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隧道變形監測的控制分析
【摘 要】本文通過對隧道工程變形檢測到控制網建立、監測點布設、位移測量方法、檢測頻率等進行的具體淺析,針對隧道變形監測的控制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工程監測布置方法及位移測量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隧道工程;變形;監測;控制
Control Analysis of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Zhang Yi-wei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of tunnel deformation detection to control network establishment, layout of monitoring points,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thod, detection frequency specific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specific engineering monitoring arrangement method a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thod,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Tunnel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23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544(2016)22-0116-02
1.隧道工程施工監測控制網特征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變形監測內容通常包含地下項目監測與地面項目監測兩部分內容,所以與其相應的隧道工程施工變形監測控制網被劃分為地下與地面兩大部分。受到地下空間有限性的影響,地下平面監測控制網大部分以導線的形式存在,即為自由網,起算數據可進行自由的設置,不需要由地面進行坐標的傳輸。
1.1 自由設站的站點位置
自由設站系統當中,每次站點的位置并不一致,所以測點的精度會遭到觀測元素與測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1.2 地下導線點位設計
站點精度的確定與設站方位的最終設定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可站點位置是由洞內控制點的方位來進行確定的。在現有的地下空間情境下,為能夠促使站點可處在高精度的位置中,預防站點的不利方位,我們需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導線控制點進行監測與布置。若將導線在巖洞底板兩側交錯布點,就是所說的折線法,那么便可達到很好的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對掌子面的清晰觀測,同時很好的確保控制點的穩定性能。
針對巖洞壁側的布點,不但要兼顧到點的穩定性能,同時需要兼顧對掌子面觀測是否便捷。在粉塵少、水汽少、觀測條件優越的地下地區可運用此類布點方法,這種方法的顯著優勢是可臨近掌子面,從而確保站點的有利方位,但對點的保護與穩定是極為不利的。為此挑選此種監測方法時需對作業環境進行很好的權衡。
2.監測點布設原則
監測點布設的原則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按照工程的屬性、實際地質狀況、設計準求、施工工藝及監測費用等對于點的種類和數量加以確定。
(2)表面變形點的位置要起到保護測點、反應監測對象外在特點及方便設備觀測的作用。
(3)深埋監測點不能破壞結構的正常受力,亦不可削弱結構剛度和強度。
(4)設置的監測點應布置在最不利位置上。
(5)實施多項目監測的過程當中,監測點布置要達到時間與空間上的有機統一,便于尋求其中潛在的聯系與發生的具體改變。
3.質量安全控制措施
3.1 質量控制措施
(1)制訂詳細的施工方案。
(2)測量人員需持證上崗,做到人、證一一對應。在實際測量的過程當中做好詳細記錄,不可隨意更改。
(3)嚴格執行“三檢”標準。
(4)特殊工種的操作人員更要持證上崗,對特定技術的人員可以現場進行考核。
(5)按照相關規范對于施工工序與質量進行嚴格的系統性掌控。
3.2 安全控制措施
(1)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應該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貫徹,對于違章作業應該嚴格制止。
(2)對于進場作業的安全培訓與教育工作要做好,在作業中,及時開展安全技術會議。
(3)確保用電設備安全可靠。
(4)進場作業應該配備安全防護措施。
4.位移測量方法
應力、應變、位移為監控測量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埋設電子元件運用的是專門的儀表對于應力、應變進行的實質性測量,是隧道結構內部受力情況的一種真實性展現,屬于測試學中的內容,通常會在地質學科、巖土中加以運用。洞周收斂、拱頂下沉和地表沉降是位移測量方法的主要內容,其作為檢測的主要方面,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現出圍巖的形變情況,但對位移測量有著高效、準確的要求,可是,在現有的測量方法中,其高精準度要求是不能達到的。截至目前,高精度測量方法就是全站儀位移測量法。
到目前為止,全站儀已經更新了2~3年的時間,每一次換型都促使全站儀的精度與可靠性得到了顯著程度的提升,促使人為的誤差明顯減少,實現了自動化、數字化及內外業一體化測繪。目前,0.5",1.5",4",10"是測量角度的精度。0.8mm+1ppm,3mm+2ppm,5mm+3ppm是測距的精度,測程從1000米到幾千米不等,以此才能達到測繪工作的實際需求。
先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好的為新測量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Leica,SOHIA等為測量變形的主要儀器,這些測量設備的穩定性與精度是非常高的,其與全站儀的反射片互相配合,通常將其稱作具備回復反射性能的反射膜片。
在現實工作中,監測設備的精度通常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需運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全站儀測量位移能夠很好的實施。大量的事實證明,在自由設站測量模式下,一個測回獲得的位移測量精度是非常低的,可是若選用雙擺站觀測的方式,能夠極大的促使測繪精度大大提升,或挑選精度高的全站儀,采用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嚴密平差,那么便能夠極大的促使全站儀自由設站方法的位移測量精度得到顯著地提高,能夠達到0.5~1mm,很好的達到了隧道檢測的實際要求。
5.建議和展望
隧道變形監測的實施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譬如:測量、巖土、地質、計算機、光電技術、通信技術等各個方面,是一項龐大且極為復雜的工程作業。隧道工程變形監測、控制需要從集合多種科學技術的隧道工程施工變形自動化系統與隧道工程不同種類監測資料的合作處理理論兩個角度開展分析及深入地研究。
6.結束語
隧道是目前覆蓋區域比較大、運用十分廣泛的一種建筑結構形式,其中,隧道施工監測控制網的承載性能要求是非常高的,要能夠用在大跨度的地方。想要對隧道變形監測及控制,那么就需要安裝好錨栓、在制作網架桿件上嚴格地按照規定步驟一一進行,把控好施工的每一個細小方面,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工程施工質量,促使網架結構的顯著優勢得到很好的發揮,以成功的實現對隧道工程變形監測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徐建國,王復明,蔡迎春.隧道收斂變形監測及圍巖特性參數反演[J].中國公路學報,2008(3).
[2]瞿萬波,劉新榮.淺埋大跨洞樁隧道變形監測與控制分析[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9(1).
【關鍵詞】隧道工程;變形;監測;控制
Control Analysis of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Zhang Yi-wei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of tunnel deformation detection to control network establishment, layout of monitoring points,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thod, detection frequency specific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specific engineering monitoring arrangement method a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thod,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Tunnel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23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544(2016)22-0116-02
1.隧道工程施工監測控制網特征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變形監測內容通常包含地下項目監測與地面項目監測兩部分內容,所以與其相應的隧道工程施工變形監測控制網被劃分為地下與地面兩大部分。受到地下空間有限性的影響,地下平面監測控制網大部分以導線的形式存在,即為自由網,起算數據可進行自由的設置,不需要由地面進行坐標的傳輸。
1.1 自由設站的站點位置
自由設站系統當中,每次站點的位置并不一致,所以測點的精度會遭到觀測元素與測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1.2 地下導線點位設計
站點精度的確定與設站方位的最終設定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可站點位置是由洞內控制點的方位來進行確定的。在現有的地下空間情境下,為能夠促使站點可處在高精度的位置中,預防站點的不利方位,我們需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導線控制點進行監測與布置。若將導線在巖洞底板兩側交錯布點,就是所說的折線法,那么便可達到很好的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對掌子面的清晰觀測,同時很好的確保控制點的穩定性能。
針對巖洞壁側的布點,不但要兼顧到點的穩定性能,同時需要兼顧對掌子面觀測是否便捷。在粉塵少、水汽少、觀測條件優越的地下地區可運用此類布點方法,這種方法的顯著優勢是可臨近掌子面,從而確保站點的有利方位,但對點的保護與穩定是極為不利的。為此挑選此種監測方法時需對作業環境進行很好的權衡。
2.監測點布設原則
監測點布設的原則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按照工程的屬性、實際地質狀況、設計準求、施工工藝及監測費用等對于點的種類和數量加以確定。
(2)表面變形點的位置要起到保護測點、反應監測對象外在特點及方便設備觀測的作用。
(3)深埋監測點不能破壞結構的正常受力,亦不可削弱結構剛度和強度。
(4)設置的監測點應布置在最不利位置上。
(5)實施多項目監測的過程當中,監測點布置要達到時間與空間上的有機統一,便于尋求其中潛在的聯系與發生的具體改變。
3.質量安全控制措施
3.1 質量控制措施
(1)制訂詳細的施工方案。
(2)測量人員需持證上崗,做到人、證一一對應。在實際測量的過程當中做好詳細記錄,不可隨意更改。
(3)嚴格執行“三檢”標準。
(4)特殊工種的操作人員更要持證上崗,對特定技術的人員可以現場進行考核。
(5)按照相關規范對于施工工序與質量進行嚴格的系統性掌控。
3.2 安全控制措施
(1)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應該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貫徹,對于違章作業應該嚴格制止。
(2)對于進場作業的安全培訓與教育工作要做好,在作業中,及時開展安全技術會議。
(3)確保用電設備安全可靠。
(4)進場作業應該配備安全防護措施。
4.位移測量方法
應力、應變、位移為監控測量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埋設電子元件運用的是專門的儀表對于應力、應變進行的實質性測量,是隧道結構內部受力情況的一種真實性展現,屬于測試學中的內容,通常會在地質學科、巖土中加以運用。洞周收斂、拱頂下沉和地表沉降是位移測量方法的主要內容,其作為檢測的主要方面,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現出圍巖的形變情況,但對位移測量有著高效、準確的要求,可是,在現有的測量方法中,其高精準度要求是不能達到的。截至目前,高精度測量方法就是全站儀位移測量法。
到目前為止,全站儀已經更新了2~3年的時間,每一次換型都促使全站儀的精度與可靠性得到了顯著程度的提升,促使人為的誤差明顯減少,實現了自動化、數字化及內外業一體化測繪。目前,0.5",1.5",4",10"是測量角度的精度。0.8mm+1ppm,3mm+2ppm,5mm+3ppm是測距的精度,測程從1000米到幾千米不等,以此才能達到測繪工作的實際需求。
先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好的為新測量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Leica,SOHIA等為測量變形的主要儀器,這些測量設備的穩定性與精度是非常高的,其與全站儀的反射片互相配合,通常將其稱作具備回復反射性能的反射膜片。
在現實工作中,監測設備的精度通常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需運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全站儀測量位移能夠很好的實施。大量的事實證明,在自由設站測量模式下,一個測回獲得的位移測量精度是非常低的,可是若選用雙擺站觀測的方式,能夠極大的促使測繪精度大大提升,或挑選精度高的全站儀,采用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嚴密平差,那么便能夠極大的促使全站儀自由設站方法的位移測量精度得到顯著地提高,能夠達到0.5~1mm,很好的達到了隧道檢測的實際要求。
5.建議和展望
隧道變形監測的實施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譬如:測量、巖土、地質、計算機、光電技術、通信技術等各個方面,是一項龐大且極為復雜的工程作業。隧道工程變形監測、控制需要從集合多種科學技術的隧道工程施工變形自動化系統與隧道工程不同種類監測資料的合作處理理論兩個角度開展分析及深入地研究。
6.結束語
隧道是目前覆蓋區域比較大、運用十分廣泛的一種建筑結構形式,其中,隧道施工監測控制網的承載性能要求是非常高的,要能夠用在大跨度的地方。想要對隧道變形監測及控制,那么就需要安裝好錨栓、在制作網架桿件上嚴格地按照規定步驟一一進行,把控好施工的每一個細小方面,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工程施工質量,促使網架結構的顯著優勢得到很好的發揮,以成功的實現對隧道工程變形監測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徐建國,王復明,蔡迎春.隧道收斂變形監測及圍巖特性參數反演[J].中國公路學報,2008(3).
[2]瞿萬波,劉新榮.淺埋大跨洞樁隧道變形監測與控制分析[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9(1).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