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地籍測量中的界址點測量外業的實施步驟
一、準備工作
界址點測量的準備工作包括資料準備、野外踏勘、資料整理和誤差表準備。
1、界址點位的資料準備
在土地權屬調查時所填寫的地籍調查表中詳細的說明了界址點實地位置的情況,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邊長,草編了宗地號,詳細繪有宗地草圖。這些資料都是進行界址點測量所必須的。
2、界址點位置野外踏勘
踏勘時應有參加地籍調查的工作人員引導,實地查找界址點位置,了解權屬主的用地范圍,并在工作圖件上(最好是現勢性強的大比例圖件)用紅筆清晰的標記出界址點的位置和權屬主的用地范圍。如無參考圖件,則要詳細畫好踏勘草圖。對于面積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張紙上連續畫上若干個相鄰宗地的用地情況,并充分注意界址點的共用情況,對于面積較大的宗地,要認真的注記好四鄰關系和共用界址點情況。在畫好的草圖上標記權屬主的姓名和草編宗地號。在未定界限附近則可選擇若干固定的地物點或埋設參考標志。測定時按界址點坐標的精度要求測定這些點的坐標位置,待權屬界限測定后,可據此補測確認后的界址點坐標。這些輔助點也要在草圖上標注。
3、踏勘后的資料整理
主要指的是草編界址點號和制作界址點觀測及面積計算草圖。進行地籍調查時,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調查區內的界址點數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點,其編號只標記本宗地的界址點。因此,在地籍調查區內統一編制野外界址點觀測草圖,并統一編上草編界址點號,在草圖上注記出與地籍調查表中相一致的實量邊長及草編宗地號或權屬主姓名,主要目的是為外業觀測記簿和內業計算帶來方便。
二、野外界址點測量的實施
界址點坐標的測量應有專用的界址點觀測手簿。記簿時,界址點的觀測序號直接用觀測草圖上的草編界址點號。觀測用的儀器設備有光學經緯儀、鋼尺、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型電子測速儀和GPS接收機等。這些儀器設備都應該進行嚴格的檢驗。
測角時,儀器應盡可能的照準界址點的實際位置,方可讀數。角度觀測—測回,距離至少讀數兩次。當使用鋼尺量距時,其量距長度不能超過一個尺段,鋼尺必須檢定并對丈量結果進行尺長改正。
使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距,不僅可以免去量距的工作,還可以隔站觀測,免受距離長短的限制。用這種方法測距時,由于目標是一個有體積的單棱鏡,因此會產生目標偏心的問題。偏心有兩種情況:其一為橫向偏心。如下左圖,P點為界址點的位置,P1為棱鏡中心的位置,A為測站點,要使AP=AP1,則在放置棱鏡時必須使P、P1兩點在以A為圓心的圓弧上。在實際作業時達到這個要求并不難;其二為縱向偏心。如上右圖所示,P、P1、A的含義同前,此時就要求在棱鏡放置好之后,能讀出PP1,用實際測出的距離加上或減去PP1,以盡可能減少測量誤差。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因為界址點P的位置是墻角。
三、野外觀測成果的內業整理
界址點的外業觀測工作結束后,應及時的計算出界址點的坐標,并反算出相鄰界址邊長填入界址點誤差表中,計算出每條邊長的?1。如?1的值超出限差,應按照坐標計算、野外勘丈、野外觀測的順序進行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當一個宗地的所有邊長都在限差范圍內才可以計算面積。
當一個地籍調查區內所有的界址點坐標(包括圖解的界址點坐標)都經過檢查合格后,按界址點的編號方法進行編號,并計算全部的宗地面積,然后把界址點坐標和面積填入標準的表格中并整理成冊。
四、界址點誤差的校驗
界址點無差別包括界址點點位誤差、界址間距誤差,表1中的?s為界址點點位誤差,表2中的?S1表示界址點坐標反算出的邊長與地籍調查表中實量的邊長之差,?S2表示檢測邊長與地籍調查表中實量的邊長之差。?S1和?S2表示界址點間距誤差。
表1 界址點坐標誤差表
界址點號 | 測量坐標 | 檢測坐標 | 比較結果 | |||
X/m | Y/m | X/m | Y/m | ?x/cm | ?y/cm | ?s |
表2 界址間距誤差表
界址編號 | 實量邊長/m | 反算邊長/m | 檢測邊長/m | ?S1/Cm | ?S2/cm | 備注 |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