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市政道路設計現狀及改進措施研究
市政道路設計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設計內容涵蓋了線形、縱斷、橫斷、路基路面、交通設施、排水防護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對于后期市政道路的整體建設水平及通行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城市居民對于出行條件要求越來越高,提高市政道路設計水平,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1 當前市政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 市政道路設計的前期準備不充分。一些市政道路設計部門在設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缺乏全面的前期準備,對工程概況掌握不全面,尤其是工程地質、自然條件等,對于市政道路設計的可行性研究不夠,因而在公路等級、技術標準等方面在設計階段確定中出現了偏差,影響了后期各分項設計工作的開展。
2 ) 路基路面設計不合理。部分城市市政道路在建設竣工后早期就經常出現封閉交通、開挖修補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但同時也與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設計不合理有關。一些設計項目中,處于造價或者是進度要求,在路基處理方式、基層面層厚度結構形式等設計控制不當,造成后期路面結構強度不足進而出現市政道路的破壞。
3 ) 平面交叉口設計不合理。平面交叉口設計是城市市政道路設計中非常關鍵的內容,如果市政道路設計中平面交叉口設計不合理,車道劃分不當、標志標線設計不科學等,很容易造成后期市政道路使用中出現交叉口堵塞、交通安全事故多發等問題。
4 ) 人性化設計不完善。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中,一些設計項目往往存在著片面遵循技術規范的問題,未能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尤其是盲道、無障礙設計等不完善,一些設計內容中對于行人、非機動車等出行考慮的不夠全面,導致后期很容易出現機非混行的問題,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難度,也影響了交通安全。
2 提高市政道路設計水平的措施
1 ) 做好市政道路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市政道路設計工作開始之前,設計工作人員應該全面的收集相關資料,做好現場的踏勘,重點是全面的掌握市政道路的項目位置、規劃條件、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條件、水文氣候等,并對市政道路在城市中所處區域以及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功能定位進行明確,以便于合理的確定道路等級、設計車速、路面類型、路面結構設計年限、抗震設防烈度、標準荷載、構筑物設計荷載等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同時,準備市政道路的設計依據資料,主要包括工程設計合同、道路規劃圖、地形圖、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項目規劃建設方案、工程現場踏勘、調查資料、設計評審意見等資料,作為市政道路設計的指導。
2 ) 提高市政道路的平縱斷設計水平。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橫斷設計,是市政道路路線設計的關鍵內容。在平面設計上,重點是確保設計道路與現狀道路順接平順,平曲線、圓曲線、緩和曲線、道路內外側加寬、超高加寬緩和段等設置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對于縱斷面設計,關鍵是確保挖填結合,合理利用現場土,設計要便于其他道路及各種管線能夠順利接入,設計中需要以防洪要求對縱斷標高進行控制,并充分結合地形及道路兩側用地開發高程,保證交叉口范圍內行車舒適、排水通暢。對于橫斷設計應該根據規劃紅線寬度合理的設置,條件允許盡可能設置三塊或多塊板隔離交通,并合理的設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此外,在設計中,為方便盲人通行,在道路人行道按技術要求設置條形的行進盲道,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拐彎處應設圓點形的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觸感部分以下的厚度應與人行道磚一致盲道應連續,避開井蓋鋪設。
3 ) 完善路基設計。對于市政道路路基設計,重點是合理的設計路基處理方案,提高路基的強度,如果路基強度不足,在處理方案上除了采用換填或者是摻灰拌和處理以外,必要時應該采取強夯、沖擊碾壓等處理方式進行補強加固。對于路基填料,應該對其要求在設計方案中作出明確的要求。對于縱向填挖交界處路基,為增強路基穩定性,消減路基填挖間的差異變形,應在設計方案中設置向內側傾斜的臺階,填挖交界處的處理方案的設計上盡可能增加鋪設土工格柵。對于路基邊坡防護的設計,關鍵是根據邊坡高度以及地質情況合理的設計邊坡坡率,一般情況下高度小于8 米時,采用1: 1. 5 邊坡;高度大于8 米時,采用折線型邊坡,上部0~8 米采用1: 1. 5 邊坡,下部8~20 米采用 1: 1. 75 邊坡;對于土方路基邊坡放坡后,盡量設計生態植草護坡;對于松散碎石邊坡,應增設碎落臺或者是設計柔性防護。
4 ) 優化市政道路的路面結構設計方案。在面層結構設計中,應該對上、中、下等不同面層的材料以及厚度按照路面設計規范中的要求進行強度驗算,確保滿足要求。同時在市政道路的設計說明中,對于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水泥穩定碎石等材料的原材料性能質量要求、加工生產、運輸以及現場施工作出明確的要求,以便于指導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進行施工作業,確保項目建設整體施工質量。
5 ) 合理的設計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設計的主要內容就是擇交叉口的形式,確定交叉口的幾何尺寸;科學合理的進行交通組織,合理布置各種交通設施;準確的驗算交叉口的視距,保證安全通視條件,完善交叉口立面設計,布置雨水口和雨水管道,確保平面交叉口排水的暢通。
在市政道路平面交叉的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合理的做好交叉口的渠化設計,尤其是按照交通量分布情況,準確的劃分車道,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時合理的設置分隔島、導流島等,并對平面交叉口的紅綠燈等信號設置參數提出要求。
6 ) 完善交通工程設計。交通工程設計也是市政道路設計的重要內容,在市政道路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道路線形、交通狀況、沿線設施等情況,合理設置交通標志,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確、及時的信息,通過交通標志的引導,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防止發生錯向行駛的現象。同時,按照行車道劃分合理的設計標線,完善市政道路的渠化設計,并設置好中央及路側護欄,確保行車安全。
3 結語
市政道路設計內容復雜繁瑣,設計階段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較多。
市政道路設計人員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市政道路等級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按照程序合理的開展市政道路設計,并盡可能的體現設計的人本化需求,為市政道路建設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1 當前市政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 市政道路設計的前期準備不充分。一些市政道路設計部門在設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缺乏全面的前期準備,對工程概況掌握不全面,尤其是工程地質、自然條件等,對于市政道路設計的可行性研究不夠,因而在公路等級、技術標準等方面在設計階段確定中出現了偏差,影響了后期各分項設計工作的開展。
2 ) 路基路面設計不合理。部分城市市政道路在建設竣工后早期就經常出現封閉交通、開挖修補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但同時也與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設計不合理有關。一些設計項目中,處于造價或者是進度要求,在路基處理方式、基層面層厚度結構形式等設計控制不當,造成后期路面結構強度不足進而出現市政道路的破壞。
3 ) 平面交叉口設計不合理。平面交叉口設計是城市市政道路設計中非常關鍵的內容,如果市政道路設計中平面交叉口設計不合理,車道劃分不當、標志標線設計不科學等,很容易造成后期市政道路使用中出現交叉口堵塞、交通安全事故多發等問題。
4 ) 人性化設計不完善。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中,一些設計項目往往存在著片面遵循技術規范的問題,未能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尤其是盲道、無障礙設計等不完善,一些設計內容中對于行人、非機動車等出行考慮的不夠全面,導致后期很容易出現機非混行的問題,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難度,也影響了交通安全。
2 提高市政道路設計水平的措施
1 ) 做好市政道路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市政道路設計工作開始之前,設計工作人員應該全面的收集相關資料,做好現場的踏勘,重點是全面的掌握市政道路的項目位置、規劃條件、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條件、水文氣候等,并對市政道路在城市中所處區域以及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功能定位進行明確,以便于合理的確定道路等級、設計車速、路面類型、路面結構設計年限、抗震設防烈度、標準荷載、構筑物設計荷載等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同時,準備市政道路的設計依據資料,主要包括工程設計合同、道路規劃圖、地形圖、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項目規劃建設方案、工程現場踏勘、調查資料、設計評審意見等資料,作為市政道路設計的指導。
2 ) 提高市政道路的平縱斷設計水平。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以及橫斷設計,是市政道路路線設計的關鍵內容。在平面設計上,重點是確保設計道路與現狀道路順接平順,平曲線、圓曲線、緩和曲線、道路內外側加寬、超高加寬緩和段等設置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對于縱斷面設計,關鍵是確保挖填結合,合理利用現場土,設計要便于其他道路及各種管線能夠順利接入,設計中需要以防洪要求對縱斷標高進行控制,并充分結合地形及道路兩側用地開發高程,保證交叉口范圍內行車舒適、排水通暢。對于橫斷設計應該根據規劃紅線寬度合理的設置,條件允許盡可能設置三塊或多塊板隔離交通,并合理的設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此外,在設計中,為方便盲人通行,在道路人行道按技術要求設置條形的行進盲道,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拐彎處應設圓點形的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觸感部分以下的厚度應與人行道磚一致盲道應連續,避開井蓋鋪設。
3 ) 完善路基設計。對于市政道路路基設計,重點是合理的設計路基處理方案,提高路基的強度,如果路基強度不足,在處理方案上除了采用換填或者是摻灰拌和處理以外,必要時應該采取強夯、沖擊碾壓等處理方式進行補強加固。對于路基填料,應該對其要求在設計方案中作出明確的要求。對于縱向填挖交界處路基,為增強路基穩定性,消減路基填挖間的差異變形,應在設計方案中設置向內側傾斜的臺階,填挖交界處的處理方案的設計上盡可能增加鋪設土工格柵。對于路基邊坡防護的設計,關鍵是根據邊坡高度以及地質情況合理的設計邊坡坡率,一般情況下高度小于8 米時,采用1: 1. 5 邊坡;高度大于8 米時,采用折線型邊坡,上部0~8 米采用1: 1. 5 邊坡,下部8~20 米采用 1: 1. 75 邊坡;對于土方路基邊坡放坡后,盡量設計生態植草護坡;對于松散碎石邊坡,應增設碎落臺或者是設計柔性防護。
4 ) 優化市政道路的路面結構設計方案。在面層結構設計中,應該對上、中、下等不同面層的材料以及厚度按照路面設計規范中的要求進行強度驗算,確保滿足要求。同時在市政道路的設計說明中,對于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水泥穩定碎石等材料的原材料性能質量要求、加工生產、運輸以及現場施工作出明確的要求,以便于指導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進行施工作業,確保項目建設整體施工質量。
5 ) 合理的設計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設計的主要內容就是擇交叉口的形式,確定交叉口的幾何尺寸;科學合理的進行交通組織,合理布置各種交通設施;準確的驗算交叉口的視距,保證安全通視條件,完善交叉口立面設計,布置雨水口和雨水管道,確保平面交叉口排水的暢通。
在市政道路平面交叉的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合理的做好交叉口的渠化設計,尤其是按照交通量分布情況,準確的劃分車道,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時合理的設置分隔島、導流島等,并對平面交叉口的紅綠燈等信號設置參數提出要求。
6 ) 完善交通工程設計。交通工程設計也是市政道路設計的重要內容,在市政道路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道路線形、交通狀況、沿線設施等情況,合理設置交通標志,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確、及時的信息,通過交通標志的引導,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防止發生錯向行駛的現象。同時,按照行車道劃分合理的設計標線,完善市政道路的渠化設計,并設置好中央及路側護欄,確保行車安全。
3 結語
市政道路設計內容復雜繁瑣,設計階段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較多。
市政道路設計人員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市政道路等級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按照程序合理的開展市政道路設計,并盡可能的體現設計的人本化需求,為市政道路建設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