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居住區交往空間設計
居住區公共交往空間主要指居住區中的外部空間,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交通空間
從動態和靜態兩方面來看,交通空間包括道路空間和停車空間。居住區道路與居民出行、鄰里交往、休息散步和游戲休閑等密切相關,是居住區交往空問的主要組成部分。居住區級、小區級道路應主要考慮滿足車行交通需求,設計應簡潔順暢。但由于是處在居民集中的居住區內,為適應小汽車迅速增加的趨勢,二者宜通過設置中間島、凸起和阻塞帶等方式來降低車行速度和噪聲,特別是小區級道路還應通過線形設計來降低車速并限制小區外車流的穿過,保障居民生活安全。組團級道路為小區中的半公共空間,應以考慮步行為主,通行組團內部分車輛,尺度應宜人,保障組團內靜謐的居住空間,提升組團的歸屬感。宅間小路則應禁止車輛通行,以步行為主導進行線形、鋪裝設計,營造濃厚的生活氣息。小區內步行道應以使用者的舒適為出發點,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宜曲不宜直,宜窄不宜寬,充分創造居住區的休閑氣氛。
居住區停車方式主要有地上停車、地下停車和架空層停車。居住區內的停車空間應力求對居民具有最小視線干擾和噪聲干擾。地上停車場地和地下車庫的入口應盡量布置在住宅建筑的山墻處,并注意對視線和噪聲的影響,若不得不在正立面處設置停車位,應采用結合綠化、對地面進行下沉處理等方式把視線、噪聲干擾降到最低。
2)綠地空間
居住區級、小區級中心綠地是居民日常活動、休閑交往的重要空間,是居住區中面積較大的公共綠地,有時還可舉辦集體活動,直接關系居民生活方式和環境品質。設計中多將其設置在入口處或中心處,便于全體居民到達。組團綠地也是一種集中綠地,面積較小,服務于組團內居民,滿足居民日常鄰里交往,是小區主要的景觀節點,有半公共的性質,多設置于組團中心處,限制本組團外居民的進入,提升組團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宅間綠地則屬于居住區中半私密性的綠地空間,僅供臨近少數住宅內居民使用,尺度應宜人,景觀構成宜豐富,視線不宜太通暢。道路綠化則應注重連續性和局部變化,小區道路還可用綠化遮擋視線的方法來降低車速。總的來說,居住區綠地空間設計應考慮以下方面。
(1)強調共享和均衡,以每套住宅都能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為目的。應盡可能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人們都能夠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共享居住區的環境資源;對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綠地空間,應加強其領域性,豐富空間的層次,為人們提供相識、交流的場所,營造安靜溫馨、優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環境。
(2)居住區綠地設計應力求“點、線、面”結合,在小區居民日常生活的必經之路上,通過道路或步行綠化帶將小區內各點狀綠地、面狀綠地組成網絡,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既方便居民使用,又能起到很好的降噪、降塵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3)平面造景和立體綠化相結合,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種植密度,在樹木配置上要兼顧常綠樹與落葉樹、喬木與灌木、觀葉樹與觀花樹,以及樹木與花卉、草坪和地被的搭配。對植物花卉在不同季節所表現的不同形態加以利用,做到保持綠地空間季節的連續性和要素的豐富性。
(4)營造居住區環境的文化氛圍,應注重居住區所在地域自然環境及地方建筑景觀特征,挖掘、提煉和發揚居住區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在設計中予以體現。居住區內綠地在提供視覺景觀的同時應體現小區的文化特色和品味,注重發揮綠化在整個居住區生態中的深層次作用。綠地中的硬質鋪地設計應在滿足使用的同時追求視覺形象與文化符號的陳列,體現一定的思想主題。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以適應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
(5)注意提供足夠的休閑小品設施和方便設施,即符合人體尺度的亭臺廊榭、座椅、垃圾桶、花壇、燈具和雕塑等。將其點綴在居住區綠地內,以新穎活潑的形態豐富居住區綠地,能讓人充分地放松和欣賞周圍的美景,創造舒適、富有現代感的居住區環境(見圖11-23)。若與各類活動場地結合布置,則可激發居民自發性活動,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領域感與親切感,促進鄰里交往和鄰里關系的和諧。
3)邊界
邊界指不同性質的兩種空間交接的區域,有過渡的性質,如居住區邊界、房前屋后和單元人口等,是公共和私密空間之間的過渡?;丶医涍^邊界時人們感到心理安全,外出經過邊界時,又感到好奇心得到了滿足,邊界是人們樂于駐足活動的地方e。設計中應體現其整體陛與可識別性,可將特征相似的建筑物或綠化連續布置。同時,應分析各級邊界的作用和特征,體現其特色和識別性,區別設計。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m.bjdfbt.com.cn,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