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智慧城市建設升級,哪些事能干?哪些不能?
對于多數城市而言,更多的是智慧城市1.0到2.0的發展,是我國城鎮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標志。同時,智慧城市理念有了根本的變革:由IT思維面面向以人為本,以城市治理為中心的轉型。由此引出了一個令人思考的話題:智慧城市進入新型階段,哪些事能干成?哪些事干不成?
一、能干成的事
1.行業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發展:如智慧交通、醫療、安防、應急、環保、健康、社保、政務等,正在向縱深發展,成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2.政務平臺升級為智慧城市平臺:如深圳市電子政務平臺的升級。
3.智慧停車:停車位缺口巨大,立體停車,停車位查詢,智能車位鎖,地磁傳感器、路邊停車,停車誘導,充電站樁,車聯網等等,成就了一個與智能交通行業相互依存的巨大的產業,新“四網融合”論已經出現。
4.智慧旅游:旅游行業的增長今年一直領先于GDP的增長,保持兩位數的勢頭,由此帶動了全域智慧旅游產業的發展,讓人們旅居的時間更長,更樂于消費,同時,也推動了智慧酒店、智慧家居業的大發展。加之特色小鎮、扶貧攻堅的政策推動,智慧旅游建設呈現加速之勢。
5.智慧家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建筑智能化升級明顯,對家居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與日俱增,智慧家庭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對未來居家養老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當下問題在于:做了很多市場不需要的東西!真正要的:助殘,助老,等等關鍵的智能設備奇缺!
6.智慧商圈:在深圳羅湖區,老街改造與食街建設緊密融合,人們在購物興奮之余,穿行的色彩斑斕的美食街,小歇,聚友,帶孩子玩耍,成了老城一道風景線。利用無線城市的資源,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精準的廣告推動,也讓商家享受到了智慧商圈帶來的利潤增長。
7.智慧物流: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物流行業這些年發展迅猛,利用先進的RFID技術、定位跟蹤技術及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用戶坐在家里就能跟蹤遠在千里之外的商品物流狀況,通過微信及時查詢物流信息。
8.掌上城市:各種手機APP服務的涌現,直接推動了掌上智慧城市的實現,而微信作為連接一切的平臺,正在呈現強大的生產力。一切應用皆能經由微信進行連接的時代已經到來。
由上述內容可見,凡是改善民生的項目,就容易落地、實現、交付和運營。未來,基于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平臺一定還會整合更多的城市服務內容。
掌上智慧城市不是夢想。
二、哪些是干不成的坑?
業內一位大咖說,智慧城市項目為什么落地難?
因為從全國來說,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都未設置智慧城市主管局,所以,導致智慧城市項目直接成為一把手工程。在這兒存在哪些坑呢?
1. 講解決方案
我們必須承認,地方信息辦的技術人員,并不是很清楚智慧城市怎么干?于是,我們都很愿意傾聽他們講解決方案,講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思路和規劃。
戰略合作協議簽署了很多,唯獨項目無法落地。曠日持久,付出了很多培訓,收效甚微。
2. 放精彩視頻
曾經有不止一家智慧城市行業的公司,通過視頻給政府領導講故事,希望領導頭腦一熱,就拍板給項目做。
然而,實際上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播放了視頻,下來還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出來?
有時候,你想做智慧醫療,政府可能想要你做整個智慧城市。
3.吹牛給投資
當下PPP模式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興起,不少企業跟地方政府要做PPP項目合作。問題是:真到了政府要求企業投資的時候,往往卻退避三舍。
投資是一門學問,智慧城市PPP項目的投入產出比如何匡算?至今仍然無人能圓滿地闡述。一切都是聽財務專家紙上談兵。
許多PPP項目本質是BT項目,掉到坑里,自己就要想辦法融資。
4. 項目大而全
一個PPP項目,投資回報期動輒十年到二十年,投資具有長期性,回報具有短期性,以上市公司為例,均有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對業績披露的要求,如何把長期的智慧城市項目分攤至不同的時段完成并體現在業績上?許多公司看起來沒有找準點,經營性現金流長期為負,股價也不樂觀。
這個大坑就是無視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長期性特點所致。
5. 迷信高科技
比如說,講到3DGIS和3 BIM,許多人已經想到要用BIM技術結合GIS技術,再疊加傳感器,對城市綜合管廊、地下、地上空間進行精確建模。
演講視頻酷炫無比!
放在一座建筑是可以的,市場上也出現了整座超高層建筑采用3D BIM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施工、仿真、運維、管理的案例。
問題是:如果把整座城市都納入建模,用什么來承載數據?應用如何跑起來?傳輸海量數據如何解決?城市大腦如何建設?
掉到復雜巨系統這個大坑里面,無法交付,自然難以兌現業績。
6. 標準不接地
有幸參與過規劃導則的編制,過后總感覺距離真正意義的標準甚遠。首先,我們現有的電子和信息系統根本不可能完全擺脫采用國外芯片和系統;其次,大型數據庫也是采用國外的技術設備和軟件,咱們如何制定國產的智慧城市標準一直都是挑戰和問題。
事實應用就是標準,這一意識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設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搞一刀切,顯然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掉入曠日持久的陷入制定標準之中,項目又如何落地?
7. 重落地輕產品
總包+運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套路。簡而言之,就是把系統集成和產品統統外包。這坑就來了!
你很不容易拿下的項目,卻因為既不掌握系統集成平臺,又沒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利潤空間被大打折扣。而最為要命的是:一是交付驗收環節自己無法掌控;二是如要墊資則資金成本不菲。
8. 大建私有云
不久前,有朋友問:我這兒有個2億元的數據中心項目,你能不能召集人來投資?
殊不知,當下云數據中心建設被巨頭瓜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阿里云、騰訊云、浪潮云、亞馬遜AWS早在5年前就開始大規模部署云數據中心機房,從而在當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得以占盡優勢。
騰訊在廈門0.01元中標項目的案例正在業內瘋傳。
你不能不知道,自建數據中心最大的坑是:IT運維成本吞噬利潤。
與三大云服務商合作是必然選擇。
一、能干成的事
1.行業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發展:如智慧交通、醫療、安防、應急、環保、健康、社保、政務等,正在向縱深發展,成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2.政務平臺升級為智慧城市平臺:如深圳市電子政務平臺的升級。
3.智慧停車:停車位缺口巨大,立體停車,停車位查詢,智能車位鎖,地磁傳感器、路邊停車,停車誘導,充電站樁,車聯網等等,成就了一個與智能交通行業相互依存的巨大的產業,新“四網融合”論已經出現。
4.智慧旅游:旅游行業的增長今年一直領先于GDP的增長,保持兩位數的勢頭,由此帶動了全域智慧旅游產業的發展,讓人們旅居的時間更長,更樂于消費,同時,也推動了智慧酒店、智慧家居業的大發展。加之特色小鎮、扶貧攻堅的政策推動,智慧旅游建設呈現加速之勢。
5.智慧家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建筑智能化升級明顯,對家居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與日俱增,智慧家庭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對未來居家養老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當下問題在于:做了很多市場不需要的東西!真正要的:助殘,助老,等等關鍵的智能設備奇缺!
6.智慧商圈:在深圳羅湖區,老街改造與食街建設緊密融合,人們在購物興奮之余,穿行的色彩斑斕的美食街,小歇,聚友,帶孩子玩耍,成了老城一道風景線。利用無線城市的資源,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精準的廣告推動,也讓商家享受到了智慧商圈帶來的利潤增長。
7.智慧物流: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物流行業這些年發展迅猛,利用先進的RFID技術、定位跟蹤技術及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用戶坐在家里就能跟蹤遠在千里之外的商品物流狀況,通過微信及時查詢物流信息。
8.掌上城市:各種手機APP服務的涌現,直接推動了掌上智慧城市的實現,而微信作為連接一切的平臺,正在呈現強大的生產力。一切應用皆能經由微信進行連接的時代已經到來。
由上述內容可見,凡是改善民生的項目,就容易落地、實現、交付和運營。未來,基于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平臺一定還會整合更多的城市服務內容。
掌上智慧城市不是夢想。
二、哪些是干不成的坑?
業內一位大咖說,智慧城市項目為什么落地難?
因為從全國來說,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都未設置智慧城市主管局,所以,導致智慧城市項目直接成為一把手工程。在這兒存在哪些坑呢?
1. 講解決方案
我們必須承認,地方信息辦的技術人員,并不是很清楚智慧城市怎么干?于是,我們都很愿意傾聽他們講解決方案,講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思路和規劃。
戰略合作協議簽署了很多,唯獨項目無法落地。曠日持久,付出了很多培訓,收效甚微。
2. 放精彩視頻
曾經有不止一家智慧城市行業的公司,通過視頻給政府領導講故事,希望領導頭腦一熱,就拍板給項目做。
然而,實際上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播放了視頻,下來還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出來?
有時候,你想做智慧醫療,政府可能想要你做整個智慧城市。
3.吹牛給投資
當下PPP模式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興起,不少企業跟地方政府要做PPP項目合作。問題是:真到了政府要求企業投資的時候,往往卻退避三舍。
投資是一門學問,智慧城市PPP項目的投入產出比如何匡算?至今仍然無人能圓滿地闡述。一切都是聽財務專家紙上談兵。
許多PPP項目本質是BT項目,掉到坑里,自己就要想辦法融資。
4. 項目大而全
一個PPP項目,投資回報期動輒十年到二十年,投資具有長期性,回報具有短期性,以上市公司為例,均有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對業績披露的要求,如何把長期的智慧城市項目分攤至不同的時段完成并體現在業績上?許多公司看起來沒有找準點,經營性現金流長期為負,股價也不樂觀。
這個大坑就是無視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長期性特點所致。
5. 迷信高科技
比如說,講到3DGIS和3 BIM,許多人已經想到要用BIM技術結合GIS技術,再疊加傳感器,對城市綜合管廊、地下、地上空間進行精確建模。
演講視頻酷炫無比!
放在一座建筑是可以的,市場上也出現了整座超高層建筑采用3D BIM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施工、仿真、運維、管理的案例。
問題是:如果把整座城市都納入建模,用什么來承載數據?應用如何跑起來?傳輸海量數據如何解決?城市大腦如何建設?
掉到復雜巨系統這個大坑里面,無法交付,自然難以兌現業績。
6. 標準不接地
有幸參與過規劃導則的編制,過后總感覺距離真正意義的標準甚遠。首先,我們現有的電子和信息系統根本不可能完全擺脫采用國外芯片和系統;其次,大型數據庫也是采用國外的技術設備和軟件,咱們如何制定國產的智慧城市標準一直都是挑戰和問題。
事實應用就是標準,這一意識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設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搞一刀切,顯然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掉入曠日持久的陷入制定標準之中,項目又如何落地?
7. 重落地輕產品
總包+運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套路。簡而言之,就是把系統集成和產品統統外包。這坑就來了!
你很不容易拿下的項目,卻因為既不掌握系統集成平臺,又沒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利潤空間被大打折扣。而最為要命的是:一是交付驗收環節自己無法掌控;二是如要墊資則資金成本不菲。
8. 大建私有云
不久前,有朋友問:我這兒有個2億元的數據中心項目,你能不能召集人來投資?
殊不知,當下云數據中心建設被巨頭瓜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阿里云、騰訊云、浪潮云、亞馬遜AWS早在5年前就開始大規模部署云數據中心機房,從而在當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得以占盡優勢。
騰訊在廈門0.01元中標項目的案例正在業內瘋傳。
你不能不知道,自建數據中心最大的坑是:IT運維成本吞噬利潤。
與三大云服務商合作是必然選擇。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