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市政給排水設計和規劃中的問題之研究
如今,城區建設面積不斷擴大,城市人口激增,用地日趨緊張,水資源緊迫,污水產生量增加,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市政給排水設計面對更大的困難,進而在實際的設計規劃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城市生產生活。 因此,現圍繞貴州某城區,對其給排水設計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有效的優化解決方案。
1 給水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1.1 問題分析
1)新建水廠不合理。 伴隨新城不斷建設,新建水廠將在一段時間后被城市包圍,因地面正加速硬化,雨水為地下水提供的補給將被徹底切斷,同時新城地下水位目前已成漏斗型,從其他方向進來的補給無法發揮作用,加之現有流域水質情況極差,所以新建水廠區域地下水幾乎全部來自現有流域,導致供水水質難以保證。
2)清水輸水管(從清水池到配水管網)設計水量計算不合理。 規劃中清水輸水管流量為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加上輸水管漏損水量,導致計算管徑偏大。
3)配水干管布局不合理。 設計將南北向最大管徑干管布置于城區東側邊緣處,這與干管路徑應達到最短的要求不符。
4)輸水干管布置不合理。
從水源到水廠的原水輸水管為一條,且沒有安全貯水池,亦沒有其他安全供水措施,導致供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5)管材選用沒有足夠依據。 規劃中提出所有給水管道應選用 PE 管。
現階段在市政給水管道中較常用的管材有以下三種:
①球墨鑄鐵管,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適用性,且出廠前已做防腐處理,抗腐蝕效果明顯,管道接口為橡膠圈,配專用標準件,但球墨鑄鐵管以小口徑為主,實際應用的不超過 DN1200,因為大口徑不僅生產工期較長,而且運輸難度大,提高了造價;
②鋼管,是最常用管材,具有與球墨鑄鐵管基本相同的優勢,但接口形式主要為焊接或法蘭,發生事故后便于快速展開搶修,運輸與施工都十分方便,但防腐要求高,在特殊路段應用較多;
③PE 管,自重輕,抗腐蝕,減小水流阻力,熱熔接口,便于施工,管徑在 DN300 以內的 PE 管成本低于其他所有管材,正得到日益普及的應用。
1.2 優化解決方案
1)針對新建水廠方面的問題。 因當前新城管網仍有待完善,所以同意新建水廠規劃,但要在其建設過程中逐步構建并使用以 GIS 平臺為基礎的監測系統,用于實時監測、掌握地下水位情況,當地下水位降至最低限度,或水質嚴重惡化時,即刻停止該廠供水。
2)針對清水輸水管設計水量計算的問題,只有原水輸水管才要考慮管道漏損水量,而清水輸水管在計算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時,已考慮了配水管網的漏損水量,固不能重復計算,應取消這部分漏損水量,保證管徑計算有理有據。
3)針對配水干管布局方面的問題,考慮縮短干管路徑,對原路徑實施修改,力求路徑與城市的主干道一致。
4)針對輸水干管布置方面的問題,考慮到在輸水工程中,安全供水非常重要,設置兩根輸水干管,且兩根輸水干管間至少設置三處連通管,保證輸水干管任何一段發生故障時仍能通過事故用水量,城鎮事故用水量為設計水量的 70%。
5)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對于管徑在 DN300 以內的給水管道,應采用 PE 管,以此在滿足輸水要求的同時,降低造價;球墨鑄鐵管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適用性,適用于管徑 >DN300 的給水管;特殊路段選用鋼管。
2 雨洪管理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2.1 問題分析
1)規劃編制所遵循的理念較為陳舊,未能引入 LID 等全新理念,在規劃計算過程中也沒有采用數字排水平臺,致使規劃設計成果無法達到預期。
2)因規劃編制工作開展較早,所以將重現期確定為 P =2 年,從目前來看,這一設計重現期往往偏低 。
3)該新城由于地處貴州,地形坡度較陡,而規劃中雨水干管的布置與等高線垂直,導致干管內坡度及管內流速過大,使管道受到嚴重沖刷。
4)雨水泵站數量過多,且用地面積未能提供,導致相關部門難以據此預留用地。
5)雨水管道專項計算書缺失,沒有確定管道的設計埋深,使后續設計施工受阻。
6)在任務繁重且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整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的做法并不合理。
2.2 優化解決方案
1)在規劃設計當中合理引入新理念,并與園區內的雨水綜合利用模式充分結合,鼓勵各園區積極建設雨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繼而從源頭上提高雨水綜合利用率,在節水的同時有效削減雨洪源頭。 強化與雨洪流量的控制,采用流量控制器進行滯洪,利用現階段工程設計領域的科研成果,如先進的優化設計軟件,采用數據模擬的方法對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提高規劃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2)現行設計規范指出,面對差異化的城市防澇需求,規劃編制過程中的設計重現期選擇也應具有差異化。 基于此,需要對原規劃作出相應調整,如中等城市中心城區為 P = 2~3a,中心城區的重要地區為 P =3 ~5a,中心城區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廣場等為 P =10 ~20a。
3)針對在地勢向河流方向有較大傾斜的地區,應使干管與等高線及河道基本平行敷設,主干管與等高線及河道成一定傾角敷設,從而避免設置過多的跌水井,降低造價。
4)針對雨水泵站數量過多的問題,一方面要做適當縮減,另一方面要在規劃編制中給出明確用地要求,以便相關部門能夠順利開展后續工作 。
5)補充對該城區雨水管道的專項分析計算,在 1∶10000地形圖上勾出匯水面積,利用面積疊加法計算雨水設計流量,形成完善嚴謹的計算書,從而為設計施工提供可靠指導。
6)考慮到項目任務十分繁重,同時資金投入往往不足,故只在部分區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舍棄原規劃“一刀切” 的做法,從而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降低造價。
3 污水處理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3.1 問題分析
1) 污水管全部采用單側敷設,且道路交叉口位置埋深過淺。 全部采用單側敷設致使橫跨道路收集支管數目較多,當雨水管徑較大時,污水管道埋深增大;交叉口埋深過淺導致支線排入較困難。
2)排水體制選擇不符合實際。 整個片區采用一種排水體制,且新建城區對雨污分流制的執行往往不夠徹底,溢流污水在接入了雨水管道之后,嚴重污染河道水體;合流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不僅增大了現有處理廠工作量,而且還會使進廠污水水質不滿足要求,處理難度增大,出水水質不達標,污染河道水質。 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規劃。
3)對于管道建設時序,沒有認識到污水管道系統占據的重要地位,致使后續建設單純與市政道路建設一同進行,未對此段管道上游銜接、下游出路做必要的分析考慮,導致污水很難快速排除,而且管內污水長時間滯留產生堵塞,嚴重時還會對水源造成污染。
4)在新區的污水處理設計規劃中,缺少相關計算書和高程數據,導致后續設計與施工都無法得到正確的指導,造成不必要的困難。
5)污水管道材料仍以鋼筋混凝土為主,這樣不僅增加能耗,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或水質污染,不重視對環保材料的應用,尤其是那些靠近流域的位置,采用環保材料既能防控污染,還可以加快施工進度。
6)目前社會普遍不重視排水管道,表現為隨意開挖破壞和亂扔雜物,導致管道破裂漏水、堵塞等問題時常發生。 因此,規劃編制必須對此引起重視,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3.2 優化解決方案
1)污水管在道路下單雙側敷設主要由道路寬度、雨水管管徑、兩側地塊開發情況等決定的,若道路寬度大于40 m,且兩側地塊都開發時,為了減少連接支管的數目和減少與其他地下管線交叉,采用雙側布置;雨水管徑大于 DN800 時,為避免污水埋設過深采用雙側敷設,其余情況采用單側敷設;對于貴州省這種山區城市,道路坡度較大,甚至達到8% ~ 9%,有些交叉口豎向高差非常大,對于這種情況往往交叉口處污水管要深埋,過交叉口后再把標高抬起來,避免支管接入困難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排水體制的選定應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定,比如老城片區現狀為合流制,由于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往往因投資大、施工困難等原因而較難在短期內做到,這時通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為了保護水體,可對溢流的混合污水進行適當的處理;新建城區采用半分流制,同時具有污水排水系統和雨水排水系統,并且將初期雨水截流進污水系統,在雨水排放口位置,截污管附近設置截流井, 將初期雨水截流至截污干管中,有效控制污染。
3)在規劃中必須確定正確的建設時序,尤其是下游系統。 以城市現狀為依據,結合污水產生狀況,可提出新城中人口密集區的管道建設特殊規劃,以此避免管道建設對居民日常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
4)補充對污水管道的專項分析計算,形成完善嚴謹的計算書,合理確定控制點標高,從而為設計施工提供可靠指導。
5)在選擇污水管道材料時優先考慮環保材料,同時將這些環保材料的優勢特點充分和當地水文地質條件相結合,從而對管道布置、埋設等進行有效優化。
6)為全面強化社會宣傳教育的目標積極嘗試,比如,在干管所在位置的地面增設標志牌,用于向居民介紹管道作用、重要性,避免開挖破壞,以及做好其周圍的衛生保持工作,避免管道系統受損。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提出針對于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案。
本新城在及時發現并有效優化整改給排水設計規劃問題后,順利完成了城區給排水系統建設,基本滿足城區生活、生產對供水、排水提出的要求,具體的思路、做法都有良好的參考借鑒價值。 另外,通過上述分析還能看出,隨著城市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市政建設正向環保節能的方向快速轉變,如給排水系統對新型環保材料的使用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體現,因此,在實際的設計規劃中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從而打造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給排水系統。
1 給水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1.1 問題分析
1)新建水廠不合理。 伴隨新城不斷建設,新建水廠將在一段時間后被城市包圍,因地面正加速硬化,雨水為地下水提供的補給將被徹底切斷,同時新城地下水位目前已成漏斗型,從其他方向進來的補給無法發揮作用,加之現有流域水質情況極差,所以新建水廠區域地下水幾乎全部來自現有流域,導致供水水質難以保證。
2)清水輸水管(從清水池到配水管網)設計水量計算不合理。 規劃中清水輸水管流量為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加上輸水管漏損水量,導致計算管徑偏大。
3)配水干管布局不合理。 設計將南北向最大管徑干管布置于城區東側邊緣處,這與干管路徑應達到最短的要求不符。
4)輸水干管布置不合理。
從水源到水廠的原水輸水管為一條,且沒有安全貯水池,亦沒有其他安全供水措施,導致供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5)管材選用沒有足夠依據。 規劃中提出所有給水管道應選用 PE 管。
現階段在市政給水管道中較常用的管材有以下三種:
①球墨鑄鐵管,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適用性,且出廠前已做防腐處理,抗腐蝕效果明顯,管道接口為橡膠圈,配專用標準件,但球墨鑄鐵管以小口徑為主,實際應用的不超過 DN1200,因為大口徑不僅生產工期較長,而且運輸難度大,提高了造價;
②鋼管,是最常用管材,具有與球墨鑄鐵管基本相同的優勢,但接口形式主要為焊接或法蘭,發生事故后便于快速展開搶修,運輸與施工都十分方便,但防腐要求高,在特殊路段應用較多;
③PE 管,自重輕,抗腐蝕,減小水流阻力,熱熔接口,便于施工,管徑在 DN300 以內的 PE 管成本低于其他所有管材,正得到日益普及的應用。
1.2 優化解決方案
1)針對新建水廠方面的問題。 因當前新城管網仍有待完善,所以同意新建水廠規劃,但要在其建設過程中逐步構建并使用以 GIS 平臺為基礎的監測系統,用于實時監測、掌握地下水位情況,當地下水位降至最低限度,或水質嚴重惡化時,即刻停止該廠供水。
2)針對清水輸水管設計水量計算的問題,只有原水輸水管才要考慮管道漏損水量,而清水輸水管在計算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時,已考慮了配水管網的漏損水量,固不能重復計算,應取消這部分漏損水量,保證管徑計算有理有據。
3)針對配水干管布局方面的問題,考慮縮短干管路徑,對原路徑實施修改,力求路徑與城市的主干道一致。
4)針對輸水干管布置方面的問題,考慮到在輸水工程中,安全供水非常重要,設置兩根輸水干管,且兩根輸水干管間至少設置三處連通管,保證輸水干管任何一段發生故障時仍能通過事故用水量,城鎮事故用水量為設計水量的 70%。
5)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對于管徑在 DN300 以內的給水管道,應采用 PE 管,以此在滿足輸水要求的同時,降低造價;球墨鑄鐵管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適用性,適用于管徑 >DN300 的給水管;特殊路段選用鋼管。
2 雨洪管理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2.1 問題分析
1)規劃編制所遵循的理念較為陳舊,未能引入 LID 等全新理念,在規劃計算過程中也沒有采用數字排水平臺,致使規劃設計成果無法達到預期。
2)因規劃編制工作開展較早,所以將重現期確定為 P =2 年,從目前來看,這一設計重現期往往偏低 。
3)該新城由于地處貴州,地形坡度較陡,而規劃中雨水干管的布置與等高線垂直,導致干管內坡度及管內流速過大,使管道受到嚴重沖刷。
4)雨水泵站數量過多,且用地面積未能提供,導致相關部門難以據此預留用地。
5)雨水管道專項計算書缺失,沒有確定管道的設計埋深,使后續設計施工受阻。
6)在任務繁重且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整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的做法并不合理。
2.2 優化解決方案
1)在規劃設計當中合理引入新理念,并與園區內的雨水綜合利用模式充分結合,鼓勵各園區積極建設雨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繼而從源頭上提高雨水綜合利用率,在節水的同時有效削減雨洪源頭。 強化與雨洪流量的控制,采用流量控制器進行滯洪,利用現階段工程設計領域的科研成果,如先進的優化設計軟件,采用數據模擬的方法對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提高規劃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2)現行設計規范指出,面對差異化的城市防澇需求,規劃編制過程中的設計重現期選擇也應具有差異化。 基于此,需要對原規劃作出相應調整,如中等城市中心城區為 P = 2~3a,中心城區的重要地區為 P =3 ~5a,中心城區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廣場等為 P =10 ~20a。
3)針對在地勢向河流方向有較大傾斜的地區,應使干管與等高線及河道基本平行敷設,主干管與等高線及河道成一定傾角敷設,從而避免設置過多的跌水井,降低造價。
4)針對雨水泵站數量過多的問題,一方面要做適當縮減,另一方面要在規劃編制中給出明確用地要求,以便相關部門能夠順利開展后續工作 。
5)補充對該城區雨水管道的專項分析計算,在 1∶10000地形圖上勾出匯水面積,利用面積疊加法計算雨水設計流量,形成完善嚴謹的計算書,從而為設計施工提供可靠指導。
6)考慮到項目任務十分繁重,同時資金投入往往不足,故只在部分區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舍棄原規劃“一刀切” 的做法,從而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降低造價。
3 污水處理設計規劃問題與優化解決方案
3.1 問題分析
1) 污水管全部采用單側敷設,且道路交叉口位置埋深過淺。 全部采用單側敷設致使橫跨道路收集支管數目較多,當雨水管徑較大時,污水管道埋深增大;交叉口埋深過淺導致支線排入較困難。
2)排水體制選擇不符合實際。 整個片區采用一種排水體制,且新建城區對雨污分流制的執行往往不夠徹底,溢流污水在接入了雨水管道之后,嚴重污染河道水體;合流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不僅增大了現有處理廠工作量,而且還會使進廠污水水質不滿足要求,處理難度增大,出水水質不達標,污染河道水質。 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規劃。
3)對于管道建設時序,沒有認識到污水管道系統占據的重要地位,致使后續建設單純與市政道路建設一同進行,未對此段管道上游銜接、下游出路做必要的分析考慮,導致污水很難快速排除,而且管內污水長時間滯留產生堵塞,嚴重時還會對水源造成污染。
4)在新區的污水處理設計規劃中,缺少相關計算書和高程數據,導致后續設計與施工都無法得到正確的指導,造成不必要的困難。
5)污水管道材料仍以鋼筋混凝土為主,這樣不僅增加能耗,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或水質污染,不重視對環保材料的應用,尤其是那些靠近流域的位置,采用環保材料既能防控污染,還可以加快施工進度。
6)目前社會普遍不重視排水管道,表現為隨意開挖破壞和亂扔雜物,導致管道破裂漏水、堵塞等問題時常發生。 因此,規劃編制必須對此引起重視,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3.2 優化解決方案
1)污水管在道路下單雙側敷設主要由道路寬度、雨水管管徑、兩側地塊開發情況等決定的,若道路寬度大于40 m,且兩側地塊都開發時,為了減少連接支管的數目和減少與其他地下管線交叉,采用雙側布置;雨水管徑大于 DN800 時,為避免污水埋設過深采用雙側敷設,其余情況采用單側敷設;對于貴州省這種山區城市,道路坡度較大,甚至達到8% ~ 9%,有些交叉口豎向高差非常大,對于這種情況往往交叉口處污水管要深埋,過交叉口后再把標高抬起來,避免支管接入困難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排水體制的選定應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定,比如老城片區現狀為合流制,由于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往往因投資大、施工困難等原因而較難在短期內做到,這時通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為了保護水體,可對溢流的混合污水進行適當的處理;新建城區采用半分流制,同時具有污水排水系統和雨水排水系統,并且將初期雨水截流進污水系統,在雨水排放口位置,截污管附近設置截流井, 將初期雨水截流至截污干管中,有效控制污染。
3)在規劃中必須確定正確的建設時序,尤其是下游系統。 以城市現狀為依據,結合污水產生狀況,可提出新城中人口密集區的管道建設特殊規劃,以此避免管道建設對居民日常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
4)補充對污水管道的專項分析計算,形成完善嚴謹的計算書,合理確定控制點標高,從而為設計施工提供可靠指導。
5)在選擇污水管道材料時優先考慮環保材料,同時將這些環保材料的優勢特點充分和當地水文地質條件相結合,從而對管道布置、埋設等進行有效優化。
6)為全面強化社會宣傳教育的目標積極嘗試,比如,在干管所在位置的地面增設標志牌,用于向居民介紹管道作用、重要性,避免開挖破壞,以及做好其周圍的衛生保持工作,避免管道系統受損。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提出針對于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案。
本新城在及時發現并有效優化整改給排水設計規劃問題后,順利完成了城區給排水系統建設,基本滿足城區生活、生產對供水、排水提出的要求,具體的思路、做法都有良好的參考借鑒價值。 另外,通過上述分析還能看出,隨著城市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市政建設正向環保節能的方向快速轉變,如給排水系統對新型環保材料的使用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體現,因此,在實際的設計規劃中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從而打造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給排水系統。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