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王建國:中國城市設計發展四十年
王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規劃古已有之,我們今天看到的一些好的環境、好的城市的載體,都與城市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城市設計決定了城市的藝術文化和生活格調,建立了城市的品牌和特色。城市設計是和城市給我們的整體品質的表達是相關聯的。美好的、有特色的、充滿內涵的城市形態的塑造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即使是在當下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時代依然如此。
古往今來都有城市設計,那個時候可能更加重視優美的形態、空間的關系,人們認為過去經典的、傳統的城市設計是以建筑學作為主要依據的城市設計,我們講的現代城市設計則蘊含了許多新的學科在里面。1978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進程,城市設計也基本是在80年左右首次被提出來的。我認為中國的城市設計是在蹣跚學步中慢慢成長壯大的,可以說是“逶迤前行”,開始時向美國、日本等地學習,因為那里的城市設計開始得相對比較早,同時我們開始探索并初步建立中國城市設計理論的方法和架構。
我參加了兩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關于“城市設計”定義的撰寫,現在在編輯第三版,因為我們大家對城市設計的認識也在逐漸變化和提升中。第三版中,給出了城市設計的當代概念和定義:“城市設計主要研究城市空間形態的建構機理和場所營造,是對包括人、自然、社會、文化、空間形態等因素在內的城市人居環境所進行的設計研究、工程實踐和實施管理活動”。
我認為城市設計的關鍵點是應該主要做兩件事,一是研究城市空間形態的建構肌理,二是場所營造。經過城市設計,塑造和協同管理城市的人居環境,要做出有四個維度的品質空間。一是有深度(體驗深度、感知深度,有識別上的內涵)的設計,二是有厚度的設計,其中包了歷史、文化、地域等概念。三是有溫度的設計,要有公眾參與、更有活力,要有社區要有共享。四是有精度的設計。城市設計一定比建筑設計大嗎?我認為不見得,細到一棵樹怎么去種、一個景觀怎么去組織,這也是城市設計的問題,所以尺度是相對的,城市設計的尺度未必就一定比建筑設計大。
我覺得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有以下幾點區別:
城市規劃:比較關注社會、經濟、空間的發展協同,引領城市的發展,法規、管控、協調是核心。社會規劃、空間規劃其實都包含其中。
建筑設計:比較關注建筑的實用/經濟/綠色/美觀,功能和原創是關鍵。
城市設計:面對多重業主的環境和特色營造,兼具管控協調和原則。
幾十年來,中國的城市規劃幫助我們國家實現了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總體上比較健康的發展目標,但也應該看到,在急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我們并沒有很好地解決超越規模和增量的城市特色風貌、人居環境品質和在地文化內涵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幾個痛點。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城市設計在現行法定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體系內長時間的缺位、以及規劃在對較大尺度城市區塊實施的基于“同一性”和管理簡化的“無差別化”指標設定和管理。
二是經濟優先的思路則導致了規劃權威性遭受挑戰并一再向資本和市場讓步,同時部分建筑師行為失范,完全聽命于業主的要求,導致城市形態整體失控。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剛性量化指標的形態管控與本質上是新陳代謝的城市形態始終存在內在的深刻矛盾。
城市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對“城市多重尺度的全鏈空間體驗性把握”。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幾個問題是:一是千城一面、強度失控。二是舊區改造格式化操作,不做深入的調查研究,而是肆意而為。三是文化示范原創缺位,所以奇奇怪怪的建筑冒出來很多。如果我們缺乏城市設計的指導,就會造成很可怕的城市形態的產生。城市設計在規劃和建筑之間,要起到一個起承轉合的作用。包括園林綠化、市政、交通工程,都是包含在城市設計中的。
總的來講中國在新千年開始之際,特別是中央城市會議召開以來,隨著快速城市化進程進入第二期,城市建設的社會需求的轉型,中國城市設計項目和世界相比,是產生城市數量最多、需求最旺盛、學術探討最活躍的領域。目前在國際上很少大范圍地去探討城市設計的問題,因為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已經趨于成熟,沒有更多的空間和需求。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呈現出后發的活躍性、普遍性和探索性。
我認為中國的城市設計有三個特點比較重要:一首先是面廣量大,現在國內的城市規模都很大,而且很多都是全覆蓋的,特別是關于城市設計近年來自上而下的推動成效顯著。二是中國城市設計實施的可能性很大,即使是概念性的城市設計,也包含了很多明確的實施的設計要求。三是中國的城市設計項目普遍具有尺度規模較大、內容廣泛的特點。中國的城市設計一直帶有社會發展、土地管理和資源分配等與城市規劃密切先關的屬性,這在世界上是獨樹一幟的。我認為中國城市設計發展和規劃法定體系的一種多層次、多項度的結合,是中國城市設計的一大特色。
城市設計發展的四代范型
我曾經在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做過一個關于城市設計發展的四代范型的報告,里面提到了幾種城市設計的范型及演化進程。
第一代范型:傳統城市設計。這是被歷史一再證明是公眾廣為接受也很有效的城市設計范型。從時間維度看,19世紀末之前的城市設計基本可以納入第一代范型。這一類城市設計面廣量大,影響了前工業時代大部分的城市設計活動。
第二代范型:現代主義城市設計。工業革命所伴隨的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使現代城市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功能、新問題和新挑戰,現代主義城市設計范型應運而生。現代主義城市設計滿足了城市發展建設中顯見的現實需要,通過大量實踐探索,解決了城市衛生、交通和功能效率等重要問題,為現代主義全球濫觴立下汗馬功勞。
第三代范型:綠色城市設計。現代城市發展日益關注人類社會自身規律而忽視自然規律是一個不爭事實。 而綠色城市設計把城市看作一個與自然系統共生的地球生命有機體,關注城市的可持續性和韌性。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中將“構建生態文明”作為基本的建設發展準則,表明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關注的核心內容。
第四代范型:基于人機互動的數字化城市設計。近20年來,在“數字地球”、“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乃至人工智能的日益發展背景下,中國城市設計的技術理念、方法和技術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數字化城市設計基于多源城市大數據的集取、處理和綜合性的應用,主要針對城市多重尺度、特別是大尺度空間形態建構肌理的科學揭示和識別認知,突破了以往人們日常感知體驗和理性評判的認知瓶頸。
我總結了一下在中國的城市設計的實踐中大概有四個方面的類型,一是配合城市特定層次法定規劃的城市設計,使得城市在法定的科學規劃的前置導向可以更加具有超準的時效性,并對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起到一個真正的指導作用。第二種類型是概念性的城市設計,主要針對城市中尚存在多重選擇和建設開發可能性的用地,這時往往會通過一個概念性的城市設計,來搜集大家的想法進行頭腦風暴。三是特定的主題性的城市設計,可能會挑選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進行。例如北京某個胡同地區,這個地方需要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所以我們會選擇做一個舊城改造。四是由建筑師來主導的地段城市設計或者建筑群的城市設計,這樣的項目往往是落地的,是有確定業主和團隊的。
最后有幾點結論供大家討論:
1、中國當下普遍面臨大尺度城市設計的命題,而大尺度的城市設計主要是為了補充、深化、完善法定規劃管理而生的。對此我有以下三個見解,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一是總體城市主要針對的是自然特色風貌、文化特色和空間場所體系的加強、保護和管理,建議“八二開”,八分為管理,二分是設計。二是中等尺度的區段城市設計主要是基于城市區劃管理單元,建議“五五開”。三是小尺度有明確建設項目導向的城市設計應該是“二八開”,即八分設計營造、二分管理。
2、相對于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的優勢在于對于城市多重尺度的全鏈空間體驗性把握(空間立體型、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
數據庫今天已經成為城市設計全新的成果形式,且可以直接融入到規劃管理中。與以往關注統一和“無差別性”規劃指標管理不同,城市設計數據庫是基于一定的地塊屬性差異和多樣性而建構的,它更關注城市個體差異和形態特色。它既可以歸屬上位規劃,也可與規劃合體作用,甚至可以成為法定規劃編制實施的部分前置條件,也是保證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和發展在公共空間尺度上具有基本品質和水準的重要技術支撐。
3、導則和維護二項城市設計成果形式雖與環境長效管理有關,但主要是從設計原理的角度定性提出,并非基于系統整體的多因子、大樣本海量信息得出。先前的城市設計導則是因為缺乏與時俱進的修正完善機制,真正融入城市規劃建設長效管理仍有相當缺陷。數字化城市設計具有包容發展變化和持續優化糾錯的屬性,有點類似于自動控制學科中的“魯棒性”,通過設置有一定值域“容錯”進而實現系統的正常運轉。
4、關于城市設計的作用
城市設計先前比較主觀感性,偏重空間形態和視覺美學,而在“算法時代”,城市設計的科學屬性有了質的提升,因而逐漸可以應對大尺度及多重尺度的城市空間形態的調適和優化,進而可望實現“全鏈空間體驗性把握”;城市設計具有空間形態管理的屬性,會在城市規劃空間的規范性安排與委托方要求和場地特性營造的建筑師工作之間建立公共和半公共的管控的引導的空間導則和政策。其中城市設計的數據庫成果可以部分、抑或全部融入法定的規劃管理中。
中國城市設計發展的四十年可以簡要概括為:
專業本體:從萌芽、成長、壯大到春華秋實。逶迤前行的四十年;
理論方法:本土設計體系草創、建構和逐漸成熟的四十年;
技術手段:從定性到定性定量結合,由經驗到理性校準的四十年;
工程實踐:從少到多,從局部實踐到多層級、面廣量大的四十年;
國際比較: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四十年。
我前面提到過,中國城市設計的發展可以用“逶迤前行”來形容,一路走來并不是順風順水的,我對此深有體會。從國際層面城市設計學科的發展上來講,我們可以說是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和國外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且中國有空前的市場需求和專業研究需求,所以很多外國規劃師現在都來中國做城市設計。我認為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上,中國目前已經走到了世界比較領先的位置。(王建國教授《中國城市設計發展四十年》演講節選)
專家簡介:
王建國,東南大學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2001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6年獲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稱號。
王教授長期從事城市設計和建筑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和自然科學獎6項,作品獲全國、部省級勘察設計和城鄉規劃獎30余項。代表性設計作品包括:中國國學中心、綿竹市廣濟鎮文化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建筑群、南京總體城市設計、鄭州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等。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