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城市規劃之光輝城市
法國建筑師柯布西耶在關于現代城市發展的基本走向上與霍華德的“田園城市”設想完鼻全不同。霍華德希望通過新建城市來解決大城市中所出現的問題,柯布西耶則反對分散或消解城市,而是希望通過對現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內部的改造,使這些城市能夠重新適應發展的需要。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思路。從根本上來說,柯布西耶的一切設想都立足于對大城市的積極擁護,他認為自己的主張其實是把鄉村搬進城市,而霍華德則是把城市搬進鄉村。柯布西耶寫于1922-1925年的《城市化》一書直接反對霍華德的觀點,他說“從社會方面看,田園城市是某種麻醉劑:它軟化集體智慧、主動性、機動性和意志力;它把全人類的能量噴成最不定型的細沙粒……”,“若你想縮小人民的視野,就讓我們從事田園主義化吧!若是相反,就努力擴大他們的眼界并賦予他們以力量隨時代前進,那我們就著手規劃,著手集中吧”。盡管他也承認大城市的發展危機,但是對大城市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充滿激情,是大城市的忠實捍衛者。他認為城市中心的集聚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對于各種事業來說聚合是必要的。而且,他認為城市的擁擠問題可以通過提高密度來解決,并積極主張通過技術的改造幫助大城市尋找出路。
1922年柯布西耶出版了《明天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書,闡述了他從功能和理性主義角度出發對現代城市的基本認識,以及從現代建筑運動的思潮中引發的關于現代城市規劃的基本構思。
該構思認為,城市的中央為中心區,除了必要的各種機關、商業和公共設施以及文化和生活服務設施外,還有將近40萬人居住在24棟60層高的摩天大樓中,高樓周圍有大片的綠地,建筑僅占用地的5%;再外圍是環形居住帶,有60萬居民住在多層連續的板式住宅內;最外圍是200萬居民的花園住宅。該規劃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提供充足的綠地、空間和陽光。在該項規劃中,柯布西耶還特別強調了大城市交通運輸的重要性。他在方案中規劃了一個地下鐵路車站和一個出租飛機起降場;中心區的交通干道由地下、地面和高架道路三層組成:地下用于重型車輛,地面用于市內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區和郊區通過鐵路來聯系。
柯布西耶1931年制定的“光輝城市”( The Radiant City)規劃方案集啤體現了他的現代城市規劃和建設思想(見圖2-9)。他認為,城市必須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擁擠帶來的城市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得以解決。這些技術包括以下幾點。
1)采用大量的高層建筑來提高密度
高層建筑是柯布西耶心目中象征工業社會的圖騰,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緊張,提高城市內部效率的一種極好的手段”。高層建筑的形式能夠騰出許多空間用作綠化,使居住環境得以改善,而且摩天大樓的形象能夠很好地反映時代精神。
2)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統
這種系統由地鐵和人車完全分離的高架道路結合起來,建筑物的底層全部架空,地面層由行人支配,屋頂設花園,地下通地鐵,距地面5m高處設汽車運輸干道和停車場(見圖2-10,圖2-11)。
柯布西耶的上述設想充分體現了他對現代城市規劃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探討。通過這些探討,理性功能主義的城市思想逐步形成,并集中體現在由他主持撰寫的《雅典憲章》(1933年)之中。他指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游憩與交通四大活動的正常進行,這體現了理性功能主義的城市規劃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活動。
霍華德與柯布西耶提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規劃思維模式。霍華德希望通過分散的手段來解決城市的空間與效率問題,顯然,柯布西耶則希望通過對過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內部改造,使城市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他認為,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擁擠帶來的城市問題,完全可以通過采用大量的高層建筑來提高密度,建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統等技術手段得到解決。他的目標是:在機器社會里,應該根據自然資源和土地情況重新進行規劃和建設,其中要考慮到陽光、空間和綠色植被等問題,“必須通過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來疏解城市,必須改善交通并提高開敞空間的總量”。霍爾(Hall,2001年)這樣評價柯布西耶的城市發展模式:“這種城市的純正形式在現實中始終得不到任何城市管理機構的賞識與許可,但是它的部分內容卻實現了,并且其深遠影響堪比與之相反的霍華德的設想”。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m.bjdfbt.com.cn,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