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從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市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對城市設計而言,它是一項處于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學科,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一方面,市政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都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等存在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十分重要,不容忽視。因此,了解并處理好這種關系,對充分表現城市特點,營造適宜生活環境,做好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等都有重要現實意義。
1從工作內容角度分析
(1)在物質層面上,這兩者都注重空間和實體與相互聯系。從工作內容角度講,空間和實體必然存在重疊。對建筑設計而言,其工作范圍為建筑立面之內所有空間及實體;而城市設計不僅包含建筑設計的內容,還涉及到外部空間與環境。由此可見,建筑立面不僅是建筑外表,還是城市的內壁,可作為城市和建筑設計在工作范圍上的界限。因此,城市和建筑在空間上是保持內外交融關系的,二者可以構成一個連續整體。
(2)從城市設計圖中看,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更像是圖和底之間的關系。在城市空間中,環境建筑往往是決定性因素。對建筑而言,無論是其體量、比例還是造型、顏色,都會影響到城市空間。一般情況下,有且只有建筑構成群體時,才可以看出其對城市環境的貢獻。從中可以總結出城市設計特征,即通過對不同物體的合理聯結,形成全新設計,而設計人員除了要關注這些物體的自身設計,還要注重和其它物體間的相互聯系。因此,城市和建筑設計不可分離,在規劃設計的串聯下能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工作,且具備一定連續性。另外,在形態上二者保持的是圖、底關系,即城市包圍建筑,而建筑又營造出城市形態[3]。
2從學科內容角度分析
(1)城市設計的歷史十分悠久,比如中國古代的北京城、古羅馬時期的米利都城等,都可作為研究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性案例。現代城市設計誕生于二戰后期,具體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從時間上看,現代城市設計基本上與建筑設計在相同的時間產生,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與結束,人文理論及新技術產生后,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最終產物。
(2)現代倡導的建筑設計理念重在反對傳統呆滯且腐朽的設計模式,它存在具有指導作用的核心綱領,即形式追隨功能。簡言之,就是建筑設計要擺脫形式主義,應根據人們對建筑功能提出的要求進行靈活變化。在這種設計背景下,城市設計不斷向人、環境和社會協調共處的方向發展,不再單一考慮視覺藝術與空間美學,而是將其作為設計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無論是城市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它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均為“以人為本”,將人們的生活作為核心,不再追求虛無的形式。
(3)城市設計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它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門學科具有對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安排的作用,可將其理解成一門和城鎮環境建設有直接關系的邊緣性學科。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城市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又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重要聯系。對城市設計而言,建筑設計實際上是它的一種物質形態體現,在建筑設計的支持下,能塑造出特殊的城市形態,是對城市設計進行實踐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可認為城市設計是總體設計,而建筑設計則屬于分項設計。
(4)城市設計師通常由建筑師擔任,他更多受到的是建筑師方面的專業教育。伴隨建筑師工作方式及專業范圍等的日益擴大,需要設立一個行業或部門來對城市規劃工作和建筑設計工作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設計單獨脫離。
3從發展趨勢角度分析
二戰后,通過持續不斷的整頓與重建,世界很多城市在工業革命的促進下實現了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城市與建筑設計都在此時產生,不同的理論也應運而生,因此形成多元化格局。從50年代到今天,城市和建筑設計總體發展過程為:
(1)建筑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城市化、社會化和巨型化在社會進步的影響下,人們向往更高質量和便捷性的生活,繼而出現一系列功能多樣的建筑單元。建筑作為城市人們生活主要物化形式,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單元必然存在一定聯系。60年代在歐美出現的建筑綜合體給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要求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對于建筑綜合體而言,它從最初的簡單功能疊加演變成將職能體系劃分為核心的不同主題的建筑綜合體,比如商業綜合體和文娛綜合體等。90年代在我國建成的國貿中心,就是集多種使用功能為一身的大型綜合辦公綜合體,其功能包括辦公、住宿、娛樂、餐飲和商城等。緊張的工作狀態正使人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人情冷漠似乎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這使得人們迫切的需要交往空間,以此來緩解壓力,消除單調乏味,這也是建筑設計必須考慮的軟功能。比如,將城市街道融入建筑空間,城市集散中心變為中庭,屋面建成城市的大型廣場,促使城市和建筑之間相互滲透,不斷模糊二者的界限。
(2)城市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室內化和立體化近年來,城市結構越來越多樣、復雜。傳統以平面式為主導的設計模式,僅可以使城市各系統占據相應的二維空間。這種做法除了浪費資源,造成空間利用緊張,還難以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立體化是指通過對三維坐標的合理應用,解決不同職能間存在的矛盾,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綜合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比如,建筑橫跨線路組成建筑群,或通過下沉對高空環境進行改善等。目前,城市地下空間應用潛力逐漸被開發商認識、注重,豎向設計將變為城市設計全新課題。室內化的理念則是立體化的發展產物。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將室內化引入其中。以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大廈為例,其坐落于中環僅剩的可進行大規模發展擴張的地段。它的設計思想不僅充分考慮了建筑自身和其它建筑間的關系,還在建筑的內部空間聯立了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連接體,成為新時代的城市設計室內化典范。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設計正在不斷向建筑設計的層面深化,同時,建筑設計也在不斷向城市設計的層面擴張。因此,有必要研發一套建筑和城市一體化的綜合設計系統。該系統要能起到在中間過度建筑和城市領域的作用,確保城市能與建筑良好結合。
4從相互作用角度
城市設計不是完全取代建筑設計所具有的作用,因兩者在層次、規模與尺度上都存在差別,所以二者的限定是松弛的。對于當前提出的建筑設計方面的問題,應對所有城市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就是分析城市設計方面的問題。以北京長安街為例進行分析,盡管所有建筑均由國內最優秀設計團體或個人完成設計,并且在造價上下足功夫,但從藝術價值角度看,依然會受到業界人士批判。其原因并非是建筑的造型,而是忽略了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協調,使建筑在環境中格格不入。因此,主要城市設計理念正確、恰當,即便采用最簡易的建筑設計,也是可以獲得良好效果的[5]。然而,要注意的是,由城市設計為建筑設計提供指導,并不是指建筑設計的所有都要遵從城市設計,出眾的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增添色彩,成為城市特色。比如提到悉尼,最先想到的就是悉尼歌劇院。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極大的激發了當地人追求建筑文化的熱情,最終對未來城市設計產生深刻影響。
在設計領域當中,城市和建筑的設計本質上是存在交集的不同設計集合,二者無論是在觀點上還是理論上,都有相同點。然而,它們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卻處在各自的層面,角色不盡相同,也有屬于自身的利益,所以仍不排除會有一定矛盾。因此,只有對二者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在實踐中充分合作、通力配合、消除矛盾,實現“城市-環境-建筑”三位一體的當代城市設計目標。對城市設計而言,它是一項處于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學科,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都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十分重要,不容忽視。因此,了解并處理好這種關系,對充分表現城市特點,營造適宜生活環境,做好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等都有重要現實意義。
1從工作內容角度分析
(1)在物質層面上,這兩者都注重空間和實體與相互聯系。從工作內容角度講,空間和實體必然存在重疊。對建筑設計而言,其工作范圍為建筑立面之內所有空間及實體;而城市設計不僅包含建筑設計的內容,還涉及到外部空間與環境。由此可見,建筑立面不僅是建筑外表,還是城市的內壁,可作為城市和建筑設計在工作范圍上的界限。因此,城市和建筑在空間上是保持內外交融關系的,二者可以構成一個連續整體。
(2)從城市設計圖中看,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更像是圖和底之間的關系。在城市空間中,環境建筑往往是決定性因素。對建筑而言,無論是其體量、比例還是造型、顏色,都會影響到城市空間。一般情況下,有且只有建筑構成群體時,才可以看出其對城市環境的貢獻。從中可以總結出城市設計特征,即通過對不同物體的合理聯結,形成全新設計,而設計人員除了要關注這些物體的自身設計,還要注重和其它物體間的相互聯系。因此,城市和建筑設計不可分離,在規劃設計的串聯下能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工作,且具備一定連續性。另外,在形態上二者保持的是圖、底關系,即城市包圍建筑,而建筑又營造出城市形態[3]。
2從學科內容角度分析
(1)城市設計的歷史十分悠久,比如中國古代的北京城、古羅馬時期的米利都城等,都可作為研究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性案例。現代城市設計誕生于二戰后期,具體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從時間上看,現代城市設計基本上與建筑設計在相同的時間產生,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與結束,人文理論及新技術產生后,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最終產物。
(2)現代倡導的建筑設計理念重在反對傳統呆滯且腐朽的設計模式,它存在具有指導作用的核心綱領,即形式追隨功能。簡言之,就是建筑設計要擺脫形式主義,應根據人們對建筑功能提出的要求進行靈活變化。在這種設計背景下,城市設計不斷向人、環境和社會協調共處的方向發展,不再單一考慮視覺藝術與空間美學,而是將其作為設計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無論是城市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它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均為“以人為本”,將人們的生活作為核心,不再追求虛無的形式。
(3)城市設計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它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門學科具有對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安排的作用,可將其理解成一門和城鎮環境建設有直接關系的邊緣性學科。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城市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又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重要聯系。對城市設計而言,建筑設計實際上是它的一種物質形態體現,在建筑設計的支持下,能塑造出特殊的城市形態,是對城市設計進行實踐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可認為城市設計是總體設計,而建筑設計則屬于分項設計。
(4)城市設計師通常由建筑師擔任,他更多受到的是建筑師方面的專業教育。伴隨建筑師工作方式及專業范圍等的日益擴大,需要設立一個行業或部門來對城市規劃工作和建筑設計工作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設計單獨脫離。
3從發展趨勢角度分析
二戰后,通過持續不斷的整頓與重建,世界很多城市在工業革命的促進下實現了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城市與建筑設計都在此時產生,不同的理論也應運而生,因此形成多元化格局。從50年代到今天,城市和建筑設計總體發展過程為:
(1)建筑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城市化、社會化和巨型化在社會進步的影響下,人們向往更高質量和便捷性的生活,繼而出現一系列功能多樣的建筑單元。建筑作為城市人們生活主要物化形式,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單元必然存在一定聯系。60年代在歐美出現的建筑綜合體給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要求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對于建筑綜合體而言,它從最初的簡單功能疊加演變成將職能體系劃分為核心的不同主題的建筑綜合體,比如商業綜合體和文娛綜合體等。90年代在我國建成的國貿中心,就是集多種使用功能為一身的大型綜合辦公綜合體,其功能包括辦公、住宿、娛樂、餐飲和商城等。緊張的工作狀態正使人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人情冷漠似乎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這使得人們迫切的需要交往空間,以此來緩解壓力,消除單調乏味,這也是建筑設計必須考慮的軟功能。比如,將城市街道融入建筑空間,城市集散中心變為中庭,屋面建成城市的大型廣場,促使城市和建筑之間相互滲透,不斷模糊二者的界限。
(2)城市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室內化和立體化近年來,城市結構越來越多樣、復雜。傳統以平面式為主導的設計模式,僅可以使城市各系統占據相應的二維空間。這種做法除了浪費資源,造成空間利用緊張,還難以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立體化是指通過對三維坐標的合理應用,解決不同職能間存在的矛盾,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綜合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比如,建筑橫跨線路組成建筑群,或通過下沉對高空環境進行改善等。目前,城市地下空間應用潛力逐漸被開發商認識、注重,豎向設計將變為城市設計全新課題。室內化的理念則是立體化的發展產物。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將室內化引入其中。以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大廈為例,其坐落于中環僅剩的可進行大規模發展擴張的地段。它的設計思想不僅充分考慮了建筑自身和其它建筑間的關系,還在建筑的內部空間聯立了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連接體,成為新時代的城市設計室內化典范。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設計正在不斷向建筑設計的層面深化,同時,建筑設計也在不斷向城市設計的層面擴張。因此,有必要研發一套建筑和城市一體化的綜合設計系統。該系統要能起到在中間過度建筑和城市領域的作用,確保城市能與建筑良好結合。
4從相互作用角度
城市設計不是完全取代建筑設計所具有的作用,因兩者在層次、規模與尺度上都存在差別,所以二者的限定是松弛的。對于當前提出的建筑設計方面的問題,應對所有城市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就是分析城市設計方面的問題。以北京長安街為例進行分析,盡管所有建筑均由國內最優秀設計團體或個人完成設計,并且在造價上下足功夫,但從藝術價值角度看,依然會受到業界人士批判。其原因并非是建筑的造型,而是忽略了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協調,使建筑在環境中格格不入。因此,主要城市設計理念正確、恰當,即便采用最簡易的建筑設計,也是可以獲得良好效果的[5]。然而,要注意的是,由城市設計為建筑設計提供指導,并不是指建筑設計的所有都要遵從城市設計,出眾的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增添色彩,成為城市特色。比如提到悉尼,最先想到的就是悉尼歌劇院。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極大的激發了當地人追求建筑文化的熱情,最終對未來城市設計產生深刻影響。
在設計領域當中,城市和建筑的設計本質上是存在交集的不同設計集合,二者無論是在觀點上還是理論上,都有相同點。然而,它們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卻處在各自的層面,角色不盡相同,也有屬于自身的利益,所以仍不排除會有一定矛盾。因此,只有對二者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在實踐中充分合作、通力配合、消除矛盾,實現“城市-環境-建筑”三位一體的當代城市設計目標。
1從工作內容角度分析
(1)在物質層面上,這兩者都注重空間和實體與相互聯系。從工作內容角度講,空間和實體必然存在重疊。對建筑設計而言,其工作范圍為建筑立面之內所有空間及實體;而城市設計不僅包含建筑設計的內容,還涉及到外部空間與環境。由此可見,建筑立面不僅是建筑外表,還是城市的內壁,可作為城市和建筑設計在工作范圍上的界限。因此,城市和建筑在空間上是保持內外交融關系的,二者可以構成一個連續整體。
(2)從城市設計圖中看,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更像是圖和底之間的關系。在城市空間中,環境建筑往往是決定性因素。對建筑而言,無論是其體量、比例還是造型、顏色,都會影響到城市空間。一般情況下,有且只有建筑構成群體時,才可以看出其對城市環境的貢獻。從中可以總結出城市設計特征,即通過對不同物體的合理聯結,形成全新設計,而設計人員除了要關注這些物體的自身設計,還要注重和其它物體間的相互聯系。因此,城市和建筑設計不可分離,在規劃設計的串聯下能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工作,且具備一定連續性。另外,在形態上二者保持的是圖、底關系,即城市包圍建筑,而建筑又營造出城市形態[3]。
2從學科內容角度分析
(1)城市設計的歷史十分悠久,比如中國古代的北京城、古羅馬時期的米利都城等,都可作為研究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性案例。現代城市設計誕生于二戰后期,具體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從時間上看,現代城市設計基本上與建筑設計在相同的時間產生,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與結束,人文理論及新技術產生后,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最終產物。
(2)現代倡導的建筑設計理念重在反對傳統呆滯且腐朽的設計模式,它存在具有指導作用的核心綱領,即形式追隨功能。簡言之,就是建筑設計要擺脫形式主義,應根據人們對建筑功能提出的要求進行靈活變化。在這種設計背景下,城市設計不斷向人、環境和社會協調共處的方向發展,不再單一考慮視覺藝術與空間美學,而是將其作為設計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無論是城市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它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均為“以人為本”,將人們的生活作為核心,不再追求虛無的形式。
(3)城市設計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它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門學科具有對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安排的作用,可將其理解成一門和城鎮環境建設有直接關系的邊緣性學科。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城市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又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重要聯系。對城市設計而言,建筑設計實際上是它的一種物質形態體現,在建筑設計的支持下,能塑造出特殊的城市形態,是對城市設計進行實踐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可認為城市設計是總體設計,而建筑設計則屬于分項設計。
(4)城市設計師通常由建筑師擔任,他更多受到的是建筑師方面的專業教育。伴隨建筑師工作方式及專業范圍等的日益擴大,需要設立一個行業或部門來對城市規劃工作和建筑設計工作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設計單獨脫離。
3從發展趨勢角度分析
二戰后,通過持續不斷的整頓與重建,世界很多城市在工業革命的促進下實現了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城市與建筑設計都在此時產生,不同的理論也應運而生,因此形成多元化格局。從50年代到今天,城市和建筑設計總體發展過程為:
(1)建筑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城市化、社會化和巨型化在社會進步的影響下,人們向往更高質量和便捷性的生活,繼而出現一系列功能多樣的建筑單元。建筑作為城市人們生活主要物化形式,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單元必然存在一定聯系。60年代在歐美出現的建筑綜合體給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要求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對于建筑綜合體而言,它從最初的簡單功能疊加演變成將職能體系劃分為核心的不同主題的建筑綜合體,比如商業綜合體和文娛綜合體等。90年代在我國建成的國貿中心,就是集多種使用功能為一身的大型綜合辦公綜合體,其功能包括辦公、住宿、娛樂、餐飲和商城等。緊張的工作狀態正使人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人情冷漠似乎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這使得人們迫切的需要交往空間,以此來緩解壓力,消除單調乏味,這也是建筑設計必須考慮的軟功能。比如,將城市街道融入建筑空間,城市集散中心變為中庭,屋面建成城市的大型廣場,促使城市和建筑之間相互滲透,不斷模糊二者的界限。
(2)城市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室內化和立體化近年來,城市結構越來越多樣、復雜。傳統以平面式為主導的設計模式,僅可以使城市各系統占據相應的二維空間。這種做法除了浪費資源,造成空間利用緊張,還難以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立體化是指通過對三維坐標的合理應用,解決不同職能間存在的矛盾,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綜合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比如,建筑橫跨線路組成建筑群,或通過下沉對高空環境進行改善等。目前,城市地下空間應用潛力逐漸被開發商認識、注重,豎向設計將變為城市設計全新課題。室內化的理念則是立體化的發展產物。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將室內化引入其中。以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大廈為例,其坐落于中環僅剩的可進行大規模發展擴張的地段。它的設計思想不僅充分考慮了建筑自身和其它建筑間的關系,還在建筑的內部空間聯立了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連接體,成為新時代的城市設計室內化典范。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設計正在不斷向建筑設計的層面深化,同時,建筑設計也在不斷向城市設計的層面擴張。因此,有必要研發一套建筑和城市一體化的綜合設計系統。該系統要能起到在中間過度建筑和城市領域的作用,確保城市能與建筑良好結合。
4從相互作用角度
城市設計不是完全取代建筑設計所具有的作用,因兩者在層次、規模與尺度上都存在差別,所以二者的限定是松弛的。對于當前提出的建筑設計方面的問題,應對所有城市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就是分析城市設計方面的問題。以北京長安街為例進行分析,盡管所有建筑均由國內最優秀設計團體或個人完成設計,并且在造價上下足功夫,但從藝術價值角度看,依然會受到業界人士批判。其原因并非是建筑的造型,而是忽略了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協調,使建筑在環境中格格不入。因此,主要城市設計理念正確、恰當,即便采用最簡易的建筑設計,也是可以獲得良好效果的[5]。然而,要注意的是,由城市設計為建筑設計提供指導,并不是指建筑設計的所有都要遵從城市設計,出眾的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增添色彩,成為城市特色。比如提到悉尼,最先想到的就是悉尼歌劇院。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極大的激發了當地人追求建筑文化的熱情,最終對未來城市設計產生深刻影響。
在設計領域當中,城市和建筑的設計本質上是存在交集的不同設計集合,二者無論是在觀點上還是理論上,都有相同點。然而,它們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卻處在各自的層面,角色不盡相同,也有屬于自身的利益,所以仍不排除會有一定矛盾。因此,只有對二者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在實踐中充分合作、通力配合、消除矛盾,實現“城市-環境-建筑”三位一體的當代城市設計目標。對城市設計而言,它是一項處于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學科,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都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十分重要,不容忽視。因此,了解并處理好這種關系,對充分表現城市特點,營造適宜生活環境,做好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等都有重要現實意義。
1從工作內容角度分析
(1)在物質層面上,這兩者都注重空間和實體與相互聯系。從工作內容角度講,空間和實體必然存在重疊。對建筑設計而言,其工作范圍為建筑立面之內所有空間及實體;而城市設計不僅包含建筑設計的內容,還涉及到外部空間與環境。由此可見,建筑立面不僅是建筑外表,還是城市的內壁,可作為城市和建筑設計在工作范圍上的界限。因此,城市和建筑在空間上是保持內外交融關系的,二者可以構成一個連續整體。
(2)從城市設計圖中看,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更像是圖和底之間的關系。在城市空間中,環境建筑往往是決定性因素。對建筑而言,無論是其體量、比例還是造型、顏色,都會影響到城市空間。一般情況下,有且只有建筑構成群體時,才可以看出其對城市環境的貢獻。從中可以總結出城市設計特征,即通過對不同物體的合理聯結,形成全新設計,而設計人員除了要關注這些物體的自身設計,還要注重和其它物體間的相互聯系。因此,城市和建筑設計不可分離,在規劃設計的串聯下能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工作,且具備一定連續性。另外,在形態上二者保持的是圖、底關系,即城市包圍建筑,而建筑又營造出城市形態[3]。
2從學科內容角度分析
(1)城市設計的歷史十分悠久,比如中國古代的北京城、古羅馬時期的米利都城等,都可作為研究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性案例。現代城市設計誕生于二戰后期,具體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從時間上看,現代城市設計基本上與建筑設計在相同的時間產生,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與結束,人文理論及新技術產生后,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最終產物。
(2)現代倡導的建筑設計理念重在反對傳統呆滯且腐朽的設計模式,它存在具有指導作用的核心綱領,即形式追隨功能。簡言之,就是建筑設計要擺脫形式主義,應根據人們對建筑功能提出的要求進行靈活變化。在這種設計背景下,城市設計不斷向人、環境和社會協調共處的方向發展,不再單一考慮視覺藝術與空間美學,而是將其作為設計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無論是城市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它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均為“以人為本”,將人們的生活作為核心,不再追求虛無的形式。
(3)城市設計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它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門學科具有對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安排的作用,可將其理解成一門和城鎮環境建設有直接關系的邊緣性學科。一方面,城市設計的原理及方法較為獨立;另一方面,城市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技術又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存在重要聯系。對城市設計而言,建筑設計實際上是它的一種物質形態體現,在建筑設計的支持下,能塑造出特殊的城市形態,是對城市設計進行實踐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可認為城市設計是總體設計,而建筑設計則屬于分項設計。
(4)城市設計師通常由建筑師擔任,他更多受到的是建筑師方面的專業教育。伴隨建筑師工作方式及專業范圍等的日益擴大,需要設立一個行業或部門來對城市規劃工作和建筑設計工作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設計單獨脫離。
二戰后,通過持續不斷的整頓與重建,世界很多城市在工業革命的促進下實現了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城市與建筑設計都在此時產生,不同的理論也應運而生,因此形成多元化格局。從50年代到今天,城市和建筑設計總體發展過程為:
(1)建筑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城市化、社會化和巨型化在社會進步的影響下,人們向往更高質量和便捷性的生活,繼而出現一系列功能多樣的建筑單元。建筑作為城市人們生活主要物化形式,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單元必然存在一定聯系。60年代在歐美出現的建筑綜合體給對建筑功能提出綜合性要求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對于建筑綜合體而言,它從最初的簡單功能疊加演變成將職能體系劃分為核心的不同主題的建筑綜合體,比如商業綜合體和文娛綜合體等。90年代在我國建成的國貿中心,就是集多種使用功能為一身的大型綜合辦公綜合體,其功能包括辦公、住宿、娛樂、餐飲和商城等。緊張的工作狀態正使人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人情冷漠似乎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這使得人們迫切的需要交往空間,以此來緩解壓力,消除單調乏味,這也是建筑設計必須考慮的軟功能。比如,將城市街道融入建筑空間,城市集散中心變為中庭,屋面建成城市的大型廣場,促使城市和建筑之間相互滲透,不斷模糊二者的界限。
(2)城市設計的發展側重于室內化和立體化近年來,城市結構越來越多樣、復雜。傳統以平面式為主導的設計模式,僅可以使城市各系統占據相應的二維空間。這種做法除了浪費資源,造成空間利用緊張,還難以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立體化是指通過對三維坐標的合理應用,解決不同職能間存在的矛盾,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綜合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比如,建筑橫跨線路組成建筑群,或通過下沉對高空環境進行改善等。目前,城市地下空間應用潛力逐漸被開發商認識、注重,豎向設計將變為城市設計全新課題。室內化的理念則是立體化的發展產物。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將室內化引入其中。以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大廈為例,其坐落于中環僅剩的可進行大規模發展擴張的地段。它的設計思想不僅充分考慮了建筑自身和其它建筑間的關系,還在建筑的內部空間聯立了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連接體,成為新時代的城市設計室內化典范。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設計正在不斷向建筑設計的層面深化,同時,建筑設計也在不斷向城市設計的層面擴張。因此,有必要研發一套建筑和城市一體化的綜合設計系統。該系統要能起到在中間過度建筑和城市領域的作用,確保城市能與建筑良好結合。
4從相互作用角度
城市設計不是完全取代建筑設計所具有的作用,因兩者在層次、規模與尺度上都存在差別,所以二者的限定是松弛的。對于當前提出的建筑設計方面的問題,應對所有城市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就是分析城市設計方面的問題。以北京長安街為例進行分析,盡管所有建筑均由國內最優秀設計團體或個人完成設計,并且在造價上下足功夫,但從藝術價值角度看,依然會受到業界人士批判。其原因并非是建筑的造型,而是忽略了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協調,使建筑在環境中格格不入。因此,主要城市設計理念正確、恰當,即便采用最簡易的建筑設計,也是可以獲得良好效果的[5]。然而,要注意的是,由城市設計為建筑設計提供指導,并不是指建筑設計的所有都要遵從城市設計,出眾的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增添色彩,成為城市特色。比如提到悉尼,最先想到的就是悉尼歌劇院。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極大的激發了當地人追求建筑文化的熱情,最終對未來城市設計產生深刻影響。
在設計領域當中,城市和建筑的設計本質上是存在交集的不同設計集合,二者無論是在觀點上還是理論上,都有相同點。然而,它們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卻處在各自的層面,角色不盡相同,也有屬于自身的利益,所以仍不排除會有一定矛盾。因此,只有對二者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在實踐中充分合作、通力配合、消除矛盾,實現“城市-環境-建筑”三位一體的當代城市設計目標。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