得進入工程決算。
請你司抓緊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按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的規定選擇工程監理單位,并按照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規定及時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施工許可手續。貫徹落實我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平安工地建設”以及“品質工程”的相關要求,加強施工期間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項目總工期(自開工之日起)3年。
(一)紫云至望謨高速公路起于紫云縣城以西,通過紫云西互通立交接已建的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經火花、坎邊、新屯,止于望謨縣城以西的平洞,接已建的望謨至安龍高速公路,路線全長約73.966公里,較工可批復增長3.066km,主要原因為火花互通及火花特大橋、喜座隧道、新屯互通立交段路線方案變化引起。
全線在紫云西(樞紐)、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望謨西設置7處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連接線39.915公里,其中,格凸河互通連接線29.765公里, 打易互通連接線10.15公里。
全線設置服務區3處、養護工區2處、隧道管理所救援站2處、匝道收費站5處,交警中隊1處,未設置路政大隊 。
(二)同意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橋涵設計汽車荷載采用公路-Ⅰ級,其他技術指標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執行。
格凸河互通立交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打易互通立交連接線采用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根據實際地形按30或40公里/小時進行控制。
二、工程地質勘察
(一)初步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手段合理,勘察內容及深度基本滿足初步設計要求。下階段應對項目區巖溶、崩塌、滑坡、泥石流、淺層堆積體及軟土等不良地質路段加強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重點查明K5~K9路段巖溶路段、K25~K26滑坡路段、K60~K61段淺層堆積體路段、K43~K44泥石流路段等不良地質影響范圍,分析其對工程施工及運營安全的影響,深化、完善工程處治方案。加強高邊坡工點的地質勘察,增加地質勘探點及土工試驗,核實各項物理力學參數,加強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
(二)應進一步加強橋位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重點查明火花、坎邊、納羊、毛饒Ⅱ號等大(特大)橋橋址軟巖地層力學參數、巖溶發育程度、泥石流沖擊范圍等,為大(特大)橋基礎設計提供可靠依據。
(三)下階段應加強隧道地質的勘察和分析工作,探明隧道縱橫斷面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不良地質情況,合理劃分圍巖級別,進一步采用綜合勘探、測試手段,重點查明斷層、巖溶等對隧道的影響。重點查明隧道隧址處地下水文條件,確保施工及運營安全。
(四)工程地質勘察應全面、及時、準確,確保設計與工程地質勘察有效結合,緊密銜接。
三、路線
(一)路線起于紫云縣城西的遼菁村,經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止于望謨縣平洞。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合理,符合該項目核準批復要求。
(二)初步設計依據工可推薦的路線走廊帶,綜合沿線地形、地質、水文、城鎮規劃以及運營安全和工程規模等因素,對全線7個路段共擬定了22條路線方案進行了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其中5條同深度比較方案,17條論證方案),比選路段占推薦線總長的48.78%。原則同意初步設計推薦的路線方案。
(三)初步設計路線平縱面設計總體基本合理。下階段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和交通運輸部《關于在公路建設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要求,對路線平、縱、橫組合進行細化設計,減少高填深挖,優化土石方調配,減少棄方,合理控制工程數量。在保證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的同時,貫徹保護環境、節約用地的設計原則。
(1)K0+400~K1+300、K3+500~K4+400、K50+600~K51+900、K69+300~K70+600等路段路線線位偏高,棄方較大,應優化平縱面設計,減少棄方數量。
(2)K10+700~A13K12+400段路線沿陡峭山坡采用橋梁形式布設,其間布設火花互通立交,高墩橋梁工程規模巨大,下階段應在確保運營安全的前提下,優化路線平縱面及互通立交匝道線形設計,降低橋梁高度,并加強施工風險控制設計,有效控制總體工程造價。
(3)K25+828~K26+200段采用繞避H1、H2滑坡體的路線方案,初步設計推薦方案仍距滑坡體較近,下階段應結合詳勘工作核查滑坡體對路基、橋梁工程的影響,路線平面應盡可能遠離滑坡體,確保施工、運營安全。
(4)坎邊大橋及坎邊隧道進口銜接路段地形、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巖溶、山坡堆積體、巖石裂隙發育對橋梁基礎及隧道洞口影響較大,下階段應優化路線平縱面設計,確保施工及運營安全。
(5)B2-1K47~K50、K57~B5K65等路段橋梁工規模較大,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平縱面設計,降低橋梁墩高,減少工程規模
(6)K7~K30、K55~K69等路段處于長下坡路段,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路線平縱線形,結合運行速度分析結果,合理確定彎道超高值,強化交通安全設計,確保長下坡路段的運營安全。
(7)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調整路線平縱面,在查明地質、水文條件的前提下,將局部橋梁改為路基,以消化棄方、減少占地。適宜路段可采取分離式錯臺、半路半橋等多種路基形式,盡可能減少邊坡開挖數量,最大程度緩解廢方過多的問題。
四、路基路面
(一)同意初步設計推薦的路基標準橫斷面型式、組成設計參數及一般路基設計原則和特殊路基處理方案。
(二)原則同意初步設計提出的邊坡形式、坡率和防護類型。沿線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質病害較多,下階段應加強高填深挖路段、陡坡路基、軟土、滑坡及泥石流等地段路基穩定性的勘察與分析計算,進一步優化路基設計方案。
(三)應進一步加強K3+504~+694、 A13K20+851~+977、打易連接線LK6+148~+240等順層邊坡路段的地質勘察工作,結合詳勘地質資料成果,采取妥當的工程處治措施,提高邊坡穩定性,保證安全。
(四)A10K25+900~A10K26+090、A10K26+100~+310路段應結合地質詳勘資料,優化滑坡路段處治設計,保證工程安全。
(五)原則同意路基防護采用的植物生態防護為主,圬工防護為鋪的路基防護設計。但應根據當地氣候、地形地質特點,因地制宜選用邊坡防護形式,硬質巖石邊坡(尤其是灰巖邊坡)不宜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完整性較好的巖石邊坡可不作防護,破碎的巖石邊坡可適當考慮增設主動型柔性防護網。
(六)下階段應加強泥石流等不良地質路段及高擋土墻路段的工程地質勘察,采取合理、經濟可行的工程處治措施,確保路基施工及運營安全。
(七)同意主線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結構組合設計方案。主線路面面層為4厘米SMA-1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6厘米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8厘米AC-25C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
同意互通立交匝道、橋面鋪裝路面采用與主線上、中面層相同的路面面層結構,收費站廣場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意隧道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復合式路面,但對較長的隧道中段應考慮采用阻燃瀝青,保證隧道運營期間的安全。
同意打易連接線路面采用4厘米AC-13瀝青混凝土的面層結構。
下階段應根據沿線氣候、交通量、車型比例、縱面特點及交通量增長率等情況,結合沿線筑路材料分布,分段深入試驗研究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路面性能,優化全線路面結構方案。
(八)原則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設計方案。排水設計方案中應加強中央分隔帶、超高緩和段的排水處理,防止平坡路段積水。排水溝、邊溝、截水溝設計方案的選用,應以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采用經濟合理的斷面尺寸為原則。邊溝的斷面尺寸應根據貴州地區的暴雨徑流量和頻率標準通過計算確定,并加強路基地下滲溝及邊坡滲水的排水設計。
(九)路基填筑應盡量利用挖余土石方,減少線外取土。取土、棄土場位置應滿足水土保持及環境景觀的要求。
五、橋梁涵洞
(一)全線共設置橋梁29527.4米/90座,其中,特大橋3692米/2座、大橋25091.6米/76座、中橋743.8米/12座;涵洞41道。全線橋型方案及涵洞的布置基本合理,原則同意全線橋梁、涵洞的初步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應加強橋址處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結合地形、地質、路線平縱面、項目工期、經濟等因素合理確定墩臺位置和基礎形式,優化結構尺寸,確保橋梁結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同時盡量減少對墩臺位置處自然邊坡的破壞。
(三)應加強橋梁標準化設計。標準跨徑橋梁上部結構應綜合考慮結構安全、耐久、經濟、施工方便等多種因素進行選擇。普通橋梁墩柱及樁基直徑設計種類應按墩高適當分級,以節省工程量。
(四)全線高墩橋梁數量大,下階段應結合路線平縱面設計進行優化,在合理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橋梁高度,控制工程規模。對高墩和縱坡較大的橋梁,合理選取墩梁固結形式,以改善結構受力性能;加強高墩橋梁的抗震設計驗算工作,保證結構安全;位于陡坡上的橋梁,應進一步考慮墩臺的穩定性;互通區內的高墩小半徑彎橋應以結構受力安全為原則,盡量優化橋型以方便橋梁施工。
(五)下階段應對涵洞設置位置和數量進一步核查,加強涵洞進出口排水設計,完善排水系統。
(六)主要橋梁的審批意見如下:
1.原則同意火花特大橋主橋采用(65+3×120+6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引橋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為主的方案。
(1)過渡墩高達70米左右,下階段應進一步結合地勘情況優化跨徑布置,盡可能降低過渡墩高度。
(2)主橋雙肢空心薄壁墩較高,施工難度大,應進一步與全部采用單肢空心薄壁墩進行綜合比較,擇優推薦。
(3)全橋長度超過3公里,下階段應加強橋面排水設計,防止積水影響行車安全。
2.原則同意坎邊大橋主橋采用(65+2×120+6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引橋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方案。建議結合路線平、縱面優化,進一步優化連續剛構橋主跨布置及其組合,優化主墩墩型。
3.原則同意邊年1號特大橋右幅采用40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方案。全橋墩高較矮,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跨徑組合,擇優確定施工圖方案。
4.納羊、納坡1號、毛饒2號等大橋橋址區域泥石流較發育,橋型方案擬定應盡可能避免在泥石流下瀉斷面內設置橋墩。下階段結合地形、地質和實測地面線,優化橋跨及橋型布置。
5.施工圖階段應加強以上橋梁的地質勘察工作,落實初步設計階段橋梁安全風險評估提出的具體問題,確保橋型方案安全耐久。
六、隧道
(一)全線共布設隧道20130.5米/13座,其中,主線布設長隧道17105.5米/8座,中隧道1520.5米/2座,短隧道751.5米/2座;連接線布設中隧道753米/1座。原則同意全線隧道布置及結構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應根據地形和詳勘地質資料進一步優化隧道平、縱面線形,合理確定隧道軸線、洞口位置及洞門型式,優化隧道結構型式及襯砌支護參數,深化施工方案、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方案以及應急預案,確保隧道施工、運營的安全,并節省工程投資。
(三)圍巖為灰巖的隧道應加強巖溶的勘察,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完善突泥突水防治措施。施工圖設計應明確施工中采取的具體預報方案和防突措施,保證施工和運營安全。
(四)下階段進一步優化隧道的照明、消防、通信、監控、救援系統的設計方案,確保隧道的運營安全,并盡可能節約能源。
(五)主要隧道意見:
1、紫云隧道:隧址區地表可見巖溶洼地、落水洞、泉水出露,且隧道出口下穿鄉道X486,應評估隧道開挖對道路、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下階段應加強巖性接觸帶的勘察,查明巖溶、地下水發育程度、頁巖膨脹性等。
2、坎邊隧道:隧道進口處巖溶及巖石裂隙發育,局部存在孤石或危巖,應予以清除或加固。隧道與橋相接,應加強隧道與橋梁專業的協調和溝通,合理確定洞口位置,做好橋隧過渡設計。下階段應加強地質勘察,查明隧道巖溶、地下水發育程度、頁巖膨脹性。
3、本寨隧道:火花互通方案三的本寨隧道凈寬比正常斷面加寬7.0米,應結合互通設置,通行需求及平面線形進一步論證,且應加強交通工程設計,防止誤行。
4、田干上隧道:進口端線位傍山坡布設,尤其是左線偏壓嚴重,有條件時宜優化線位。進出洞段軸線間距可適當減小,洞身段間距宜增大,盡量降低左右線之間的相互影響。隧道洞頂存在民房,應評估隧道施工對地表建筑、水文地質環境的影響。下階段應加強地質勘察,分析淺埋段是否有突水危險,并采取防突水、突泥措施。
5、打易隧道(打易連接線):行人及非機動車輛可能進入隧道,應論證是否需要加寬隧道斷面,以提高洞內行車安全。
七、路線交叉
(一)全線互通式立交、分離式立交、通道及人行天橋總體布局基本合理,互通立交選型和技術指標應用基本恰當。
原則同意設置紫云西(樞紐)、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和望謨西7處互通式立交。
原則同意全線設置分離式立交9處、通道及人行天橋26處。
(二)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對各互通式立交平縱面線形進行優化,控制好互通式立交的工程規模;加強匝道出入端部設計,提高互通立交通行能力、服務水平及安全性。
(三)同意紫云西(樞紐)、望謨西兩處互通立交布設方案,下階段進一步加強互通立交區交通工程設計,確保互通立交區運營安全。
(四)原則同意格凸河、坎邊互通采用單喇叭方案,下階段應優化互通區主線、匝道縱斷面設計,減少互通立交土石方量,同時加強互通立交區景觀、排水等總體設計。
(五)原則同意火花互通立交推薦的“回轉匝道+定向匝道”組合方案,下階段進一步優化匝道線位,控制匝道橋主線變寬橋梁安全設計,確保施工和運營安全。同時優化匝道隧道斷面、主線交織段和分流端線性設計,確保匝道行車安全。
(六)原則同意打易互通推薦A型單喇叭方案,下階段充分考慮泥石流、設計水位、防洪及連接線位置等因素,強化匝道線形及安全設計,控制好互通立交工程規模。
(七)原則同意新屯立交推薦的變異Y型方案,下階段進一步落實規劃水庫控制標高,合理控制主線設計標高及連接線線位高程,有效控制匝道橋長,同時加強該互通立交匝道與主線連接部設計,提高分合流端行車安全性。
八、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一)原則同意安全、服務、管理設施和通信、收費、監控及隧道機電系統的設計方案。
(二)同意全線設置交警中隊1處(與格凸河收費站同址);設置養護工區2處(分別與格凸河、望謨西收費站同址);隧道管理站2處(分別與火花、打易收費站同址);設置服務區3處(紫云南(Ⅲ類)、坎邊(Ⅰ類)、格凸河(Ⅰ類));設置匝道收費站5處(格凸河、火花、坎邊、打易、新屯)。收費站入口廣場應按《關于在建及新建高速公路項目預留收費站入口超限阻截場地的通知》(黔交建設〔2016〕172號)的要求預留場地。
(三)同意全線設置標志、標線、護欄、隔離設施、防眩設施、誘導設施、防落物網等交通安全設施。下階段應結合該項目路線情況進一步完善避險車道的設置。中分帶開口活動護欄應按《關于規范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開口護欄設置的通知》(黔交建設〔2015〕227號)的要求設置,隧道反光環應按《關于在高速公路隧道內全面增設反光環的通知》(黔交建設〔2016〕78號)的要求設置。
(四)同意對長大縱坡路段采取針對性措施,下階段應加強標志、標線(含減速標線)、護欄、避險車道等安全設施設計。在連續下坡及避險車道路段,應設置連續下坡及長度標志,在服務區前的下坡方向增配相應的交通標志設施,引導大型車輛進入服務區檢查車輛狀況,以確保運營安全。
(五)應對高邊坡、橋梁路段,尤其是與隧道相連的橋梁路段、臨崖路段、下坡及小半徑彎道路段的外側加強被動防護,提高護欄防護等級,確保行車安全。
(六)根據區域管理的要求,本路段機電系統應分別接入安順、興義地區路網中心。監控系統采用數字高清技術,技術要求按《貴州省交通行業高清視頻聯網技術要求(試行)》執行。可變信息板應采用門架式可變信息板,并因地制宜將車檢器、路徑識別等其他外場監控設備與信息板共用門架。進一步加強長大下坡、急彎、易凝凍、多霧等特殊路段的視頻監控及微波事件檢測設施的覆蓋。同時應按照《貴州省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調查觀測站點布局規劃》、《貴州省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網建設指南》完善監控系統相關設計。
(七)收費方式應符合《貴州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技術規范》的規定。每個收費站應至少設置2個(1入1出)ETC車道,并滿足《貴州省高速公路全國ETC聯網升級改造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計重收費車道統一采用整車式計重設備。本項目建成后與相鄰路網形成環路,應根據《貴州省高速公路“二義性”路徑識別系統建設方案》及《貴州省高速公路多義性路徑識別系統建設——補充方案》的有關要求做好路徑標識站的建設。
(八)同意通信系統采用干線傳輸系統與綜合業務接入網相結合的方案。通信管道設計應符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關于調整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設計數量的通知》(黔交建設〔2013〕138號)要求;同時應按《貴州省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調查觀測站點布局規劃》、《貴州省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網建設指南》、《貴州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應急備用通信鏈路設計方案》、《貴州省高速公路監控網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咨詢方案》(試行)及《貴州省高速公路收費網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咨詢方案》(試行)的有關要求完善設計內容。
(九)下階段進一步優化、完善隧道消防、通風、照明、監控和供配電設計,保證隧道運營安全,合理節能。
(十)隧道應按黔交建設[2016]78號文的要求設置隧道內反光環。
(十一)核定全線管理、養護及服務設施等總用地面積605畝,建筑面積46678平方米,根據咨詢單位提供的沿線設施建筑面積及用地審查意見,建筑面積及占地面積均未超標。
九、環境保護
(一)該項目初步設計結合沿線的環境現狀,提出的環境保護設計與景觀設計原則正確,所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基本恰當。原則同意全線環境保護設計及綠化景觀設計方案。
(二)下階段施工圖設計工作中,要把環評、水保要求的相關措施具體落實到設計中,并對在施工單位提出要求。
(三)應根據項目沿線敏感點的分布情況,結合噪聲預測值確定聲屏障設置的位置,設置的長度、高度,補充設計依據。
(四)應加強調查工作,進一步明確收集池的設置位置。
(五)棄土場處理設計應結合《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要求,落實各項水保措施的設計,注重植被的恢復,明確選用的苗木品種。
十、設計概算
該項目設計概算依據交通運輸部頒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額》(JTG/TB06-01-2007)、《公路工程機械臺班費用定額》(JTG/TB06-03-2007),以及貴州省運輸交通廳發布的有關文件的規定進行編制。
(一)核定建筑安裝工程費8,481,632,194元。
(二)核定設備、工具及器具購置費206,840,644元。
(三)核定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共1,707,116,261元。
(四)核定基本預備費481,030,553元。
總概算核定為10,876,619,651元(含建設期貸款利息774,978,049元)。該項目總投資應控制在初步設計批復的概算范圍之內,最終工程造價以竣工決算為準。
同意該項目采用PPP模式建設,項目法人為貴州紫望高速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機構負責人)為荀國利,技術負責人為劉孝倉,財務負責人為鳳增民,工程合約部負責人蘇杰,質量部門負責人安自學、安全部門負責人代華建,以上人員未經我廳允許,不得隨意變更。駐地監理工程師辦公室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
請你司與相關的城鎮建設規劃、鐵路、水利、航道、環保、文物、林業、管線、電力電信及其它建筑設施的主管部門簽定責任明確的書面協議,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環境保護意識,與沿線環保和水保部門充分協調,深化環保、水保工程設計,保護沿線自然生態環境。
由于項目核準后工可批復的業主單位改變,此前對該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文件(黔交建設〔2015〕290號)不再執行,但辦理的相關手續繼續沿用,并進行移交。請你司認真按本次批復要求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由你司負責組織審查,審查意見報廳批準后方可執行。施工圖設計階段要認真落實標準化施工的要求,并落實到設計文件中;做好農灌、通道、天橋設置的設計,以及涉及機耕道、水渠改造等與沿線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工程設計。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防止建設過程中隨意變更設計和調整概算。若發生主線工程規模縮小以及連接線標準及規模、互通位置及方案、路面結構及寬度、特殊結構的特大橋、地質復雜的特長隧道、管養設施、收費方式及站點位置規模、連續10公里以上的路線方案調整等相關變更,必須按黔交建設〔2010〕143號的要求嚴格執行,先申請,經同意后才能開展變更設計,設計完成后經審批才能實施。未經同意擅自實施的設計變更不補辦手續,相關費用不得進入工程決算。
請你司抓緊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按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的規定選擇工程監理單位,并按照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規定及時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施工許可手續。貫徹落實我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平安工地建設”以及“品質工程”的相關要求,加強施工期間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項目總工期(自開工之日起)3年。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