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分享】醫院污水處理站設計細節
醫院污水指醫院產生的含有病原體、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酸、堿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因此,醫院的污水處理站建設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中鐵城際小編主要以某床位規模為800張,建筑面積為72000平方米的縣級醫院污水管網設計處理站設計為例,從分部設計過程到設計完成的總結使用,全流程分析講述了其污水處理站的設計細節,以供參考。
案例分析
根據當地環保局環評批復院區必須實現“污污分流、雨污分流”,傳染病房廢水、口腔科廢水、食堂廢水分別進行預處理后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排放標準后經城市污水管網排入淇縣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達標外排;院內規范建設400 m³事故水池,防止事故污水污染周邊環境。
1醫院污水收集及預處理
項目中采用生活污水與雨水分流制管道系統,與城市排水系統相一致。院區醫療污水及生活污水經排水管網匯集,經過院區內分散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化糞池、隔油池以及傳染病房排水專用的化糞池和預消毒池)預處理后,統一排放至院區東南角的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標準后經城市污水管網排入淇縣污水處理廠。
2污水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圖
污水處理站進水水質指標(平均值):BOD5=127 mg/L、CODcr=274 mg/L、SS=175 mg/L、NH3-N=28 mg/L,處理出水水質要求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標準:BOD5<20 mg/L、CODcr<60 mg/L、SS<20 mg/L、NH3-N<15 mg/L。根據當地環保局環評批復污水處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藝+二氧化氯消毒處理工藝,污泥處理采用污泥濃縮+壓濾脫水,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各處理單元說明
➤①格柵井
設粗、細兩道格柵,粗格柵間隙為30 mm,細格柵間隙為10 mm。攔截大顆粒的懸浮物質和切碎凝聚的軟體物質(紙屑、破布或食物殘渣等),對水泵和后續處理單元起保護作用。放置時使柵條與水流方向水平線呈60°角傾斜,以利于清除被阻留的殘渣,為防止管道沉淤和阻留物被沖散,設計時應使格柵前后的污水流速保持在0.6 m/s至1.0 m/s之間,格柵阻留下的物質因含有大量的病原體,清除時應進行消毒處理。
➤②調節池
醫院排水的性質決定了污水處理站來水水量水質具有不均勻性,故設置調節池以均化污水的水質水量,降低沖擊負荷對后續處理單元的影響。同時設置事故超越管至事故池。調節池中設有曝氣設備,可防止懸浮顆粒沉淀,并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
➤③缺氧-好氧池
缺氧好氧池是污水處理的核心工藝環節,它的優越性是除了使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 mg/L,O段DO=2 mg/L~4 mg/L。
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
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④絮凝沉淀池
通過在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劑(PAM),并在絮凝池中垂直水流方向設置網格反應器,通過網格的空隙時水流收縮,過網孔后水流擴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條件。使絮凝劑與污水中懸浮物充分混合,增加細小懸浮物絮凝沉淀作用。
為減小占地面積,采用豎流式沉淀池,與絮凝池合建在一起,污泥沉積在泥斗中,設回流污泥泵將沉淀在污泥斗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并通過污泥泵定期將剩余污泥經污泥管排入污泥池中。沉淀池出水進入集水池,經提升泵進入高效過濾器。絮凝沉淀池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懸浮污染物,減少懸浮物對消毒劑的干擾,節省消毒劑的用量。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