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中世紀歐洲的城市設計
羅馬帝國后期,歐洲社會普遍缺乏勞動熱情,物質生產匱乏,財富揮霍無度,奴隸起義迭起,終于在公元476年為北方的日耳曼人摧毀,歐洲社會從此進入了長達千余年的中世紀。
中世紀城市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①要塞型,即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要塞居民點,其后發展成為新的社區和適于居住的城鎮;②城堡型,主要從封建主的城堡周圍發展起來,周圍設有教堂或修道院,教堂附近的廣場成為城市生活的中心;③商業交通型,主要興起于公元10世紀前后。經過約5個世紀的經濟凋零,西歐社會出現了普遍的生產力恢復與經濟繁榮,手工業與商業活動活躍起來,于是在一些處于交通要道位置的節點,包括早期的要塞與城堡,出現了人口的聚集與城市齣復蘇,以商人、手工業者和銀行家為主體的市民階層通過各種斗爭取得“城市自治”的契機,城市建設獲得長足的發展,如巴黎、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比薩和錫耶納等。
錫耶納建立于公元前29年,位于意大利南托斯卡納地區,距離佛羅倫薩南部大約50km,建在阿爾西亞和阿爾瑟河河谷之間基安蒂山三座小山的交匯處。錫耶納的防御工事帶有塔樓,適應了地勢并將其歷史中心圍繞起來。坎波廣場是城市的中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匯點以及三條大道的交叉點,這構成了“Y”字形的城市布局。
錫耶納是一座獨特的中世紀城市,保留了其特色與性質,真正影響了中世紀的藝術、建筑和城市的規劃。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一書中,這樣評價:“除了建筑物強調垂直性這一特性外,它是一切時代的歷史性城市的原型,堅固的城堡,環城的城墻,威嚴的城門,一切具備。”“在16世紀大地圖冊出現之前很久,中世紀的藝術常常描繪城市,有的是親切的一瞥,有的是全貌景色,這說明,他們把城市當作一件藝術品,對城市出自內心地關心。”中世紀城市整體之美并非巧合與自發,而是經過“努力、斗爭、監督和控制而取得的”。
芒福德把這一現象稱為“有機規劃”:“有機規劃并不是一開始就有個預先定下的發展目標;它是從需要出發,隨機而遇,按需要進行建設,不斷修正,以適應需要,這樣就日益變得連貫而有目的性,以至能產生一個最后的復雜的設計,這個設計和諧而統一,不次于事先制定的幾何形圖案。錫耶納這類城市最能說明這種逐步發展到完善的過程。”
時期,城市設計表現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方面:通過自下而上的途徑形成,規模比前期縮小很多;城市形象設計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據地形,賦予城市特色;廣場建設得到更多重視和展現;彎曲的街道建設及商住結合的形式豐富了城市景觀;城市選址更加重要(充分利用地貌地形,河湖水系),空間布局更加自由。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m.bjdfbt.com.cn,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