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景區不斷呈現各種問題,其中交通擁堵成為人們旅游時最頭疼的一件事,直接關系到景區未來的發展。為了保證景區能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進行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時,既要保護自然景觀環境,又要合理化、人性化。其中過境道路應盡量轉移到景區外圍,最好引到景區范圍外面的切線通過,同時要與景區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有助于保護景區內部交通網;出入境交通應結合景區及周邊道路條件構建較快速地對外聯系通道;內部交通組織要根據地貌地形、游覽路線、人的行為心理、景觀意境等因素,在已有道路的基礎上,完善道路系統。具體道路規劃設計要點如下:
1、出入口
景區出入口應根據游客量、區位條件及周邊交通狀況等因素來設置,確保與周邊高等級道路、車站、碼頭、機場連通,做好交叉口渠化設計,同時做好標志線設計,引導機動車安全有序地進入景區,避免交通擁擠。
2、內部道路規劃設計
(1)主干路
主干路一般從景區入口通向整個景區的各個景點、建筑設施、服務設施等,讓整個景區形成一個系統的環路,具有相當強的指向性和引導性,主干路應滿足游賞觀光、生產管理等功能,同時還應滿足景區消防、救護等要求。景區內主干路的等級一般較高,寬度在7~20m之間。
(2)次干路
與主干路相比,次干路在規模和形式上都較小,次干路對主干路起輔助作用,它分布在主干路與各景區相交的分支處,主要承擔游覽任務兼景區內少量生產任務,對景區內自然人文景點與建筑起到聯系的作用,可以容許部分小型車通行,也可作為步行道來使用。道路寬度一般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
(3)園路
園路較上述兩種類型道路又較小,它是景區道路系統分支的末梢,也是數量最多的一類道路,一般為游人提供游賞、休息、散步等,園路的寬度一般會設計在0.8~2.0m之間。園路因其形式、規模大小有很多不同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步行游覽道,是比較寬的園路形式,比如林中幽徑、登山臺階、臨水小路,主要是讓游人能徒步通過,并且是慢性通過,汽車禁止通行,一般路寬在1.2~2m之間;汀步石路,是為了豐富道路系統和游賞情趣,造型豐富,如汀步、飛石、踏石等,其大小根據實地而定;棧道、懸索等是應地形變化要求,在特定位置設置具有特殊功能的道路通行方式。
從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道路應具有充足用地寬度,以適應未來交通需要;從環境保護方面看,道路應與周邊環境協調,避免修路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從景觀視覺方面看,道路要注重個性化設計,結合藝術、文化等,為游人提供獨特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