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設計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設計要領
一、設計內容 一般情況下,城市道路的平面定線受到路網的布局、道路規劃紅線寬度和沿街已有建筑物位置等因素的約束,平面定線的自由度要比公路小。由于城市道路所處的地形一般較平坦,縱斷面設計也容易解決。城市道路設計中一般先進行橫斷面設計,然后再做平面和縱斷面設計。
(一)橫斷面設計
1.機動車道設計
(1)路段上機動車道通行能力的計算
(2)機動車道寬度的確定
2.非機動車道設計
(1)非機動車道通行能力的計算
(2)非機動車道寬度的確定
3.人行道設計
(1)人行道和橫坡度的確定。
(2)人行道在道路橫斷面上的布置一般都對稱布置在街道的兩側,但在受到地形、地物限制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也可作不等寬布置。
4.車行道路拱、橫坡度
(1)車行道路拱
車行道路拱的形狀,一般多采用雙向坡面,由路中央向兩邊傾斜,基本形式有拋物線型、屋頂線型和折線型。柔性路面通常采用改進的二次拋物線路拱和折線型路拱,對于路幅寬度在20m以下(包括20m)的道路采用改進后的二次拋物線路拱,對于路幅寬度在20m以上的道路,采用折線型路拱。
(2)車行道路拱的橫坡度
為了排水的需要,車行道的路拱應具有一定的橫坡度。路拱坡度的確定,應以有利于路面排水順暢和保證行車安全、平穩為原則。在確定路拱橫坡度時,應考慮橫向排水、道路縱坡、車行道寬度、車速等因素。 根據上述因素及路拱形式,路幅寬度24m及以下的道路,其路拱橫坡度選擇2%,路幅寬度在24m以上的道路,其中間兩條車道橫坡度為1%。兩側車行道橫坡度為1.5%。人行道橫坡度均選擇2%。
(二)平面設計
城市道路的平面設計要確定道路的走向及其位置。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平曲線半徑的選定和曲線與直線的銜接,導線要素計算,行車視距計算及彎道內側障礙物的清除,沿線橋梁、道口、交叉口和廣場的平面布置,道路綠化和照明布置,停車場和汽車加油站等公共設施的布置。 導線要素計算包括:導線間距離;導線方位角、偏角;圓曲線以及緩和曲線長、外距、切線長;交點及曲線特征點樁號;相交道路方位角。 導線圖繪制包括:導線網、圓曲線、緩和曲線以及相交道路的繪制。
(三)縱斷面設計
1.豎曲線 在縱斷面相鄰兩個坡段的轉折處,為了便于行車,插入一段曲線緩和,這條曲線稱為豎曲線。豎曲線的形式可采用拋物線或圓曲線,在設計和計算上拋物線比圓曲線方便些。
2.合成坡度
合成坡度的計算公式:
22iiIh I——合成坡度(%);
ih——超高橫坡度或路拱橫坡度(%);
I——路線設計縱坡度(%)。
二、繪圖要求
(一)道路平面設計圖繪制要求
平面圖圖線
(1)道路平面圖線型線號的采用
路中心線應采用細點劃線表示、公路地界線用雙點劃線(一··一··一)表示,城市道路規 劃紅線可采用粗雙點劃線表示,也可用粗實線表示,后者常用于實現紅線的設計圖中,即路幅寬度已達到紅線寬度者,紅線即路幅邊線時,可用粗實線表示。中央分隔帶邊緣線、邊坡線、護坡道邊緣線、原有道路邊線、機非分隔帶邊緣線、邊溝線等采用細實線。尺寸引出線用極細實線表示。圓曲線的切線用虛線表示。
(2)管道平面圖的線型 管道平面圖同道路平面圖線型、線號,原有管線用細實線,設計管線用粗實線。標注和尺寸引出線均用極細實線。
(3)交叉口平面圖的線型平面交叉口平面圖中車行道邊線用粗實線,分隔帶邊線、脹縫線(雙線)等高線、水泥混凝土分塊線(縮縫)均采用細實線。
立體交叉口圖中上層橋邊線用粗實線,下層橋邊線(受遮部分)用粗虛線,原地面道路用細實線。
2.平面圖里程樁的編制
里程樁的標注應在道路中心線上,編制順序由起點至終點,按從小到大,從左到右。通常從西到東,由南至北編里程樁,如果因銜接己建工程需要,也有0十000設在北端或東端。”十”號的左方為公里樁,標注在路線前進方向的左側,未達1km的里程樁即為“0”。百米樁即“十”號右方的數字.標注在前進方向的右側,具體位置應以垂直于路中線的短線表示公里樁和百米樁。路線彎道處,應編制平曲線上的特殊樁號,除整樁每10m或每20m一個以外,加特殊樁數字及其名稱,如ZH(直緩起點)、HY(緩圓)等,并且以數字為下標,表示第n根平曲線。 交叉口交點處、路緣石圓弧線的切點處亦應加特殊樁號,立體交叉主線及匝道線的里程樁號左首應加各條線路名稱或以A、B、C等命名,或以SN、NS、WN、NE等命名以示主線左、右轉匝道的名稱。
3.曲線要素和坐標
在平面圖靠近平曲線的適當位置(最好在路幅之外),應列表標注平曲線要素:交點位置、交點編號、圓曲線半徑、緩和曲線長度、切線長度、曲線總長度、外距等。可以以單個曲線要素做成小方框標注在圖內適當位置,也可編制數條平面曲線要素的一覽表,列于圖紙下方,路幅之外。 坐標網絡采用極細實線繪制,南北方向軸線代號為X,東西方向軸線為Y軸。凡標注特殊點或控制點坐標的可在被標注點的附近標注,也可采用引出線的形式標注(引出線必須細)。標注坐標值數左前方應標注坐標代號。坐標數值的計量單位用m,并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高等級公路及重要城市道路應繪制導線圖并列出導線坐標表。
(二)縱斷面圖繪制要求
縱斷面的圖樣布置在圖幅上部,測設數據及設計高程采用表格形式布置在圖幅下部。高程標尺布置在表格上方左側,高程標尺可用單線條上劃刻度,也可用雙線條比例尺豎立形式表示,標尺的左端應寫出整數高程(以m為單位)。縱斷面圖中的水平距離與高程按不同的比例繪制。 表格中表列內容和順序可按不同設計階段和不同道路設計要求而增減,如用電腦作圖則用硫酸白紙繪制,如手工繪制的畢業設計通常用厘米透明紙75×50cm。
1.圖線道路設計線
應采用粗實線表示;原地面線應采用細實線表示;地下水位線應采用細雙點劃線及水位符號表示;地下水位測點可僅用水位符號表示。
2.里程樁的標注
里程樁號在縱斷面圖下方的表中自左向右排列,由小到大0+000靠近標尺,應將所有整樁及加樁號(控制點樁號、特殊樁號、平豎曲線起訖點的樁號、交叉口的樁號)示出。樁號的字底應與所表示樁號的位置對齊。公路圖整公里樁常標“K”,其余樁號的公里數可省略。
3.平曲線的標注
平曲線在路線上的位置在縱斷面圖中應在表中專設一欄,以便設計中平豎曲線的線型能很好地協調,也便于評審。在測設數據表中的平曲線欄中,道路左右轉彎應分別用凹、凸折線表示。在曲線的一側標注交點編號、樁號、偏角、半徑、曲線長。
4.豎曲線的標注
當路線設計坡度變化時,變坡點應用直徑為2mm中粗線圓圈表示;切線應采用細虛線表示;豎曲線應采用粗實線表示。標注豎曲線的豎直細實線應對準變坡點所在樁號,線右側標注樁號;線左側標注變坡點高程。水平細實線兩端應對準豎曲線的始、終點。兩端的短豎直細實線在水平線之上為凹曲線;反之為凸曲線。豎曲線要素(半徑R、切線長T、外距E)的數值均應標注在水平細實線上方。豎曲線標注也可布置在測設數據表內。此時,變坡點的位置應在坡度、距離欄內示出。
5.沿線構造物及交叉口標注
道路沿線的構造物(如橋梁、涵洞)、交叉口可在道路設計線的上方,用豎直引出線標注。豎直引出線應對準構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線右側標注樁號,45。斜線上方標注構造物名。
6.盲溝和邊溝
公路縱斷面中盲溝與邊溝底線可繪制在設計線下面,也可列在圖下方的創設數據表內專列一欄盲溝或邊溝,分別標出坡度與距離。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圖中有專設邊溝欄,特別是鋸齒形邊溝應在欄內標出高程、距離坡度。
7.管線縱斷面圖
縱斷面圖中,如有橫穿路線的管涵,應標注管涵的規格和管內底高程。如地下給排水管平行道路敷設,宜單獨繪制縱斷面圖。 城市道路排水管道縱斷面圖可對應管線平面圖合在一張圖中表示(1號或2號圖),其上為平面圖,下方為縱斷面圖,也可分別繪制。管線縱斷面圖中上方為設計地面線、原地面線及管道內底縱線,圖下方繪制相應的表格。
(三)標準橫斷面圖繪制要求
.方案階段的道路設計橫斷面只要繪制標準橫斷面,圖中繪出橫斷面的形式(幾幅路),各組成部分的頂面線均用中粗實線,道路中心線用細點劃線;橫坡排水方向用單面短箭頭表示,規劃紅線可以以雙點劃線表示,也可直接繪制后退紅線的沿街房屋邊線。標注橫斷面中應注明各組成部分尺寸,并注出路側方向。地下管線規格、名稱可用圖例符號畫在相應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此處還應繪制地上照明燈桿及綠化帶布置以及路面結構方案。
2.施工圖階段的標準橫斷面宜標出與路中心線對應的相對高程。標準橫斷面圖內宜安放路拱大樣圖和側石大樣圖以及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車道的路面結構圖。
(四)平面交叉口設計圖繪制要求
各階段道路設計圖中的交叉口平面圖一般繪制在路線平面設計圖中,只需在交叉口中心加里程樁、列出交點X、Y坐標點及標出交叉口轉彎處路緣石的轉角半徑。方案階段應繪制交通組織圖及流量流向圖。
.交叉口流量流向圖 交叉口流量流向圖應在交通量觀測基礎上完成,或者是預測設計年限的流量流向圖,流量流向圖中相交道路路邊線用細實線繪制,路寬可不核實際道路尺寸繪制,以滿足流量的寬度設置比例為限,流量的數量應用阿拉伯字平行流向書寫,其單位為pcu/h或veh/h,相交道路的路名應標出。
2.交叉口交通組織圖
平面交叉口交通組織圖可以在方案階段或施工圖階段制作。一般按1:200——1:500比例繪制,其上應繪制行人橫道線(斑馬線)及其寬度,車道劃線和進口道車道劃分情況(用箭頭表示),車行道邊線用中粗線,人行道外側邊線用細實線,分隔帶用細實線。如有展寬路口車行道的,應標注出展寬的長度,交叉口上設置的交通標志應以圖例繪制。
3.交叉口豎向設計圖
交叉口豎向設計圖比例采用1:200~1:500,視交叉口的大小而異,交叉口豎向設計圖可以與水泥混凝土分塊圖合成一張圖,也可分別繪制。交叉口豎向設計高程的標注應符合下列規定:
(1)較簡單的交叉口可僅標注控制點的高程、排水方向及其坡度;排水方向可采用單邊箭頭表示。
(2)用等高線表示的平交路口。等高線宜用細實線表示,并每隔四條細實線繪制中粗實線。
(3)等高線的高程數值應平行等高線方向寫,豎向設計圖中應列出縱坡橫坡坡值、坡向。
當交叉口改建(新舊道路銜接)及舊路面加鋪新路面材料時,可采用圖例表示不同貼補厚度及不同路面結構的范圍。
4.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分塊圖
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常在施工圖中表示,比例為1:200~1:500,車行道邊線用粗實線,水泥混凝土分塊線采用細實線,漲縫處采用雙細實線。交叉口圖中應列出相交道路路名、總寬度、各組成部分寬度以及交叉口交點的坐標,方位角(或交叉口交角)和樁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設計高程應標注在板角處,并加注括號。在同一張圖紙中,當設計高程的整數部分相同時,可省略整數部分,但應在圖中示出中心交點的完整高程。
8.3.3.2 城市道路設計實例
(一)工程概況
北京市某商務居住綜合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附近,是北京市中心商務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處于規劃建設的CBD東北角,但其路網建設對CBD有著重大影響。該項目周邊有兩條CBD規劃的城市主干路(朝陽北路、朝陽路),和一條城市次干路,項目區域內的中路直接連通CBD內建設的中央電視臺,為疏散CBD內交通發揮巨大作用。 此次設計道路有三橫二豎,均為城市支路,道路總長為2426.28m。
(二)現況情況
在規劃范圍內現況道路情況為:一街局部路段,有3m寬的小路,道路兩側有Φ15cm的槐樹;中街東段有現況6m 寬的路,路北側有Φ10cm的柏樹,南側有Φ25cm的槐樹;中街有現況6m 寬的路,路西側Φ25cm的槐樹,路東側有兩排樹,西側為Φ25cm的槐樹,東側為Φ25cm的楊樹,其余處沒有現況路。該項目規劃道路紅線范圍內有樹徑大于10 cm樹約有363棵。 外圍道路路網,西側為東三環快速路,在此段為連續高架,橋下為輔路;東側為針織路,城市次干路(現況為一塊板,路面寬15m),北側為朝陽北路,城市主干路(現況已按規劃實現),南側為朝陽路(現況為三快板,6+2.5+15+2.5+6)。除東三環路和朝陽北路已按規劃實現外,其余兩條路還未按規劃實現。
(三)工程設計依據和標準
.設計依據
(1)《交通影響評價報告》
(2)《交通影響評價報告的審核意見》
(3)《外部道路規劃控制標高》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4)測繪院提供實測現況1/500地形圖及中線、紅線規劃成果及現況地下管線。
(5)《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6)道路兩側新建項目建筑總平面。
2.設計標準
城市支路計算行車速度為30km/h,每條車道寬度為3.5m。
(四)設計概要
道路設計方案主要通過對該地區開發建設規模和規劃路網的交通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滿足交通需求,確定道路設計橫斷面及交通組織。主要概況如下:
1.交通組織 該地區用地內的交通出行向西出口兩個,接東三環輔路,為右進右出平交路口;向東出口兩個,接針織路為平交燈控丁字路口;向北出口一個,接朝陽北路為平交燈控十字路口;向南出口一個兩個,西路路口為右進右出平交路口,中路為平交燈控十字路口。
2.道路平面及橫斷面設計
(1)南街,西起東三環輔路,東至中路,道路長465.14m,為支路,紅線寬20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2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東三環輔路、西路、中路相交。東三環輔路口接現況,為右進右出路口,呼家樓西路、中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
(2)一街,西起中路,東至針織路,道路長220.8 m,為支路,紅線寬20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為12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中路、針織路相交。中路路口為非燈控丁字路口,針織路接現況,為燈控丁字路口。
(3)中街,西起東三環輔路,東至針織路,道路長699.08m,為支路,紅線寬20m,方案一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2m,兩側人行步道寬4m。 中路路口以東,0+475~0+675路段6m寬的現況路兩側有Φ25cm的槐樹29棵需要伐移。主要考慮到該地區的交通重要性,道路斷面還要以交通功能為主,保證全線斷面一致,因此,設計斷面仍為一幅路,按規劃實現,寬度為12m,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東三環輔路、西路、中路、針織路相交。東三環輔路接現況,為右進右出路口,針織路接現況,為燈控丁字路口,西路和中路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
(4)西路,南起朝陽路,北至南街,道路長408.64 m,為支路,紅線寬25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6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沿線與朝陽路、中街、南街相交。朝陽路路口接改造后的市政總院設計圖,接輔路,為右進右出路口,中街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南街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
(5)中路,南起朝陽路,北至朝陽北路,道路長632.62m,為支路,紅線寬25m,方案一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6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中街以南,0+025~0+200路段在6m寬的現況路兩側有Φ25cm的槐樹67棵,此次需要伐移。主要考慮到該地區的交通重要性,道路斷面還要以交通功能為主,保證全線斷面一致,因此,設計斷面仍為一幅路,按規劃實現,寬度為16m,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沿線與朝陽路、中街、南街、朝陽北路相交。朝陽路路口接改造后的市政總院設計圖,接輔路,為右進右出路口;中街路口、朝陽北路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南街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一街路口為非燈控丁字路口。
3.縱斷面設計 依據該工程道路規劃控制高程、排水規劃設計,結合現況地面高程、永久建筑物散水高程,并考慮地下管線高程,節約投資,同時滿足道路排水設計要求為原則做出縱斷面設計。
4.路面結構設計 該工程道路路面均為瀝青砼路面結構,結構厚度考慮當地地質條件、按道路等級、滿足冰凍設計要求確定,路面總厚約為45cm。人行步道結構為彩色透水防滑砼磚鋪裝,結構厚約為27cm,并設置盲道無障礙鋪裝。
5.人行過街設置 該工程人行過街結合燈控路口采用地面過街。
6.交通工程 本工程交通工程按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設計。
7.無障礙設施 按規范要求本工程設計有無障礙人行盲道和坡道。
(一)橫斷面設計
1.機動車道設計
(1)路段上機動車道通行能力的計算
(2)機動車道寬度的確定
2.非機動車道設計
(1)非機動車道通行能力的計算
(2)非機動車道寬度的確定
3.人行道設計
(1)人行道和橫坡度的確定。
(2)人行道在道路橫斷面上的布置一般都對稱布置在街道的兩側,但在受到地形、地物限制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也可作不等寬布置。
4.車行道路拱、橫坡度
(1)車行道路拱
車行道路拱的形狀,一般多采用雙向坡面,由路中央向兩邊傾斜,基本形式有拋物線型、屋頂線型和折線型。柔性路面通常采用改進的二次拋物線路拱和折線型路拱,對于路幅寬度在20m以下(包括20m)的道路采用改進后的二次拋物線路拱,對于路幅寬度在20m以上的道路,采用折線型路拱。
(2)車行道路拱的橫坡度
為了排水的需要,車行道的路拱應具有一定的橫坡度。路拱坡度的確定,應以有利于路面排水順暢和保證行車安全、平穩為原則。在確定路拱橫坡度時,應考慮橫向排水、道路縱坡、車行道寬度、車速等因素。 根據上述因素及路拱形式,路幅寬度24m及以下的道路,其路拱橫坡度選擇2%,路幅寬度在24m以上的道路,其中間兩條車道橫坡度為1%。兩側車行道橫坡度為1.5%。人行道橫坡度均選擇2%。
(二)平面設計
城市道路的平面設計要確定道路的走向及其位置。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平曲線半徑的選定和曲線與直線的銜接,導線要素計算,行車視距計算及彎道內側障礙物的清除,沿線橋梁、道口、交叉口和廣場的平面布置,道路綠化和照明布置,停車場和汽車加油站等公共設施的布置。 導線要素計算包括:導線間距離;導線方位角、偏角;圓曲線以及緩和曲線長、外距、切線長;交點及曲線特征點樁號;相交道路方位角。 導線圖繪制包括:導線網、圓曲線、緩和曲線以及相交道路的繪制。
(三)縱斷面設計
1.豎曲線 在縱斷面相鄰兩個坡段的轉折處,為了便于行車,插入一段曲線緩和,這條曲線稱為豎曲線。豎曲線的形式可采用拋物線或圓曲線,在設計和計算上拋物線比圓曲線方便些。
2.合成坡度
合成坡度的計算公式:
22iiIh I——合成坡度(%);
ih——超高橫坡度或路拱橫坡度(%);
I——路線設計縱坡度(%)。
二、繪圖要求
(一)道路平面設計圖繪制要求
平面圖圖線
(1)道路平面圖線型線號的采用
路中心線應采用細點劃線表示、公路地界線用雙點劃線(一··一··一)表示,城市道路規 劃紅線可采用粗雙點劃線表示,也可用粗實線表示,后者常用于實現紅線的設計圖中,即路幅寬度已達到紅線寬度者,紅線即路幅邊線時,可用粗實線表示。中央分隔帶邊緣線、邊坡線、護坡道邊緣線、原有道路邊線、機非分隔帶邊緣線、邊溝線等采用細實線。尺寸引出線用極細實線表示。圓曲線的切線用虛線表示。
(2)管道平面圖的線型 管道平面圖同道路平面圖線型、線號,原有管線用細實線,設計管線用粗實線。標注和尺寸引出線均用極細實線。
(3)交叉口平面圖的線型平面交叉口平面圖中車行道邊線用粗實線,分隔帶邊線、脹縫線(雙線)等高線、水泥混凝土分塊線(縮縫)均采用細實線。
立體交叉口圖中上層橋邊線用粗實線,下層橋邊線(受遮部分)用粗虛線,原地面道路用細實線。
2.平面圖里程樁的編制
里程樁的標注應在道路中心線上,編制順序由起點至終點,按從小到大,從左到右。通常從西到東,由南至北編里程樁,如果因銜接己建工程需要,也有0十000設在北端或東端。”十”號的左方為公里樁,標注在路線前進方向的左側,未達1km的里程樁即為“0”。百米樁即“十”號右方的數字.標注在前進方向的右側,具體位置應以垂直于路中線的短線表示公里樁和百米樁。路線彎道處,應編制平曲線上的特殊樁號,除整樁每10m或每20m一個以外,加特殊樁數字及其名稱,如ZH(直緩起點)、HY(緩圓)等,并且以數字為下標,表示第n根平曲線。 交叉口交點處、路緣石圓弧線的切點處亦應加特殊樁號,立體交叉主線及匝道線的里程樁號左首應加各條線路名稱或以A、B、C等命名,或以SN、NS、WN、NE等命名以示主線左、右轉匝道的名稱。
3.曲線要素和坐標
在平面圖靠近平曲線的適當位置(最好在路幅之外),應列表標注平曲線要素:交點位置、交點編號、圓曲線半徑、緩和曲線長度、切線長度、曲線總長度、外距等。可以以單個曲線要素做成小方框標注在圖內適當位置,也可編制數條平面曲線要素的一覽表,列于圖紙下方,路幅之外。 坐標網絡采用極細實線繪制,南北方向軸線代號為X,東西方向軸線為Y軸。凡標注特殊點或控制點坐標的可在被標注點的附近標注,也可采用引出線的形式標注(引出線必須細)。標注坐標值數左前方應標注坐標代號。坐標數值的計量單位用m,并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高等級公路及重要城市道路應繪制導線圖并列出導線坐標表。
(二)縱斷面圖繪制要求
縱斷面的圖樣布置在圖幅上部,測設數據及設計高程采用表格形式布置在圖幅下部。高程標尺布置在表格上方左側,高程標尺可用單線條上劃刻度,也可用雙線條比例尺豎立形式表示,標尺的左端應寫出整數高程(以m為單位)。縱斷面圖中的水平距離與高程按不同的比例繪制。 表格中表列內容和順序可按不同設計階段和不同道路設計要求而增減,如用電腦作圖則用硫酸白紙繪制,如手工繪制的畢業設計通常用厘米透明紙75×50cm。
1.圖線道路設計線
應采用粗實線表示;原地面線應采用細實線表示;地下水位線應采用細雙點劃線及水位符號表示;地下水位測點可僅用水位符號表示。
2.里程樁的標注
里程樁號在縱斷面圖下方的表中自左向右排列,由小到大0+000靠近標尺,應將所有整樁及加樁號(控制點樁號、特殊樁號、平豎曲線起訖點的樁號、交叉口的樁號)示出。樁號的字底應與所表示樁號的位置對齊。公路圖整公里樁常標“K”,其余樁號的公里數可省略。
3.平曲線的標注
平曲線在路線上的位置在縱斷面圖中應在表中專設一欄,以便設計中平豎曲線的線型能很好地協調,也便于評審。在測設數據表中的平曲線欄中,道路左右轉彎應分別用凹、凸折線表示。在曲線的一側標注交點編號、樁號、偏角、半徑、曲線長。
4.豎曲線的標注
當路線設計坡度變化時,變坡點應用直徑為2mm中粗線圓圈表示;切線應采用細虛線表示;豎曲線應采用粗實線表示。標注豎曲線的豎直細實線應對準變坡點所在樁號,線右側標注樁號;線左側標注變坡點高程。水平細實線兩端應對準豎曲線的始、終點。兩端的短豎直細實線在水平線之上為凹曲線;反之為凸曲線。豎曲線要素(半徑R、切線長T、外距E)的數值均應標注在水平細實線上方。豎曲線標注也可布置在測設數據表內。此時,變坡點的位置應在坡度、距離欄內示出。
5.沿線構造物及交叉口標注
道路沿線的構造物(如橋梁、涵洞)、交叉口可在道路設計線的上方,用豎直引出線標注。豎直引出線應對準構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線右側標注樁號,45。斜線上方標注構造物名。
6.盲溝和邊溝
公路縱斷面中盲溝與邊溝底線可繪制在設計線下面,也可列在圖下方的創設數據表內專列一欄盲溝或邊溝,分別標出坡度與距離。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圖中有專設邊溝欄,特別是鋸齒形邊溝應在欄內標出高程、距離坡度。
7.管線縱斷面圖
縱斷面圖中,如有橫穿路線的管涵,應標注管涵的規格和管內底高程。如地下給排水管平行道路敷設,宜單獨繪制縱斷面圖。 城市道路排水管道縱斷面圖可對應管線平面圖合在一張圖中表示(1號或2號圖),其上為平面圖,下方為縱斷面圖,也可分別繪制。管線縱斷面圖中上方為設計地面線、原地面線及管道內底縱線,圖下方繪制相應的表格。
(三)標準橫斷面圖繪制要求
.方案階段的道路設計橫斷面只要繪制標準橫斷面,圖中繪出橫斷面的形式(幾幅路),各組成部分的頂面線均用中粗實線,道路中心線用細點劃線;橫坡排水方向用單面短箭頭表示,規劃紅線可以以雙點劃線表示,也可直接繪制后退紅線的沿街房屋邊線。標注橫斷面中應注明各組成部分尺寸,并注出路側方向。地下管線規格、名稱可用圖例符號畫在相應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此處還應繪制地上照明燈桿及綠化帶布置以及路面結構方案。
2.施工圖階段的標準橫斷面宜標出與路中心線對應的相對高程。標準橫斷面圖內宜安放路拱大樣圖和側石大樣圖以及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車道的路面結構圖。
(四)平面交叉口設計圖繪制要求
各階段道路設計圖中的交叉口平面圖一般繪制在路線平面設計圖中,只需在交叉口中心加里程樁、列出交點X、Y坐標點及標出交叉口轉彎處路緣石的轉角半徑。方案階段應繪制交通組織圖及流量流向圖。
.交叉口流量流向圖 交叉口流量流向圖應在交通量觀測基礎上完成,或者是預測設計年限的流量流向圖,流量流向圖中相交道路路邊線用細實線繪制,路寬可不核實際道路尺寸繪制,以滿足流量的寬度設置比例為限,流量的數量應用阿拉伯字平行流向書寫,其單位為pcu/h或veh/h,相交道路的路名應標出。
2.交叉口交通組織圖
平面交叉口交通組織圖可以在方案階段或施工圖階段制作。一般按1:200——1:500比例繪制,其上應繪制行人橫道線(斑馬線)及其寬度,車道劃線和進口道車道劃分情況(用箭頭表示),車行道邊線用中粗線,人行道外側邊線用細實線,分隔帶用細實線。如有展寬路口車行道的,應標注出展寬的長度,交叉口上設置的交通標志應以圖例繪制。
3.交叉口豎向設計圖
交叉口豎向設計圖比例采用1:200~1:500,視交叉口的大小而異,交叉口豎向設計圖可以與水泥混凝土分塊圖合成一張圖,也可分別繪制。交叉口豎向設計高程的標注應符合下列規定:
(1)較簡單的交叉口可僅標注控制點的高程、排水方向及其坡度;排水方向可采用單邊箭頭表示。
(2)用等高線表示的平交路口。等高線宜用細實線表示,并每隔四條細實線繪制中粗實線。
(3)等高線的高程數值應平行等高線方向寫,豎向設計圖中應列出縱坡橫坡坡值、坡向。
當交叉口改建(新舊道路銜接)及舊路面加鋪新路面材料時,可采用圖例表示不同貼補厚度及不同路面結構的范圍。
4.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分塊圖
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常在施工圖中表示,比例為1:200~1:500,車行道邊線用粗實線,水泥混凝土分塊線采用細實線,漲縫處采用雙細實線。交叉口圖中應列出相交道路路名、總寬度、各組成部分寬度以及交叉口交點的坐標,方位角(或交叉口交角)和樁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設計高程應標注在板角處,并加注括號。在同一張圖紙中,當設計高程的整數部分相同時,可省略整數部分,但應在圖中示出中心交點的完整高程。
8.3.3.2 城市道路設計實例
(一)工程概況
北京市某商務居住綜合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附近,是北京市中心商務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處于規劃建設的CBD東北角,但其路網建設對CBD有著重大影響。該項目周邊有兩條CBD規劃的城市主干路(朝陽北路、朝陽路),和一條城市次干路,項目區域內的中路直接連通CBD內建設的中央電視臺,為疏散CBD內交通發揮巨大作用。 此次設計道路有三橫二豎,均為城市支路,道路總長為2426.28m。
(二)現況情況
在規劃范圍內現況道路情況為:一街局部路段,有3m寬的小路,道路兩側有Φ15cm的槐樹;中街東段有現況6m 寬的路,路北側有Φ10cm的柏樹,南側有Φ25cm的槐樹;中街有現況6m 寬的路,路西側Φ25cm的槐樹,路東側有兩排樹,西側為Φ25cm的槐樹,東側為Φ25cm的楊樹,其余處沒有現況路。該項目規劃道路紅線范圍內有樹徑大于10 cm樹約有363棵。 外圍道路路網,西側為東三環快速路,在此段為連續高架,橋下為輔路;東側為針織路,城市次干路(現況為一塊板,路面寬15m),北側為朝陽北路,城市主干路(現況已按規劃實現),南側為朝陽路(現況為三快板,6+2.5+15+2.5+6)。除東三環路和朝陽北路已按規劃實現外,其余兩條路還未按規劃實現。
(三)工程設計依據和標準
.設計依據
(1)《交通影響評價報告》
(2)《交通影響評價報告的審核意見》
(3)《外部道路規劃控制標高》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4)測繪院提供實測現況1/500地形圖及中線、紅線規劃成果及現況地下管線。
(5)《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6)道路兩側新建項目建筑總平面。
2.設計標準
城市支路計算行車速度為30km/h,每條車道寬度為3.5m。
(四)設計概要
道路設計方案主要通過對該地區開發建設規模和規劃路網的交通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滿足交通需求,確定道路設計橫斷面及交通組織。主要概況如下:
1.交通組織 該地區用地內的交通出行向西出口兩個,接東三環輔路,為右進右出平交路口;向東出口兩個,接針織路為平交燈控丁字路口;向北出口一個,接朝陽北路為平交燈控十字路口;向南出口一個兩個,西路路口為右進右出平交路口,中路為平交燈控十字路口。
2.道路平面及橫斷面設計
(1)南街,西起東三環輔路,東至中路,道路長465.14m,為支路,紅線寬20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2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東三環輔路、西路、中路相交。東三環輔路口接現況,為右進右出路口,呼家樓西路、中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
(2)一街,西起中路,東至針織路,道路長220.8 m,為支路,紅線寬20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為12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中路、針織路相交。中路路口為非燈控丁字路口,針織路接現況,為燈控丁字路口。
(3)中街,西起東三環輔路,東至針織路,道路長699.08m,為支路,紅線寬20m,方案一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2m,兩側人行步道寬4m。 中路路口以東,0+475~0+675路段6m寬的現況路兩側有Φ25cm的槐樹29棵需要伐移。主要考慮到該地區的交通重要性,道路斷面還要以交通功能為主,保證全線斷面一致,因此,設計斷面仍為一幅路,按規劃實現,寬度為12m,兩側人行步道寬4m。 沿線與東三環輔路、西路、中路、針織路相交。東三環輔路接現況,為右進右出路口,針織路接現況,為燈控丁字路口,西路和中路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
(4)西路,南起朝陽路,北至南街,道路長408.64 m,為支路,紅線寬25m,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6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沿線與朝陽路、中街、南街相交。朝陽路路口接改造后的市政總院設計圖,接輔路,為右進右出路口,中街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南街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
(5)中路,南起朝陽路,北至朝陽北路,道路長632.62m,為支路,紅線寬25m,方案一道路橫斷面為一幅路,路面寬度按規劃實現,為16m,機動車道數為一上一下,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中街以南,0+025~0+200路段在6m寬的現況路兩側有Φ25cm的槐樹67棵,此次需要伐移。主要考慮到該地區的交通重要性,道路斷面還要以交通功能為主,保證全線斷面一致,因此,設計斷面仍為一幅路,按規劃實現,寬度為16m,兩側人行步道寬4.5m。 沿線與朝陽路、中街、南街、朝陽北路相交。朝陽路路口接改造后的市政總院設計圖,接輔路,為右進右出路口;中街路口、朝陽北路路口為燈控十字路口;南街路口為燈控丁字路口;一街路口為非燈控丁字路口。
3.縱斷面設計 依據該工程道路規劃控制高程、排水規劃設計,結合現況地面高程、永久建筑物散水高程,并考慮地下管線高程,節約投資,同時滿足道路排水設計要求為原則做出縱斷面設計。
4.路面結構設計 該工程道路路面均為瀝青砼路面結構,結構厚度考慮當地地質條件、按道路等級、滿足冰凍設計要求確定,路面總厚約為45cm。人行步道結構為彩色透水防滑砼磚鋪裝,結構厚約為27cm,并設置盲道無障礙鋪裝。
5.人行過街設置 該工程人行過街結合燈控路口采用地面過街。
6.交通工程 本工程交通工程按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設計。
7.無障礙設施 按規范要求本工程設計有無障礙人行盲道和坡道。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