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隧道施工方法之淺埋暗控法
隧道施工方法淺埋暗挖法是在距離地表較近的地下進行各種類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種方法。繼1984年王夢恕院士在軍都山隧道黃土段試驗成功后,又于1986年在具有開拓性、風險性、復雜性的北京復興門地鐵折返線工程中應用,在拆遷少、不擾民、不破壞環境下獲得功。同時,結合中國的地域特點及水文地質系統,創造了小導管超前支護技術、8字形網構鋼拱架設計、制造技術、正臺階環形開挖留核心土施工技術和變位進行反分析計算的方法,提出了“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十八字方針,突出時空效應對防塌的重要作用,提出在軟弱地層快速施工的理念。由此形成了淺埋暗挖法,創立了適用于軟弱地層的地下工程設計、施工方法。
淺埋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筑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采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巖,調動部分圍巖的自承能力;采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
淺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和處理軟弱地層為前提,采用足夠剛性的復合式襯砌結構,選用合理的開挖方式,應用信息化測量反饋設計和施工,以保證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
一、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 -2所示。
二、適用條件
1.不允許帶水作業
如果含水地層達不到疏干要求,帶水作業是非常危險的。開挖面的穩定性時刻受到水的威脅,甚至會發生塌方。把地下水,尤其是上層滯水能否處理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它直接影響淺埋暗挖法的成敗。大范圍的淤泥質軟土、粉細砂地層,降水有困難或者經濟上不合算的地層,不適宜采用淺埋暗挖法。
2.開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穩定性
1997年日本學會曾提出開挖工作面土體穩定的定量判別標準:土壤中的細顆粒( <74ʯm)含量≤10%,且均勻系數Uc <-5%土壤不具備自立性。我國對土壤自立性提出定性要求:工作面土體的自立時間,應足以進行必要的初期支護作業。因此開挖面前方對地層的預加固和預處理,是淺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目的在于加強開挖面的穩定性,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三、施工要求
1.淺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針
淺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針為“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
(1)地層的預加固和預處理(超前小導管和超前長管棚)。
(2)隧道開挖和初期支護強調“隨開挖、隨支護”的基本原則,選擇適當的開挖方法,做到利用土體有限的自立時間進行開挖和支護,使土體開挖后暴露的時間盡可能短,使初期支護盡早封閉成環。
開挖方法:短臺階法、帶臨時仰拱的長臺階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隔壁法(CRD法)、側壁導坑法(眼鏡法)、弧形導坑留核心土法等。
初期支護: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主要采用鋼筋格柵,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鋼筋格柵與噴射混凝土能緊密結合;②鋼筋格柵在拼裝成環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在噴射凝土尚未具備足夠強度前,鋼筋格柵可以單獨承擔來自土層的一部分荷載。
(3)二次襯砌,提高初期支護強度和剛度、增強初期支護安全儲備的需要,也是支撐中間的防水隔離層、承受水壓力的需要。
(4)監控量測數據對隧道支護的受力變形狀態起著重要的監控作用,量測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應得到高度重視。
監控量測的項目:地表位移、拱頂下沉、隧道周邊收斂(必測項目)、土壓力、土體位移、支護應力(選測項目)。
隧道穩定性判別:當測點位移時間曲線變化率呈明顯收斂趨勢,隧道水平收斂變化率小于0.2mm/d,拱頂下沉變化率小于0.1mm/d,而且所測的位移值大于預計總位移值的80%以上。
2.淺埋暗挖法施工技術
淺埋暗挖法施工步驟是:①先將鋼管打入地層,然后注入水泥或化學漿液,使地層加固,開挖面土體穩定是采用淺埋暗挖法的基本條件;②地層加固后,進行短進尺開挖,一般每循環0.5 -1.0m,隨后即作初期支護;③施做防水層,開挖面的穩定性時刻受到水的威脅,嚴重時可導致塌方,處理好地下水是非常關鍵的環節;④完成二次支護,一般情況下,可注入混凝土,特殊情況下要進行鋼筋設計。當然,淺埋暗挖法的施工需利用監控測量獲得的信息進行指導,這對施工的安全與質量都是重要的。
淺埋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筑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采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巖,調動部分圍巖的自承能力;采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
淺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和處理軟弱地層為前提,采用足夠剛性的復合式襯砌結構,選用合理的開挖方式,應用信息化測量反饋設計和施工,以保證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
一、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 -2所示。
1.不允許帶水作業
如果含水地層達不到疏干要求,帶水作業是非常危險的。開挖面的穩定性時刻受到水的威脅,甚至會發生塌方。把地下水,尤其是上層滯水能否處理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它直接影響淺埋暗挖法的成敗。大范圍的淤泥質軟土、粉細砂地層,降水有困難或者經濟上不合算的地層,不適宜采用淺埋暗挖法。
2.開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穩定性
1997年日本學會曾提出開挖工作面土體穩定的定量判別標準:土壤中的細顆粒( <74ʯm)含量≤10%,且均勻系數Uc <-5%土壤不具備自立性。我國對土壤自立性提出定性要求:工作面土體的自立時間,應足以進行必要的初期支護作業。因此開挖面前方對地層的預加固和預處理,是淺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目的在于加強開挖面的穩定性,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三、施工要求
1.淺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針
淺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針為“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
(1)地層的預加固和預處理(超前小導管和超前長管棚)。
(2)隧道開挖和初期支護強調“隨開挖、隨支護”的基本原則,選擇適當的開挖方法,做到利用土體有限的自立時間進行開挖和支護,使土體開挖后暴露的時間盡可能短,使初期支護盡早封閉成環。
開挖方法:短臺階法、帶臨時仰拱的長臺階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隔壁法(CRD法)、側壁導坑法(眼鏡法)、弧形導坑留核心土法等。
初期支護: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主要采用鋼筋格柵,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鋼筋格柵與噴射混凝土能緊密結合;②鋼筋格柵在拼裝成環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在噴射凝土尚未具備足夠強度前,鋼筋格柵可以單獨承擔來自土層的一部分荷載。
(3)二次襯砌,提高初期支護強度和剛度、增強初期支護安全儲備的需要,也是支撐中間的防水隔離層、承受水壓力的需要。
(4)監控量測數據對隧道支護的受力變形狀態起著重要的監控作用,量測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應得到高度重視。
監控量測的項目:地表位移、拱頂下沉、隧道周邊收斂(必測項目)、土壓力、土體位移、支護應力(選測項目)。
隧道穩定性判別:當測點位移時間曲線變化率呈明顯收斂趨勢,隧道水平收斂變化率小于0.2mm/d,拱頂下沉變化率小于0.1mm/d,而且所測的位移值大于預計總位移值的80%以上。
2.淺埋暗挖法施工技術
淺埋暗挖法施工步驟是:①先將鋼管打入地層,然后注入水泥或化學漿液,使地層加固,開挖面土體穩定是采用淺埋暗挖法的基本條件;②地層加固后,進行短進尺開挖,一般每循環0.5 -1.0m,隨后即作初期支護;③施做防水層,開挖面的穩定性時刻受到水的威脅,嚴重時可導致塌方,處理好地下水是非常關鍵的環節;④完成二次支護,一般情況下,可注入混凝土,特殊情況下要進行鋼筋設計。當然,淺埋暗挖法的施工需利用監控測量獲得的信息進行指導,這對施工的安全與質量都是重要的。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