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道路縱坡的設計要點及注意問題
一、縱斷面設計要點
(一)關于縱坡極限值的運用
根據汽車動力特性和考慮經濟等因素制定的極限值,設計時不可輕易采用應留有余地。一般講,縱坡緩些為好,但為了路面和邊溝排水,最小縱坡不應低于0.3%
(二)關于最短坡長
坡長不宜過短,以不小于計算行車速度9秒的行程為宜。對連續起伏的路段,坡度應盡量小,坡長和豎曲線應爭取到極限值的一倍或兩倍以上,避免鋸齒形的縱斷面。
(三)各種地形條件下的縱坡設計
1、平原、微丘區:保證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線設計
2、山嶺、重丘區:按縱向填挖平衡設計
(四)關于豎曲線半徑的選用
一般情況下:豎曲線應選用較大半徑為宜。
坡差小時:應盡量采用大的豎曲線半徑。
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有條件時:宜采用規定的滿足視覺要求的最小半徑
視覺要求的最小豎曲線半徑值
(一)關于相鄰豎曲線的銜接
同向曲線:相鄰兩個同向凹形豎曲線,特別是同向凹形豎曲線之間,如直坡段不長應合并為單曲線或復曲線,避免出現斷背曲線。
反向曲線:相鄰反向豎曲線之間,為使增重與減重間和緩過渡,中間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兩豎曲線半徑接近極限值時,這段直坡段至少應為計算行車速度的3S行程。當半徑比較大時,亦可直接連接。
二、縱坡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設置回頭曲線地段,拉坡時應按回頭曲線技術標準先定出該地段的縱坡,然后從兩端接坡,應注意在回頭曲線地段下宜設豎曲線。
2、大、中橋上不宜設置豎曲線(特別是凹豎曲線),橋頭兩端豎曲線的起、終點應設在橋頭10m以外。但特殊大橋為保證縱向排水,可在橋上設置凸豎曲線。
3、小橋涵允許設在斜坡地段或豎曲線上,為保證行車平順,應盡量避免在小橋涵處出現“駝峰式”縱坡。
4、注意平面交叉口縱坡及兩端接線要求。道路與道路交叉時,一般宜設在水平坡段,其長度應不小于最短坡長規定。兩端接線縱坡應不大于3%,山區工程艱巨地段不大于5%
(一)關于縱坡極限值的運用
根據汽車動力特性和考慮經濟等因素制定的極限值,設計時不可輕易采用應留有余地。一般講,縱坡緩些為好,但為了路面和邊溝排水,最小縱坡不應低于0.3%
(二)關于最短坡長
坡長不宜過短,以不小于計算行車速度9秒的行程為宜。對連續起伏的路段,坡度應盡量小,坡長和豎曲線應爭取到極限值的一倍或兩倍以上,避免鋸齒形的縱斷面。
(三)各種地形條件下的縱坡設計
1、平原、微丘區:保證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線設計
2、山嶺、重丘區:按縱向填挖平衡設計
(四)關于豎曲線半徑的選用
一般情況下:豎曲線應選用較大半徑為宜。
坡差小時:應盡量采用大的豎曲線半徑。
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有條件時:宜采用規定的滿足視覺要求的最小半徑
視覺要求的最小豎曲線半徑值
(一)關于相鄰豎曲線的銜接
同向曲線:相鄰兩個同向凹形豎曲線,特別是同向凹形豎曲線之間,如直坡段不長應合并為單曲線或復曲線,避免出現斷背曲線。
反向曲線:相鄰反向豎曲線之間,為使增重與減重間和緩過渡,中間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兩豎曲線半徑接近極限值時,這段直坡段至少應為計算行車速度的3S行程。當半徑比較大時,亦可直接連接。
二、縱坡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設置回頭曲線地段,拉坡時應按回頭曲線技術標準先定出該地段的縱坡,然后從兩端接坡,應注意在回頭曲線地段下宜設豎曲線。
2、大、中橋上不宜設置豎曲線(特別是凹豎曲線),橋頭兩端豎曲線的起、終點應設在橋頭10m以外。但特殊大橋為保證縱向排水,可在橋上設置凸豎曲線。
3、小橋涵允許設在斜坡地段或豎曲線上,為保證行車平順,應盡量避免在小橋涵處出現“駝峰式”縱坡。
4、注意平面交叉口縱坡及兩端接線要求。道路與道路交叉時,一般宜設在水平坡段,其長度應不小于最短坡長規定。兩端接線縱坡應不大于3%,山區工程艱巨地段不大于5%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