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建設環境公共價值領域的質量評估
無論是通過“非專業者”的使用還是通過“專業者”對建設環境的專業理解所獲得的建設環境信息,都必須按照一定評價標準(盡量客觀和符合公眾看法)來對某一特定時空范疇的建設環境作評價。王建國曾列舉了城市設計評價標準的可量度標準與不可量度標準,并在對西方多個學者(如R. Thomas,Kevin Linch,H. Shirvani)的經典評價標準研究基礎上,重點將不可量度標準歸納為可達性、和諧一致、視景、可識別性、感覺、活力這六個標準,但同時王建國也坦承了“這種標準架構的潛在有效性”的疑問。
劉宛則試圖“提出一套完整的指標系統來取代松散的評價標準”,從城市功能效用、文化藝術效果、社會影響、經濟影響、環境影響五個方面將與城市設計有關的建設環境評價標準分為五類。劉宛的環境評價指標并非都是從社會公眾(或地方社區)的角度出發,有些指標是從政府、投資者角度出發,雖然她強調了評價指標的權重問題,但并未論及如何進行權重的分配。
英國政府環境部與建筑環境委員會提出七項城市設計目標,并指出這七項城市設計目標主要源于亞歷山大和林奇的經典理論,認為是基本“代表了公眾對好的城市設計的看法”,可用來作為對開發案例評價的基礎。
①個性與特色( character):反映出當地文化背景,有獨特個性的場所;
②連續性與圍合性(continuity and enclosure):明確界定的公共空間與連續的街道立面;
③公共空間的質量(quality of the public realm):安全、吸引入、功能性強的公共間;
④交通狀況(ease of movement):可達性、良好的連通性、有宜人的人行道;
⑤可識別程度(legibility):容易理解與辨認的環境;
⑥適應性( adaptability):靈活可變的公共與私人空間;
⑦多樣性( diversity): -個可變的環境提供不同的用途和生活體驗。
m.bjdfbt.com.cn城鎮規劃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